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明慰问别人(依靠顽强斗争赢得未来)(1)

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治山治水治城、发扬斗争精神、上合组织命运共同体、数字强国建设等话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方精云:坚持治山治水治城一体推进,加快建设美丽中国】

中国科学院院士、云南大学校长方精云表示,我们要深入学习生态文明思想,不断深化对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理念的认识,坚持治山、治水、治城一体推进,加快建设美丽中国。治山,必须秉持生态系统整体性原则,充分考虑各类生态系统的特征、规律和联系,综合进行保护和治理,并抓住植被这一生态系统的“牛鼻子”,遵循“宜封则封、宜造则造,宜林则林、宜灌则灌、宜草则草”的原则,通过科学、系统的保护和修复,让各类植被健康生长,让美丽山川和美丽人居交相辉映。科学治水,要从系统的视角把握水域生态系统的特征和规律,合理布局产业结构,促进人口、生产力和土地利用布局与水资源分布格局相协调;科学治水,还要深刻意识到“山”对“水”的制约作用,通过对山地植被的保护和修复,从源头上治水,做到治水先治山。科学治城,必须把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从城市地理环境、发展定位和自身特点出发,科学合理规划城市的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处理好城市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既推进高质量发展,又创造高品质生活,建设更多休闲、健身、娱乐公共场所,建设美丽宜居城市。

摘编自《人民日报》

【刘志明:依靠顽强斗争赢得未来】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刘志明表示,在一百多年的奋斗征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领导人民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我们党之所以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就是凭着这样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强大精神。如今,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挑战、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比以往更加错综复杂,必须做好应对一系列新的风险挑战的准备,必须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勇立潮头、奋勇搏击,夺取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新胜利。需要指出的是,我们这里所讲的斗争,不是为了斗争而斗争,也不是为了一己私利而斗争,而是为了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知重负重、苦干实干、攻坚克难。

摘编自《光明日报》

【李进峰:加强政治互信,构建更加紧密的上合组织命运共同体】

中国社会科学院上合组织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研究员李进峰认为,近年来,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集体对抗加剧,固守传统安全观的一些西方国家陷入“安全困境”的悖论。在这样的背景下,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应持续加强高层交往和战略沟通,减少误解和误判。深化相互理解和政治互信,不仅需要锦上添花,更需要雪中送炭,支持彼此在安全与发展方面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长期以来,务实合作一直是推动上海合作组织地区发展的持续动力。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是成员国的共同目标。中国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契机已经率先启动,推动全球发展倡议在上海合作组织地区先行先试落地生根,助力各成员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成员国应继续弘扬“上海精神”,加强对话协商合作,共同采取一致立场和新措施,以促进公正有效的国际合作,实现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并应拓展本组织同联合国等国际和地区组织交往,共同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齐心协力完善全球治理,携手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上海合作组织实现第二次扩员,将进入历史性新的发展阶段。新老成员国将加强政治互信、加强团结合作和战略对接,共同提升地区治理能力,推动构建更加紧密的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

摘编自《经济日报》

【高艺:加强数字强国建设,点亮人民美好生活】

华侨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高艺指出,“数字强国”建设是赋能和保障人民美好生活得以实现的应有之义,也是在复杂的数字环境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创新手段,更是以人为本保障人民数据安全的制度建设。一方面,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为人民的日常生活构筑起全方位的数字化基础设施。随着数字基础设施的全面铺开,数字化在补足教育、医疗、就业等社会公共服务短板和助力乡村振兴建设方面具有重要功用,有助于实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另一方面,数字化为网络空间治理提供现代化治理手段,并推动社会基层治理的智慧化建设,有效推动了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当然,数字化基础设施为平台化生存的用户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的信息服务,也不可避免地伴生一系列威胁用户信息安全的问题。个人数据遭遇大规模泄露、滥用、倒卖盈利、“大数据杀熟”等后果都直接威胁到用户的个体隐私、人格尊严、财产安全甚至是人身安全。《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自2021年11月1日起施行,规定了公民个人信息的权利,强化互联网企业履行个人信息保护义务,还将国家机关纳入监管范围,有效保障了人民信息安全。通过创新社会治理手段、立法形式保障人民数据安全,提出了中国本土的数字治理的制度方案,为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不懈奋斗。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报》

(光明网记者 刘梦甜整理)

刘志明慰问别人(依靠顽强斗争赢得未来)(2)

来源: 光明网-理论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