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实践中,高血压的患者常常会出现蛋白尿,早期仅呈现轻度升高,有些患者不重视。逐步进展出现大量蛋白尿,最终形成肾衰竭。

背后的原因是早期肾小球的受累一般为局灶性,即部分肾小球受累及,晚期累及的肾单位更多,最终形成肾衰竭。

简单可以把肾小球理解为滤网,早期仅有小洞的时候不补,变成大洞就来不及补

高血压肾损伤有蛋白尿吗(高血压患者出现蛋白尿)(1)

肾小球硬化病理图

早期筛查很重要,不同的筛查手段有效率不同

按照重要性排序,首先肯定是肾动脉彩超,重点关注肾动脉血流阻力指数这个指标。近年来研究发现,肾脏叶间动脉阻力比其他肾脏各级动脉血流阻力出现的更早,对于诊断早期高血压肾损害更加敏感,因此重点关注肾脏叶间动脉阻力这个指标。

其实就是实验室指标

尿微量白蛋白:血浆白蛋白分子量较大,正常情况下,很难通过滤网进入尿液。高血压肾损害早期,滤网破了洞,因此血浆白蛋白很容易漏出。微量白蛋白尿是高血压肾损害早期敏感指标。

随机尿微量白蛋白与肌酐比值:尿微量白蛋白排出可能会受到多种因素干扰,如血压、蛋白摄入量、运动、发热及精神因素等。但是随机尿微量白蛋白与肌酐比值可以排除上述干扰因素,更好的反应肾脏损伤程度。因此检测随机尿微量白蛋白与肌酐比值对于发现早期高血压肾损害更加敏感,准确率更高。

血清胱抑素C:血清胱抑素C通过肾小球滤过屏障,经过尿液排出体外,且是其唯一清除途径。且不受肌肉量、运动、炎症及性别等因素的干扰,因此血清胱抑素水平直接由肾小球滤过功能决定。检测血清胱抑素水平能够较为准确的反应肾小球滤过率轻微变化,是诊断高血压肾损害较为敏感的指标。

尿α1- 微球蛋白和尿 β2 微球蛋白:α1- 微球蛋白和尿 β2 微球蛋白可通过肾小球滤过屏障进入肾小管,但是大部分都在近端小管被重吸收。当高血压肾损害时,肾小管功能损伤时,尿中 α1- 微球蛋白和尿 β2 微球蛋白可明显升高,能够早期诊断高血压肾损害。并且尿中 α1- 微球蛋白不受尿液酸碱度的影响,较 β2微球蛋白更能准确的反应肾小管的损伤。

视黄醇结合蛋白:生理情况下,90% 视黄醇结合蛋白与甲状腺结合蛋白结合,不能被肾小球滤过。10% 游离的视黄醇结合蛋白被肾小球滤过后大部分被近曲小管所重吸收,因此尿液中的视黄醇结合蛋白含量很少。但是高血压肾损害导致肾小球滤过屏障破坏及肾小管功能损伤时,尿中视黄醇结合蛋白水平明显升高。

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这是一种分子量较小的分泌性蛋白,主要由肾脏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分泌。生理情况下,其分泌量很小,但在肾小管急性损伤时,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就会分泌大量此类蛋白,从而使尿载脂蛋白水平明显升高。因此尿载脂蛋白水平是高血压肾损害重要的检测指标。

高血压肾脏损害,血压要控制到多少比较合适?

多项指南建议有蛋白尿者收缩压控制在<130mmHg

ACEI或 ARB类药物仍然是高血压肾损害患者的首选降压药物,例如卡托普利、贝那普利、依那普利。

CCB可以有效的降低循环血压,改善肾血流动力学异常,从而减轻高血压所致肾损害,例如硝苯地平非洛地平。

他汀类调脂药物可通过抑制肾脏局部炎性反应、抑制局部TGF-β1表达、抑制肾小球细胞外基质积聚而保护肾脏,例如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

具体用药方案,还是需要咨询主管医生,因为需根据个人情况来评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