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对雍正写的诗有映像是那首《花下偶成》:对酒吟诗花劝饮,花前得句自推敲。九重三殿谁为友,皓月清风作契交。这首诗里的雍正似乎很孤独寂莫,作为深深的殿阁里的天子,只能与花为友,饮酒而歌。所以有传说认为雍正性嗜酒,常和隆科多对饮,往往饮至深夜,把隆科多灌得烂醉如泥,然后再让人抬出去,雍正自己则千杯不醉。过端午节,雍正与诸王大臣登上数十条龙舟,饮蒲酒为乐。蒲酒,就是菖蒲酒,明代端阳节也饮菖蒲酒,皇帝还要把菖蒲酒赐给宫眷内臣,还要穿五毒艾补子蟒衣。

介绍雍正的历史书(雍正编辑过什么书至今畅销)(1)

其实雍正的精神世界还是挺丰富的。雍正皇子时期过的是书斋生活,有一副《朗吟阁读书像》是他书斋生活的写实。“朗吟阁”在圆明园,就是后来乾隆时期的“天然图画。”乾隆时的“天然图画”中庭有竹,堂后梧桐,西有高楼,南有重榭,非常幽静,很适合读书。雍正的青少年时代接受了比较全面而严格的教育养成了勤于读书的习惯。他自己的诗作里也写过《春园读书》、《夏日读书》等等,无论是春风明媚还是盛夏酷暑,都静坐书斋,“讽咏芸编兴不穷”。

但是平静的生活后来被破了。

雍正的兄长、太子胤礽在康熙四十七年第一次被废,后来复位,康熙五十年再次被废。储位之争成了康熙末年最突出的政治事件。且不说这个时期别人是怎么你争我夺的,当时的皇子胤禛的表现是结交僧讷,建设寺庙,似乎成了天下一闲人。当时写过的诗曾说,“懒问沉浮事,间娱花柳朝。吴儿调凤曲,越女按鸾箫。道许山僧访,棋将野叟招。漆园非所慕,适志即逍遥。”又说什么“千载勋名身外影,百岁荣辱镜中花。”希望能够“闻道五湖烟景好,何缘蓑笠钓汀沙。”也就是在这个时期,雍正编辑了一本书叫作《悦心集》。

介绍雍正的历史书(雍正编辑过什么书至今畅销)(2)

这本书里辑录的诗词文章都是不求功名,安于眼前的恬淡生活、怡情自适、与世无争那种。至于当时的皇子胤禛为什么要编辑这本《悦心集》?有的观点认为,胤禛是在当时朝局之下施出两面派的手法:对外以天下第一闲人自居,而实际上阴谋夺取储位,这是麻痹政敌,欺骗父亲康熙。我个人以为,这种说法不十分妥当。

在皇子胤禛成为雍正皇帝之后,雍正四年《悦心集》出版了。如果这本书真是仅仅为了麻痹政敌,欺骗父亲,那么完全用不着在已经当了皇帝四年以后再出版这本书。反正目的已经达到,弃之不顾又能怎么样?雍正自己说,这里面所录的有庄语、逸语、清语、趣语,有仕者、有隐者、有儒家、有释家,有高名、也有无名,所辑录者有个共同点,就是寄清净心、游欢喜地。雍正继位前身处明争暗斗之中,入承大统以后刚开始情况也没好哪儿去,后来革除弊政也是不胜其烦,天天案牍劳形,所以也很有可能确实是真心向往《悦心集》里那种乐天知命、清心寡欲、与世无争、自得其乐的状态。

介绍雍正的历史书(雍正编辑过什么书至今畅销)(3)

雍正不但出版了《悦心集》,还有各种扮相的《行乐图》刺虎、题诗、读书、写经……《行乐图》里的生活内容可能正是他所向往的闲人之雅趣。正因为和现实生活反差巨大,所以让他格外向往。

雍正御极以后也是孜孜以勤慎自勉,不敢贪图轻松安逸。白天议政,晚上批奏折,寒暑无间地年年如此。可能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当年羹尧在给他的奏折里把“朝乾夕惕”,写成了“夕阳朝乾”才让雍正大怒,说年羹尧不愿意把这四个字的评价用在自己身上。“朝乾夕惕 ”的意思就是说一天到晚勤奋谨慎,没有一点疏忽和懈怠。按理说年羹尧也是进士出身,做过翰林院检讨的,不至于连《周易》乾卦里的话都弄错。所以雍正才觉得他是故意的。

雍正自以为自己是“独览万风凭溽暑,难抛一寸是光阴”的勤政天子。又值一年之春,雍正所作的《暮春有感》曾说“虚窗帘卷曙光新,柳絮榆钱又暮春。听政每忘花月好,对时惟望雨旸匀。”我们也要珍惜时光,不负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