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这个国度,自打盛唐起,与我中华一衣带水,文化风俗对我模仿之处极多,本来以我天朝上国之势,可万般碾压,奈何我朝命运多舛,王旗变幻导致我文娱青黄不接,以至于近数十年间中日民间文娱逆输出严重,所以不忿之余,记录一下当年日本歌手及音乐人对我方的输入贡献,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那些年我们听的日本的歌?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那些年我们听的日本的歌(我们追过的日本歌)

那些年我们听的日本的歌

日本这个国度,自打盛唐起,与我中华一衣带水,文化风俗对我模仿之处极多,本来以我天朝上国之势,可万般碾压,奈何我朝命运多舛,王旗变幻导致我文娱青黄不接,以至于近数十年间中日民间文娱逆输出严重,所以不忿之余,记录一下当年日本歌手及音乐人对我方的输入贡献。

唐宋元明清,不断地上演鼎盛之后衰落,民国时期甚至汉语的注音都要部分借鉴于日语发音,可见我天朝近代的文化弱势。70年代,内地百废待兴,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恰逢日本经济腾飞,一大批日本文娱迅速打入中国市场,彼时,《排球女将》基本占领了全中国90%的10寸黑白电视,《血疑》则几乎哭倒了半个中国的家庭妇女。这个时候,流行音乐的概念尚未在内地兴起,崔健小号都还没学完。至1984年,张明敏、奚秀兰等歌手现身春晚,敲响了内地流行音乐大门,但是限于当时都是偏向于主旋律歌曲,所以传唱度虽高,但多出现于各种官娱庆典,着装多限于白衬衫蓝长裤,只娱不乐。直到1987年,费翔的一把火彻底打开内地流行音乐的大门,而1989年来自央视的节目“潮-来自台湾的歌声”,正式翻动了内地流行音乐的浪潮。

在此之前,日系歌曲也仅仅限于日剧主题曲,甚至日系动漫的占有率更高一些,比如一休哥的主题曲,几乎是那个年代小学的必学曲目,后期的灌篮高手也是一时瑜亮。当港台歌曲借着“春天故事”之利吞噬内地音乐市场的时候,日方除了日剧跟动漫的输入,音乐界也摩拳擦掌,奈何语言差异及审美、历史等原因,仅仅部分歌曲能伴随着影视剧掬一把眼泪,混个耳熟,忘却后只凭雨打风吹去,滨崎步等大神只能眼巴巴望着港台的后辈上下翻腾而不得不泯然小众。

不得不承认,在80年代,日本的流行音乐体系远高于国内及港台的水准。但是文化、语言的背景差异,只能眼看着港台音乐凭借血统优势近水楼台。虽然港台音乐也刚干起步,知名的音乐人有限,但是在输出力量不够的时候,日系的音乐素材就理所当然的成为了港台音乐的跳板。

有人说,日系音乐养活了半个华语乐坛,虽然有些夸张,但是回头看来,华语乐坛当年的顶梁柱,大部分确实来自日系编曲。80年后,港台音乐,商业性及功利性严重,由于那个时代日本歌曲特点鲜明,声音结构合理,编曲优异,制作水平高,为了多快好省,所以翻唱日语歌曲是个极好的选择。比如张国荣的“风继续吹”,翻唱自山口百惠的再见的另一方《さよならの向う側》;陈慧娴的“千千阙歌” ,翻唱自近藤真彦的夕阳之歌《夕焼けの歌》;李克勤的“红日”,翻唱自日本乐队“大事MAN” 的《それが大事》;郭富城的“对你爱不完”翻唱自田原俊的《シルエットには踊れない》……,这些歌曲,一直至今依旧是KTV的经典曲目。

不少港台歌手也靠翻唱日语歌曲迅速走红。周华健在转型困难之际,翻唱了恰克与飞鸟的(CHAGE and ASKA)《男と女》,从此以厚积薄发之势横扫华语榜单,再接再厉的继续翻唱了铃木雅之的《ガラス越しに消えた夏》(飞越迷雾)、喜纳昌吉的《花~すべての人の心に花を~》(花心),等等,一举占领了华语乐坛的高地。吴奇隆领衔的小虎队,也凭借着翻唱日本组合少年队的《what's your name》(青苹果乐园)一举从忧欢派对的陪衬转向前台,紧接着以星星约会(初音未来《淋しい热帯鱼》)、红蜻蜓(长渕刚《とんぼ》),迅速走红,横扫两岸三地,从此奠定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组合神话。刘若英也凭借着“后来”翻唱自日本组合Kiroro的《未来へ》,迅速打开内地市场,一时传唱。

自此,不得不单独提到一个日本著名的唱作人,中岛美雪,这个1952年出生的全熟徐娘,长期以一个中年大妈唱路边卡拉OK状态演艺歌曲的日本殿堂级音乐人,以艺术无国界的优良品质填充了N个港台歌星的曲库,如:徐小凤“人生满希望”(原曲:雨が空を捨てる日は)、邓丽君“漫步人生路”(原曲:ひとり上手)、凤飞飞“潇洒的走”(原曲:この世に二人だけ)、王菲“容易受伤的女人“(原曲; ルージュ)、刘若英“原来你也在这里”(原曲:爱される花 爱されぬ花)、范玮琪”最初的梦想:(原曲:银の龙の背に乗って)、任贤齐“伤心太平洋”(原曲:幸せ)、“天涯”(原曲:竹の歌)……,其旺盛的创造力,多变的曲风,广泛的涉猎,对80-90年代的亚洲音乐做出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进入90年代,自“亚洲雄风“开始,内地歌手呈井喷状态出现,虽然影响力如不港台歌手,但是这一大批来自北上广出品的歌手奠定了内地华语乐坛日后的基石,有意思的是,这些内地歌手很少有翻唱的习惯,这些科班出身或者以内地官方赛事出身的歌手及音乐人,凭完美的音乐素养及傲人的音乐天赋以碾压之势扩张。1993年李春波、林依轮等掀起了内地流行音乐反扑之势,直至2004年誉为选秀元年的超级女声一炮打响,再到2018年的偶像元年,不光日语歌曲逐渐式微,期间无数歌手及音乐人浮浮沉沉,刘欢、那英屹然不动,成就霸主;韩磊、韩红紧追其后,中流砥柱;汪峰放弃鲍家街43号转而号称摇滚半壁江山,毛宁、魔岩三杰等只剩江东父老犹记的江湖传说,风月变换,在一度以偶像养成冲撞内地的的韩系娱乐也黯然退去之时,只见内地资本的金元大棒及其身后的无数idol练习生。

江湖走马,风也罢,雨也罢,华语音乐的阵地和音乐人们适应性都极强,从最初珠江、海峡对岸的傲娇,到不得不被经济大潮从广州、台北一路拍到北京的顺流,最后再被行业大鳄东一钳子西一网的无奈,自此,天下音乐二马争霸,港台音乐都只配苟延残喘,日系音乐也仅限于在二次元发挥余热,但其底蕴不可小觑,起码在影视配乐方面,国内还没有出现过《Battle Without Honor of Humanity》和《ツナ覚醒》这么霸气的配乐。

从留声机到数字音乐,在信息爆炸的网络时代,似乎一切都在网络大潮的边缘等待流量的冲刷,但是那些瞬时爆红的网络歌曲,犹如土壤表面的种子,刚落地就被雨打风吹去,之后只剩下根系深植土壤的树木林立,在烈日下,暴雨中,在风雪里,在你需要的时候,依然可以供你偎依。

~~~~~~~~~~~~~~~~~~~~~~~~~~~~·

困了,懒得配图了,如果点击量给力,下一篇写一个我喜欢的粤语巅峰歌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