《度量衡简史》 作者:李开周
- 01 -
我是基本没出过国,出了也只是简单玩玩,压根没有去过国外的菜市场,当然也买不起金银细软。
所以读这本书之前,竟然一直不知道,即便已经是今天这样天天喊着全球一体化的时代,度量衡的差异竟还有如此之大。
就连港澳台,因为历史渊源,竟也差别好大。
我只知道1斤10两,1斤500克天经地义,殊不知台湾地区遵循的还是1斤16两,1斤600克的老传统。
第一次了解半斤八两原来是这么来的。
世界真大,历史真有意思,我真无知!
这本书详细介绍了这些计量单位一个一个是怎么来的,非常有趣,且长见识,值得回味。
- 02 -
古人没有标准尺度,也没有秤砣和天平,那最早怎么度量?
很简单,就利用自己的身体,或者收获的粮食。
比如古人看见一条沟,想看看有多深,就会直接跳下去,用身体量一量,齐腰深就是半仞。
再比如,《孔子家语》说,“布手知尺”,意思是说把手伸出来,拇指和中指用劲撑开,从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我们现在还经常说的“一拃”。
男人手大,男人的拃就叫尺,女人手小,女人的拃就叫咫,这下知道咫尺天涯是咋来的了。
《孔子家语》还说了,“布指知寸”,是说成年男子食指最上面那一节,大概2厘米,就是一寸。
- 03 -
但是,从汉朝以后,尺寸变得越来越大,为什么呢?
因为统治阶级天性就爱剥削,但是统治阶级也不傻,很聪明,知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剥削不能搞得太露骨,怎么办呢?
搞通货膨胀!名义上轻徭薄赋,实际上悄悄放大尺寸的长度,无声无息地多收布匹和粮食。
商朝的1尺大概16厘米,汉朝的1尺大概23厘米,明朝的1尺大概32厘米,比“布手知尺”的一拃基本翻了一翻。
- 04 -
外国人也一样,只不过古罗马人没有中国人那么讲究,不那么太讲卫生,他们好洗澡可能主要是用来社交。
古罗马人用脚掌定尺寸,一个脚掌长度定为1尺,大概30厘米,大脚趾的宽度定为1寸,大概2.5厘米,1尺=12寸。
外国人还有更不讲卫生的,英制容量单位的基础都是建立在“口”这个最小单位上的:
1小杯(Pony)=1口,1杰克(Jack)=2小杯,1及耳(Gill)=2杰克,1大杯(Cup)=2及耳,1品脱(Pint)=2大杯。
“口”是什么?很直白,就是喝一小口红酒,再吐到量杯里,吐两口就是1小杯,吐32口就是一品脱。
再往上,吐256口就是1加仑(Gallon),吐2048口就是1蒲式耳(Bushel)。
后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实在受不了这种标准了,她废除了“口”这个单位,改用盎司。
女王让人在一个托盘里放上360颗成熟、饱满、晒到干透的大麦,在天平另一端倒上清水,同等重量的清水就是1盎司,所以1盎司就等于360颗大麦的重量。
她规定,1品脱=20盎司,1夸脱=40盎司,1加仑=160盎司。
人类就是这么从不精准一点一点精准起来的。
- 05 -
但不无例外,所有早期文明的度量单位都从伸手即可触碰的东西着手。
我们现在脑子里刻上了背会的、照搬的度量单位,却失去了需要度量的时候,亲手触碰的那种感觉,也算是一种成长的损失吧。
- 06 -
那现在各国通行的公制单位,是从哪来的呢。这要感谢法国。
法国大革命以后,贵族政权被雄心勃勃的各类人士推翻,于是法国人设计了一套包括长度单位、容量单位和重量单位的度量衡,被全球接受。
法国科学家用地球子午线长度的两千万分子一规定了长度单位:米
然后规定1立方米空间内的容积为1升
在标准大气压下,在水温为4摄氏度时,1升水的重量被规定为1千克。
2018年,凡尔赛举行的国际计量大会上,公投修改了千克的定义,把千克和量子力学的“普朗克常数”绑在一起,专业上是这么表达的:
1千克就是普朗克常数为6.62607015×10负34次方焦耳·秒时所对应的质量单位。
懂吗?我是不懂,不明觉厉就行了。
我们只知道,人类越来越精准了。
- 07 -
作者说,度量越进化,就越抽象,就越脱离大众的认知。让直观变得抽象,让传统不断消亡,这就是度量衡不断发展给我们带来的负面影响。
但,这一切,都势不可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