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美国的一项民调结果显示,美国南部的13个州有极为明显的独立倾向,这些南部州的共和党支持者认为应该脱离美国联邦政府,该提议在南方州获得了广泛赞同。

美国内战的情节(汤姆叔叔的小屋引爆美国内战)(1)

<一>

南北分裂问题或者是内战问题(civil war),一百多年来,是美国国内,相对敏感的话题。

1852年,美国作家哈里特·比彻·斯托(斯托夫人)发表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挑动了分裂原因中的那根敏感神经——奴隶制。

美国内战的情节(汤姆叔叔的小屋引爆美国内战)(2)

《汤姆叔叔的小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美国的历史进程,一本小说为一个国家进行议程设置,这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女性登上美国社会、历史舞台,成为议程设置的主角,同样是历史第一次。

南北战争爆发后,总统林肯见到斯托夫人后,这样评价她:“你就是那位引发了一场大战的小妇人。”

《汤姆叔叔的小屋》代表的是北方大部分的舆论倾向,认为南方种植园实施的奴隶制,黑暗、残忍、灭绝人性,应当予以废除。

南方种植园奴隶主却认为,种植园里的奴隶的境遇远不如北方佬说的那么惨,至少比北方工厂里面的雇佣工人要活得好一点,更有保障一点。

论起黑暗、残酷,北方工厂的雇佣工人,尤其是新来的移民,比黑奴还要惨。

美国内战的情节(汤姆叔叔的小屋引爆美国内战)(3)

南北对立,争议的奴隶制存废,成为国家矛盾。

表面上是奴隶制废除的问题,实质上却是两个美国、两条发展道路、两种发展模式的冲突和对决:南方和北方两条发展道路,是发展工商业,还是开发土地搞种植园?是以工商立国,还是农业立国?

两种路线之争,是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根源。

<二>

从美国的国父华盛顿开始,尽管他本人是一个奴隶主,但是他主张废除不人道的奴隶制度。

美国是个宗教氛围很浓的国家,新教徒很多,而且在属于社会精英的国度里面,奴隶制本身跟他们的宗教信仰、道德准则相抵触。

但是奴隶又是奴隶主的私有财产。美国宪法规定,个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因此也不可能把奴隶主的私有财产给充公、剥夺了。奴隶制的废除,与美国宪法有着天然的冲突。

美国内战的情节(汤姆叔叔的小屋引爆美国内战)(4)

19世纪中期,世界范围内的工业革命从轻纺工业开始了。

当棉花遇到珍妮纺织机和瓦特发明的蒸汽机后,工业革命突飞猛进,改变了欧洲、美国,再改变了全世界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也正因如此,棉花成了南北利益纠葛的焦点。

本来,南方种植园种植甘蔗、烟草,只靠黑奴劳动,已经没有了什么竞争力,经济上也没有什么可持续发展的可能。而且,甘蔗和烟草对土地地力的消耗非常大,种植两季地就没法再种了,南方的经济已经发展不下去了。

棉花的出现,让利用黑奴来发展经济成为一个极其有利可图的事情,尤其是西进运动伴随着工业革命,机器大规模地运用于工农业生产上,扎棉机、捆棉机,各种种植配套机器的使用,使南方的种植园经济一下子起死回生。

黑奴种植棉花,再用机器粗加工,为当时迅猛发展的棉纺工业提供了原料。

南方种植园主因此肥得流油,坚持实施奴隶制搞种植园经济。

南北战争爆发前,美国南方的棉花产量占了世界棉花总产量的八分之七,如此大的市场份额,自然就拥有议价权、定价权。在当时,棉花被称为白色黄金。

北方坚持要废除奴隶制的原因也很简单,因为美国北方以工商业为主,不像南方种植园主只卖原料,北方还要卖工业产品。

销售工业产品就面临着相应配套的关税制度和社会经济制度。工商业需要通畅的流通渠道和广阔的市场,以及充沛的劳动力供给。

而黑奴制度让充沛的劳动力供给受到影响。因为代代为奴,劳动力都固定在土地上,无法流动。南方既要出口棉花,又需要机器和消费品进口。南方就主张低关税,不实施关税保护,最好是零关税,实行自由贸易。这样,出口才有竞争力,进口也能买到物美价廉的产品。

美国内战的情节(汤姆叔叔的小屋引爆美国内战)(5)

美国的北方搞工商业,要保护民族产业,需要高关税保护和贸易壁垒。当时,美国的工业产品相较于欧洲的来说,还属于山寨货阶段,假冒伪劣盛行,不搞关税保护,不用贸易壁垒,工业就无法发展。

以奴隶制存废为表象的南北之争,实际上是生死存亡的利益之争。工商业立国,还是农业立国?

这场争论一开始还是打嘴仗,双方都试图在舆论上把对方搞臭,在道德上占据制高点。

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真正要解决问题还要从政策、法律、社会制度上进行调整。谁也不能容忍对方动自己的奶酪,爆发流血战争和制度改革,不可避免。

<三>

1856年,美国出现了一个新的政党——共和党,是从辉格党中分裂出来的。美国的两党政治,肇始于南北之争。

南北之争反映到政治上,就是两个政党的对决。此前很多年,美国就只有一个民主共和党,一党执政,没人陪他玩。

两个党,两种命运,两种前途,两种发展道路。两党之争,争出来的焦点,就是和平方式解决不了,找最高法院打官司也解决不了。

和平解决最后还有一条路——选举,数人头,支持谁的人多就选谁。让人没想到的是,选举反而激发了矛盾,引发了战争。

1860年,美国总统选举的方式是数人头。当时代表北方工商业利益的是共和党,数人头的方式肯定赢。

尤其是这个时候,北方新生的共和党,出现了一个天才般的领袖亚伯拉罕·林肯。

美国内战的情节(汤姆叔叔的小屋引爆美国内战)(6)

在1860年的美国总统的选举中,林肯当选美国总统。但也正是林肯的当选,让南北双方争议的这个问题再也没有了回旋的余地。

1858年,林肯在参与参议院选举时发表的著名演说《分裂之家不可持久》中已经说得非常明白。他不主张立即废除奴隶制度,因为违背宪法中所主张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但是,他又认定奴隶制在道德上是不合适的,因为奴隶制会导致国家的分裂。

怎么解决问题?就是用渐进的、和平的方式去废除奴隶制,所以林肯成了废弃奴隶制的代表人物。

通过立法、司法、行政这三条体制内和舆论这个体制外的途径都没有解决问题,在和平手段用尽的情况下,只能靠拳头了。

1861年,林肯当选总统后,内战爆发。爆发内战,可以说是美国的宿命。林肯当选前发生的几件事情,更是预示着内战的不能避免。

美国内战的情节(汤姆叔叔的小屋引爆美国内战)(7)

1857年,斯科特诉桑弗特(Dred Scott v. Sandford,1857)案件发生。在该案中,美国最高法院裁决黑奴不是美国公民,并以违宪为由废除了旨在限制奴隶制扩张的1820年《密苏里妥协案》(Missouri Compromise)。

这个判决不仅从宪法高度维护了奴隶制,而且激化了本来已尖锐对立的南北争执,堵塞了以妥协手段解决南方奴隶制问题的道路,对南北战争的爆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恶劣作用。

斯科特案不仅被美国学者列为美国宪政史上最糟糕的判例,而且被认为是引发南北战争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第二件事情,是一位名为约翰·布朗(John Brown)的狂热废奴主义白人在1859年的弗吉尼亚发动废奴的武装起义,起义失败后,他被送上法庭。

1859年11月2日,他被判死刑,一个月后被绞死。

但他在法庭上的最后陈述在当年11月3日的《纽约先驱报》上刊登了,成为感动一个国家的文字。这个人在1859年12月3日被处死的时候,整个北方将他当作英雄。

第三件事情,是1856年的堪萨斯惨案,也是因为奴隶制的存在问题,导致了一系列的仇杀,两百多人死亡。这也是一个内战的小范围预演,在没有办法说服的时候,只能打服、压服。

这几件事预示着美国南北的对立已经没有办法掩盖,也没办法通过妥协来解决了,内战已经不可避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