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邢生祥今年以来,青海省海东市总工会聚焦解决职工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全力推进“十件实事”,切实把工作成效转化成为职工群众办实事、解难事的实际行动,努力提升职工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认真履职尽责展现工会担当和作为?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认真履职尽责展现工会担当和作为(青海海东工会十件实事)

认真履职尽责展现工会担当和作为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邢生祥

今年以来,青海省海东市总工会聚焦解决职工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全力推进“十件实事”,切实把工作成效转化成为职工群众办实事、解难事的实际行动,努力提升职工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困难职工帮扶救助“解民忧”。海东工会加大困难职工的摸底调查,精准服务194户在档城镇困难职工,投入各类资金372.644万元,帮扶慰问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一线干部职工等2213名,困难职工236名,走访平安区46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子女送去价值9600元的慰问品。“春送岗位”活动帮助356名职工实现就业,“夏送清凉”活动走访慰问4522名高温一线工作者发放价值96.2万元的防暑降温用品。“金秋助学”拟为40名困难职工子女发放助学金20余万元。

职工法律援助“惠民生”。聘请河湟律师事务所律师,建立工会法律顾问机制,组建7个服务分队开展“尊法守法・携手筑梦”公益法律服务行动,服务企事业单位13家服务职工特别是农民工5000余人;投入4.5万元组织15个中小企业开展“法律体检”活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间复工复产企业的服务和职工维权,进一步优化企业法治环境。

职工医疗互助保障“纾民困”。2022年海东市750家单位38879名职工参加了职工互助保障,缴纳互保金388.79万元,截至目前已累计报销1255人次,报销金额153.1万元。职工健康体检活动“暖民心”。海东市总工会投入284万元,以困难职工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为主要对象,对全市6633名职工进行免费健康体检。户外劳动者站点“贴民心”。投入资金47万元与乐都区、化隆县、循化县建设户外劳动者站点和环卫工人洗衣房,解决广大户外劳动者“冷可取暖、热可纳凉、急可如厕、累可歇脚”的现实需求。

投身双防工作“献真心”。面对今年的疫情和汛情,海东市总工会第一时间响应、第一时间落实,助力防疫防汛大局。1至8月份投入疫情防控各类资金297万元,走访慰问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疫情汛情防控等一线干部职工3669名;筹集203万元的物资,专项援助1630户在沪职工群众;精准确定200名在沪生活困难务工人员,发放慰问20万元;投入8万元在民和县马场垣服务区率先打造工会流动“司机之家”,打通工会服务货车司机的“最后一公里”。

女职工温馨小屋“添爱心”。先后在民和县汽车站等地建成省级女职工温馨小屋19个,其中典型女职工温馨小屋1家,成为女职工健康生活的“加油站”。职工文体活动“聚民心”。举办职工演讲、读书分享、婚恋交友和劳模座谈会等,在循化撒鲁尔、民和澳斯特建成省级劳模疗休养基地2个,各补助建设资金20万元;对接省总工会,组织100余名全省艰苦行业、艰苦地区的一线优秀职工赴循化、民和、乐都开展疗休养活动。补助23家基层单位工会经费41万元,开展职工徒步、乒乓球比赛、篮球比赛等喜闻乐见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参与职工群众达10000余人。

劳动技能竞赛“增活力”。承办青海省青绣行业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和青海省家政服务业职工职业技能大赛,青绣大赛6个市州的200名选手参赛,家政大赛全省32支参赛队96名选手参赛。选树10名青稞酒行业“工匠大师”。群团协同化建设“聚合力”。打造“群众之家”等阵地,激活、拓展阵地服务功能,健全完善联系基层服务职工机制,实现乡镇(街道)、社区工会经费补助全覆盖,补助乡镇146.5万元、社区51万元。截至目前全市建立“群众之家”35个,“群团服务站”45家,“群团服务中心”4个,应急救护培训基地2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