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平县人民医院抗击新冠肺炎纪实

记者 骆万华 通讯员 吴原启

战疫中的铿锵玫瑰(战疫中的白衣战士)(1)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西平县人民医院统筹安排,周密部署,精心组织,明确分工,责任到人,立足实战。应急指挥组、医疗专家组、后勤保障组等各司其职,随机应变。班子成员靠前指挥,专家团队并肩作战,共产党员当好先锋,干部职工任劳任怨,几乎承担了全县发热病人以及冠状肺炎疑似和确诊病例诊治的全部任务。他们坚守初心,坚守在疫情防控的战斗前沿;他们担当使命,谱写了疫情防控的动人诗篇。

截止2月23日,累计接诊收治发热患者2387人,隔离留观确诊病例15人、疑似病例31人,治愈出院确诊病例11人,疑似病例暂时清零。

战疫中的铿锵玫瑰(战疫中的白衣战士)(2)

战“疫”请缨

有一种请缨,叫从容;有一种誓言,叫忠诚。

——题记

全员主动请缨,是白衣天使的忠心赤胆;全员践行誓言,是白衣战士的奋勇向前。

“我们是感染性疾病科医护人员,我们自愿加入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这场战役……”。共产党员、护士长陈爱珍带领大家宣誓后,相继在请战书上签上自己的名字。

1月24日傍晚时分,隔离病区、感染性疾病科收治了第一个新型冠状肺炎疑似(后确诊)病例。护理夜班需排双人双班,护士长陈爱珍正在权衡让谁来带第一个夜班更合适,副护士长郭俊梅毫不犹豫地说“护士长,让我来上吧!”

战疫中的铿锵玫瑰(战疫中的白衣战士)(3)

根据新型冠状肺炎诊治指南,医学影像科站在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前沿。医院果断决定:成立发热病人专用CT室。从规划设计、建立通道、人员配备、物品储备等,仅两个多小时就完成改造任务,并顺利投入使用。主任苗书全同步组建CT技术组、医生诊断组及护理感控组,并制定应急流程及各项操作规范。副主任陈磊主要负责诊断,李欣护士负责防护。与患者接触的人员,属于最危险的一线,陈李辉首先请战:“我是党员,我先上!”刘舒博举起手:“我身体棒,我接力!”巾帼也不让须眉,吕聪果断地说:“我孩子刚断奶,我报名!”刚上班两个月的杜玉茹勇敢地说:“我最年轻,我参加!”

战疫中的铿锵玫瑰(战疫中的白衣战士)(4)

丈夫李东岗是神经外科医生,妻子牛彦是感染性疾病科护士。夫妻二人在主动写了请战书之后,面对和经历的是到发热门诊或感染病区轮流值班,给哺乳期的孩子断奶的秘密被河南青年时报的记者披露传为佳话。

儿一科的王飞:在发热门诊的日子里,发型乱了,耳根痛了,没人埋怨。实在想家人了,就通过视频聊聊天。我们就这样努力奋战了十天,马上就要退出一线了,考虑到疫情的不确定性,大家一起请愿,待医学观察14天后再返一线。

战疫中的铿锵玫瑰(战疫中的白衣战士)(5)

2月12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医生张合伟,在抗疫第一梯队解除医学观察之后,在上班的第一时间就向医院表达了再次上抗疫一线的愿望:“我去过一线,有了的经验,我要求再次参加下一批的抗疫工作,继续奋战。”

神经内一科刘茜代表科室发声:尊敬的冯主任、谢护士长,面对新冠病毒,咱们神经内一科的每一份子都不愿意落下,我愿意,我请战!

战疫中的铿锵玫瑰(战疫中的白衣战士)(6)

在科室轮转的于绍说:虽然我年龄小,工作经验少,但我愿意和大家一起奔赴抗疫前线。

护士王菊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从1月25日到急诊分诊台值夜班,刚开始一个晚上接诊30多个发热病人,她默默承担,从无怨言。

听说外科楼设立预检分诊处,都踊跃报名。科室年龄最长的蔡辉主动说:让我去吧,我孩子大了,没啥负担。

战疫中的铿锵玫瑰(战疫中的白衣战士)(7)

留在科室的人员说:哪里需要,我们时刻准备着!

面对疫情,医护人员迎难而上,义无反顾。

神经内二科桂亚楠:2月6日,写过请战书的我们接到上一线的通知,来到发热门诊,全副武装之后,你难认出我,我也难认出你。

为了方便认出彼此,我们在防护服上都标记上了自己的名字。 这时,我才体会到一个人名字的真正含义,名字饱含的是父母,是儿女,是妻子,是丈夫,更是抗“疫”战士!

战疫中的铿锵玫瑰(战疫中的白衣战士)(8)

战“疫”笔记

有一种行动,叫参战,有一种精神,叫奉献。

——题记

隔离病区虽然很艰险,但每个科室都有人请战,每个梯队都有人参战。

感染性疾病科护士长陈爱珍的一段难忘记忆:

隔离病区设在感染性疾病科,我们第一梯队的14名人员义不容辞地坚守10天。

我和副主任陈俊平坚守阵地,对病人住院、转入、检查、会诊、治疗、护理、感控等事宜全程跟踪服务,有条不紊。

张宝清、袁良倩和神经内二科的杨利、心内科的杨秀松是第一批进入隔离病房的医师,他们认真查房,热情询问,诊断病情,对症治疗,不辞辛苦。

张可、谢景景、赵琳、张园春、李冉、朱笋、宋俊玲和心外科的张睿是第一批进入隔离病房的护士,她们采集标本,扎针输液,观察病情,送水送饭,安抚疏导,处理垃圾,清洁消毒,不厌其烦,任劳任怨。

战疫中的铿锵玫瑰(战疫中的白衣战士)(9)

主任张华平虽养病在家,但心中却惦记着同事们,先后多次打电话、发微信叮嘱:注意防护、确保安全。

“以前总是想减减肥,就是减不下来。这下可好,在隔离病房待了10天,竟瘦了10斤。”这是谢景景和我们聊天时的调侃。

张睿的妹妹知道她姐姐在隔离病区后,总想帮姐姐做点什么。姐姐说,这的后勤保障做得很好,三餐准时,水果足量,不用挂牵。后来,她妹妹给医院捐助了41箱精品水果。

新生儿重症医学科护士石维娜的一段细节描述:

记得第一个班次,是我和重症医学科的医生张继成搭班。刚接班不大一会儿,有位意识模糊的老年患者大便失禁,躁动不安的她弄得床单上都是,我随即为她清洁护理,更换床单。由于患者体型较大且肥胖,给她翻身非常吃力,听到动静的张继成急忙小跑赶来协助,并非常熟练地配合我迅速完成了任务。我不禁感叹,继成竟入此干练。

战疫中的铿锵玫瑰(战疫中的白衣战士)(10)

心内科护士吴云会的一段心路历程:

2月4日一大早,我和队友进入隔离病区时,才见到领队、肿瘤血液科护士长郭春霞,望着她满脸的从容自信,我心里的焦虑顿时去除了一大半。原来,她为了顺利接替第一梯队,提前一天进入阵地。

令我难忘和的欣慰的是,当天她带我进入隔离病房的情景。我穿好防护服后,她又从头到脚检查了一遍。此刻,我隐约有些心慌和不安。她好像看透了我的心思,伸手握住了我的手。我下意识地握着她的手,一股母爱般的暖流涌上心头。她握着我的手,一直把我带到病房。她真诚地对患者说:“守护你们的健康是我们的责任,疫情不退,我们坚决不退,疫情不走,我们坚决不走。”看着患者希望的眼神,听着她坚定的话语,我紧绷的神经才彻底放松下来。

副主任陈俊平一直没有离开过隔离病区。换防时,她放心不下,说第二梯队对病情了解需要有个过度,就请战留下,以保持治疗的连续性。一天深夜11点左右,在岗的她突然叫我,说她胃绞痛犯了,让我赶紧给她打一针。看着她蜷缩身躯痛苦的样子,我赶紧劝她请示撤离。她却咬紧牙关说,老毛病不碍事,在这个时候,我咋能撤。亲历此情,我超级佩服她。

令我高兴和自豪的是,通过第二梯队16个队友10天的艰苦奋战中,患者的病情一天天好转,先后有8名确诊病例痊愈出院。

肿瘤血液科护士于利利的一段内心独白:

2月13日,给孩子视频,一句“别人的妈妈都回来了,妈妈你咋不回来呀?”让我的眼泪在眼睛里打转。在隔离病区工作10天了,还需要14天医学观察期才能回家和孩子团圆。从孩子出生,还是第一次和我分离这么久。

新冠肺炎蔓延让人们过上了不正常的生活,作为一名医护工作者,我们就是抗疫一线的战士,有信心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回归属于我们的正常生活!

内分泌风湿免疫科医生李松岩的一段严峻考验:

2月15日,为了取到核酸检测标本咽拭子,需要病人张嘴、哈气,医生和病人的距离仅有20厘米左右。这是最容易被感染病毒的操作。隔离病房第二梯队的负责人、心内科副主任张俊江慷慨陈词:“我们不怕感染吗?怕的时候我们能不干吗?不能!如果连我们都怕了,都退缩了,这场战役还能打胜吗?”

这对于逆行10天的16位兄弟姐妹来说意义非凡,因为我们经得起严峻的考验。

发热门诊虽然是前沿,但每个医生都奋勇向前,每个护士都一往无前。

检验科首批进入发热门诊医技人员的甘苦:

张凤函:阴历二十八,作为第一梯队的我经严格培训后,当晚就到发热门诊值夜班了。在给一位老爷爷抽血时,感觉他心里比较紧张,我边安慰边抽血,他身边的儿子连声道谢,我顿时感到好温馨。有个女性体型有些胖血管不好找,我一针见血的技术,受到她连声夸奖,我顿时感到好开心。忙了一个通宵的我,虽然下班时两个拇指都疼得不想听使唤了,但觉得再苦再累也值得。

刘浩:1月23日,我有幸成为第一批发热门诊的检验人员,把两个孩子放在老家,让爸妈照顾后,就上了一线,累计给600余名发热患者抽血化验。虽然辛苦,却很充实。

赵莹莹:今年,是我第一个没有和父母共同度过的一个春节。从大年三十下午五点半接班到大年初一早上八点换班,由于发热病人不断,我也几乎一夜未眠,为60余人进行了抽血化验。虽然手臂酸麻,但不曾叫苦,心甘情愿。

内分泌风湿免疫科医生赵金虎的一段亲身体验:

“爸爸你怎么还不回来呀?你都好多天没和我玩了!”

“爸爸又何尝不想你呢?我的宝贝,可爸爸不能回家。在疫情面前,爸爸是一名战士,应该和战友一起坚守阵地。听妈妈的话,等爸爸回家和你玩。”

这是正月初五午后,医生赵金虎和小女儿的微信聊天。

过年前后的那几天,就诊量很大,峰期那天高达260人。在呼吸科副主任袁威和门诊部护士长刘静的带领下,医疗、护理、感控、检验、影像、财务人员,分工明确,有条不紊。从腊月廿八到正月初三,短短几天发热门诊就累计接诊735人次,其中有3人为确诊病例。既为患者赢得了防治时间,又没有发生意外职业暴露。

还记得腊月廿九午夜,医务科长张惠欣还在打电话安慰:“目前是就诊高峰期,一定要注意防护。你们放心工作,所需物品我们保证。需要什么尽管说,现在就给你们送去!”

高强度和快节奏工作使我们苦不堪言,不到一个小时,就觉得耳朵快被N95口罩的系带勒掉了,下巴也剌得生疼。照常,白天4小时一换班,夜间12小时一换班。发热病人多的时候,加班一两个小时是常有的事。期间,我们不敢喝水,因为上一次厕所就会浪费一套防护用具。等换下班,虽然我的脸已经麻木,眼镜上都是雾水,耳朵被勒变了形,撑不住口罩的系带,但没有听到一个唉声和一句怨言。看到排除的检查结果,我们会十分欣慰。相反,看到疑似的检查结果,我们也十分揪心。正月初三换防后,我们又在返回前线的请战书上按下鲜红的指纹。

神经内一科护士杜文娟的一段由衷心声:

我在发热门诊已经工作6天了,本以为繁忙的工作会很难熬,忙了起来却发现日子过得好快。我负责消毒杀菌和联络专家会诊工作。看着大家用着我消毒过的护目镜,走在我打扫过的地板,吃住在我清洁过的屋子,我很开心。联络专家会诊时,我及时地把病人的检查单子发给各位专家,待他们回复后,再汇报给治疗医生,以确保患者及早对症下药,缩短就诊时间。在这一特殊时刻,我铭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

中西医结合科副护士长袁荣华的一段真情流露:

今天晚上是除夕,雨下个不停,到发热门诊就诊的病人陆续不断,我们分诊台也忙个不停。大概9点钟,诊室突然有人大声叫喊,我赶紧冲过去,原来是一位需要隔离治疗观察的疑似病例中年女士情绪失控。我上前一把拉住了她的手说:“大姐,您别害怕。这是最安全的地方,对您、对家人、对大家都是一种防护。专家组会有最好的医生给您治疗。”

经过二十多分钟的沟通,这位大姐才平静下来,缓缓地走进了隔离观察室。作为一名护士,既要有高超的技术,要有耐心、爱心和高度的责任心。

中西医结合科和康复医学科先后有10多名医护人员支援一线。副院长、康复医学科主任王彦伟率队奔赴到平安骨科组建新冠肺炎病区,中西医科主任武耀先兼顾好科室重症患者和患病的妻子之后,义无反顾地赶往,认真诊断每一位患者,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治疗及时准确有效。护士长孙亚辰把女儿交给婆婆照顾,和丈夫一起轮流上阵。

正月初九傍晚,产科护士杨丽杰微信朋友圈的一段亲情互动:

“宝贝,生日快乐!愿你们平安,健康!”

“你这,下午才想起来发圈啊!”“刚睡醒!”

“回来了咱再陪闺女补个生日,你是最可爱的妈妈!”

“我也想和家人团聚,给闺女过生日,陪父母过春节,但作为一名医务人员,治病救人是我的本分,疫情面前不能退缩。”

专用CT诊室虽然很艰难,但医学影像科全体一线,志愿者踊跃支援。

医学影像科李欣的一段感同身受:

首批到发热门诊CT室的医学影像科医师陈晓明输着液还在岗上,妻子蒋敏是消化内科护士长需要坚守阵地,家中两个孩子托付给亲人照料。为此,他没请一天假,没一句怨言。大年初一夜班,他作了96个发热门诊病人的CT检查和诊断。接他班的人心疼地说:“实在不行,你别硬抗。”疲惫不堪的他却笑着说:“还行!”

1月28日上午,一名患者在发热门诊作CT检查时突然呼吸心跳骤停。情急之下,医学影像科医师王帆穿着防护服,戴着口罩护目镜,跪在检查床上对其进行心肺复苏,一个循环下来就满脸大汗,为抢救赢得了时间。此刻,她娇小的身躯在我眼前高大起来。

2月5日,前来支援发热门诊CT室的党员秦云玉值班室,我发现她面色苍白憔悴,在给患者摆体位时弯着腰用手捂着肚子,问她是否不舒服,她轻描淡写地说:“没事。”

看着她难受的样子,我再三追问,才知道她昨天晚上“肾结石肾绞疼”一夜没睡,到现在还没有完全缓解。我劝她请假休息,她笑着说:“没事,我能坚持。”从她身上,让我再次看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

防护服遮不住她们的美好形象,护目镜挡不着她们的美丽心灵。一句简单的话语,一个平凡的举动,虽然没能留下令人感动的镜头,但是画面永远定格在我们心中。

急诊科虽然硝烟弥漫,但全员请战书上摁下手印,临危不惧冲锋陷阵。

急诊科护士长陈靓的一段亲历在线:

1月19日,院前救治组和应急小组成立,急诊科主任廉会存不仅负责制定相关制度和流程,而且紧盯落实执行情况不放松。急诊科是第一道防线,稍有疏忽就可能造成院内感染,他深谙此理。

急诊科是医院窗口的窗口,抢救,接诊,分诊,取血样,送标本,陪护检,苦累险。疫情面前,医护人员虽然冒着时刻被感染的危险,但是主任、护士长和同志们全力以赴,并肩作战,义无反顾,加班加点

2月13日凌晨2点多,廉会存刚躺下手机又响了起来:一位从武汉回来的孕妇下身出血,伴随发热。他闻言立即派急救车前往接诊,其间多次询问途中状况,直到将孕妇顺利接到医院,经检查会诊,转入妇科病房后才放心。

为了全院病区的安全,急诊科承担起所有入院患者的排查工作,退休医师庞福堂和崔冠华,主动参加陪护患者查血和肺部CT。72岁的庞富堂说:“作为一名党员,1976年在部队参加过‘唐山’地震医疗救护,2003年在急诊科经受过抗击‘非典’锻炼,我有经验,我必须参战。”是呀,他志勇不减当年,寸步不离火线,最多一天接送发热患者50余人。

护士张焕霞在接诊一位疑似病例被隔离的14天中,时刻牵挂着战友,不断通过微信提醒做好防护,当解除医学观察后,她连行李都顾不上收拾,直接返回自己的岗位,立即投入到紧张的战斗。她说:“快退休了,我非常珍惜最后的分分秒秒。”

肆虐的病毒,挡不住我们争取胜利的脚步。发热病人增多,医院又从急诊科和其他个科室抽调8名医生护士充实人员。县卫健体委从其他医疗机构抽调救护车和2名司机,县交通局从公交公司抽调7名司机,组成一支阵容强大救治应急队伍,平均每天出车50余次,最多达70余次。风驰电掣般穿梭在乡村、社区和医院之间,并做到出一次车,消一次毒,登一次记,接一个患者,测一个体温、登一次记,确保万无一失。虽然工作量加大了,但我们忙而不乱;虽然劳动强度加大了,但我们劲头不减。

自疫情爆发以来至2月21日,急诊科预检分诊发热患者人,急诊患者1086人,收入院530人,接送发热疑似病人1300趟。

康雅隔离病区是名副其实的前线,副护士徐永莉亲闻再现:

1月26日,康雅新冠肺炎隔离病区启用,负责收治全县新冠肺炎疑似病人。

接到命令的重症医学科护士长李燕深知,这是一场不能出现任何瑕疵的硬仗。她顾不上和家人道别,就随同副院长冯学中一起直奔战场。

面对从全县各责任医疗单位挺身而出进入病区的医护骨干。李燕和冯学中立下军令状:健康地来,安全地走。

病区没有局域网,病房没有呼叫器,形影不离的手机、对讲机、笔记本成了副院长冯学中上传下达得心应手的武器。“冯学中有‘三宝’,吃饭睡觉离不了”成了这个团队的顺口溜。

转换角色,进入状态,李燕从规范布局、制定流程、培训人员到排班换岗、书写文书,从准备药物、感染防护到清洁消毒、医疗废物处理等所有事项,她都亲力亲为。

遇到个别饭点入住或预约要来的病人,李燕就把饭菜留给他们吃,自己泡方便面充饥。

刚进病区的患者都会焦虑和不安,李燕就进过通话交谈、微信聊天等方式,解除他们的思想包袱,年轻的患者都亲切地称她为“知心大姐”。

在疫情防控中虽然寝食不安,但爱心和善举备受白衣天使鼓舞和感染。

“妈妈!,我把压岁钱捐了好吗?”“捐钱干啥呀?”“ 想为战胜疫情献点儿爱心!” “好儿子,我支持!”。这是1月28日晚,神经外科护士寇芳和小学三年级的儿子刘骐硕的一段对话。

得到妈妈赞许后,儿子还特意写篇捐款书,连同500元钱一起装进信封,让妈妈代为转交所在的医院。

据悉,由于突如其来的疫情,刘骐硕家像很多家庭一样没啥亲戚走动,这500元是他新年压岁钱的全部。

1月29日早上,接到这笔捐款和书信的医院负责人动情地说:连孩子们都这么支持我们,我们的心血和汗水没有白流。

2月5日,消化内科的护士莫春会接收到护校学生的800元转帐,留言是:“姨,我们几个同学组成了一个爱心小分队,虽筹集的不多,但是我们的心意,希望白衣天使加油!平安归来!”短短的几个字,让她不禁热泪盈眶。是啊!感动,这些天有太多的感动,感动于各界人士的爱心捐赠,感动于同志战友的逆行而向。

战“疫”诗意

在战“疫”上,隔离挡不住情义,摘录点滴;在换防中,阴霾挡不住记忆,挥洒诗意。

——题记

“昨天我做了个梦/梦见了我的同行/不忘初心/担当使命/在疫情暴发时勇敢逆行/他们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他们也是人民的子弟兵”

“工作强度之大/前所未有/危险系数之高/难以评估/但没有一个临阵逃脱的兵/他们才是我们心中的英雄”,是陈培勇顶礼的膜拜。

“医护群中多才俊,信手拈来语惊人;新冠肺炎惊神洲,个个奋勇动千军。政令如山驱疫情,万户千村筑篱门;守土有责显神威,众志成城战瘟神;纸船明烛照天烧,胜利属于中国人。”是冯琦赟《和陈培勇》的期待。

“昨夜小雪降,今日天气凉。路上行人稀,医院人员忙。但愿病毒早日去,还我中华人健康。”是李志敏家国的情怀。

“我们万众一心,立于不败/医护舍生忘死,同仇敌忾/一份份请战书铺天而来,一个个逆行者生死度外/防控疫情使命担当,驱散病魔初心不改/利剑出鞘,清除障碍/斩杀病毒,毫不懈怠/吹响胜利号角,春天即将到来。”是王彦伟无畏的气概。

“战争虽无声,疫情来势汹。面对病魔狂,携手共抗争。份份请战书,铮铮赤子情。临危无所惧,前沿齐冲锋。”是张爱国抒发的豪迈。

“当病魔肆虐避之不及之时,当职责所在临危受命之时,我亲爱的战友,你惧怕吗?你有与家人离别的不舍吗?虽然你没有说,但是我们都知道,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你就是插入病魔心脏的尖兵,你在冒着生命危险救护人民群众。虽然听不到你的豪言壮语,但是你用坚定的身躯,用坚毅的眼神告诉大家:我准备好了!我准备好了!这是每一个平凡的医务人员的誓言。战友请记住,我们是你坚强的后盾,我们准备好了即刻出发,我们最最期待的是你的平安归来!加油!战友们!胜利一定属于我们!”是陈靖真诚的至爱。

“一批批白衣天使/为守护健康出力/他们逆向而行/值得我们铭记”是龚琳难忘的释怀。

“已亥庚子交替时,荆楚大地唱悲歌。举国上下齐抗击,白衣天使斩毒魔。”是石维娜同仇的敌忾。

“‘青’力而为/战‘疫’请缨/青年突击队/立马要出征/防控就是责任/疫情就是命令/逆行者挺身而出/团旗飘扬在空中/我们一定能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是王爽同伴的表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