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谊认为:鞋子即使是新的也不能放在枕头上,帽子即使破旧也不能用来垫鞋底。曾经被尊崇过的人,天子对他以礼相待,官吏民众也曾对他表示过敬畏。那么就算他今天有了过错,皇帝可以下令罢黜他的爵位,赐死他也可以,诛灭他的家族也行。

但是,用绳子捆绑他,牵着押送到司寇,编在徒官的管辖之下,让司寇小吏咒骂和鞭打他,这口怕就是不能让一般民众的吧!卑贱的人熟识被尊崇的人一旦有了过错,我也可以同样对待他,这不是教习天下的办法。也不符合尊尊贵贵的教化。

不问苍生问鬼神(不问苍生问鬼神)(1)

天子曾经敬重过的人,民众曾经尊崇的人,他死就让他死,不应该再让他去遭受卑贱的人折磨侮辱,在笔者眼中,封建社会和奴隶制社会时期,一直有两个自相矛盾的声音存在:“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这就是处于有等级制度时期,人们渴求平等,却做不到的表现。

在司马迁先生的《史记·刺客列传》中记载着一位叫豫让的,他与荆轲,专诸,聂政一起名列四大刺客,他曾经侍奉晋国六卿之一的中行氏,在后来的政治斗争中,中行氏被智伯消灭了,豫让便投靠了智伯。

不问苍生问鬼神(不问苍生问鬼神)(2)

但是,政治斗争永远都是瞬息万变的,没有人是永远的赢家,最终,智伯被赵襄子给灭掉了,豫让立志为智伯报仇,他毁掉了自己的面容,吞炭使自己的声音变得嘶哑,经历多次的刺杀,却都没有取得成功。

在豫让被抓之后,赵襄子曾问他:”您不是曾经侍奉过范氏,中行氏么?智伯把他们都消灭了,而您不替他们报仇,反而脱身做了智伯的家臣,如今智伯已死,您为什么单单如此急切地为他报仇呢?

不问苍生问鬼神(不问苍生问鬼神)(3)

豫让回答:“范氏,中行氏像对一般人那样对待我,我也像一般人那样侍奉他;智伯像国士一样待我,我就像国士一样报答他。”由此看来,同一个豫让,起初背叛自己的主人去侍奉他的仇敌,行为如同猪狗,后来又持节尽忠,行为像烈士,这都是其主上的态度所决定的。

因此,国君对待他们的大臣如犬马,那他们就甘愿做犬马。如果对他们如同对待犯人,那么他们就甘愿做犯人。顽固愚笨无耻,胸无大志没有节操,没有廉耻之心。并且不自爱,马马虎虎就可以了,所以他们追名逐利。

不问苍生问鬼神(不问苍生问鬼神)(4)

遇到主上失利,就乘机夺权;遇到主上有了患难,就只顾自己苟且偷生,袖手旁观;有利于自己的,就欺诈出卖主人从中牟利。这样对主上并没有什么好处。群臣众多,而主上却只有一个,主上所委托的财器职业等权力都集中在群臣手中。

如果群臣全都无耻,全都胡作非为,就该轮到主上担心了。因此古人才说:“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这样做就是为了勉励宠臣守节。古代有大臣因为不廉洁要被罢黜的,并不会直言其不廉洁,而是说“簠簋不饰;

不问苍生问鬼神(不问苍生问鬼神)(5)

因为淫乱肮脏男女无别的,则不说肮脏,而是说:“维德不修”;因为软弱无能不能胜任官职的,不说其软弱无能,而是说”下官不职“。所以,对待有地位的官员定罪时,不仅不以斥责的口吻正面宣布他的罪行,还要迁就的为他隐讳。

因此,才使得那些处于应当被大声谴责呵斥地位的人,听到谴责呵斥,就穿上丧服,前往请罪的的房间请罪,皇上不叫人捆绑起来牵着走。犯有中等罪行的人,听到命令便自毁容仪认罪,皇上不使刀驾到他的脖子上。

不问苍生问鬼神(不问苍生问鬼神)(6)

犯大罪的人,听到命令便朝北跪拜认罪,然后自杀,皇上不派人揪住他的头发往下按把他处死,说:”子大夫自有过耳!吾遇子有礼矣。“对待他有礼,所以,群臣自爱;以廉耻待人,因此,人们便注重节操和德行。

贾谊的这个观点,笔者认为只存在于幻想当中,并不现实,此时已经不是五帝时期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心变更,物欲横流,人的野心逐渐膨胀了,如果,单纯只凭借礼法去教化,效用是很微薄的。正可谓是:“世风日下, 人心不古。”就是这个道理。

不问苍生问鬼神(不问苍生问鬼神)(7)

贾谊认为皇帝应该设立礼义廉耻来对待他的臣子,而臣子不以节操和德行来报答他的主子,那他就不是人。如果,用贾谊的话来说,几千年封建时代的官员,几乎就没有可以称之为人的了。贾谊认为,一旦教化成,风俗定,作为臣子的。

就会想到主上就忘了自己,想到国家便忘了自己的家庭,想到公事就忘了私事,见利不随便谋取,见害不苟且规避,只按照道义办事。如果,贾谊生活在几百年后的世家时代,便绝对不会这么认为了。世家时代的名言讲究的就是:“没有千年的王朝,只有千年的世家。”家重于国的观念,就是贾谊所推崇的这些饱读儒学礼教之人所提出的。

不问苍生问鬼神(不问苍生问鬼神)(8)

皇帝施行教化,所以父兄之臣忠诚于祖业而死,制定和推行法度的大臣忠诚于国家而死,辅助保护君主的大臣忠诚于君主而死,守边御敌的大臣忠诚于城郭疆界而死。所以说圣人拥有金城,就是用金城这样的物来比喻众臣的这种意志,他尚且为我而死,所以我必须与他同生共死;

他尚且为我而亡,所以我必须与他共存亡;他将为我去冒险,所以我必须与他一起平安;顾全德行而忘记利益,守住节操而主持正义,所以可以托付给他不加约束的大权,可以寄养未成年的天子。

这就是勉励廉耻推行礼义所应该达到的,贾谊认为汉文帝刘恒不应该失去这些!不做这些事,反而去长久的顾及不该做的事,因此加贾谊才会哀婉叹息。

不问苍生问鬼神(不问苍生问鬼神)(9)

虽然贾谊的观点并不现实,可以说根本不可能实现,当然,汉文帝刘恒接受了贾谊的这个建议,善待大臣,此后文a景n之治'zf时期u,大臣犯罪基本上都是自杀的,为了实现这一点,刘恒还未自己的亲舅舅薄昭在未央宫摆下灵堂,就是要逼死自己的舅舅。也是很有意思的。

接下来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喜欢的朋友请关注我的下一篇文章,求关注,求点赞,求分享,谢谢支持。感兴趣的朋友也可以读读我的这几篇文章汉文帝——刘恒为何设下灵堂逼自己的亲舅舅轵侯薄昭自杀

在悲情才子贾谊眼中礼仪教化与法令刑罚究竟是孰强孰弱

李商隐笔下”不问苍生问鬼神“的贾谊认为应当如何教导太子

“不问苍生问鬼神”的主人公贾谊是如何看待文帝时期的社会风气的

是怎样的三件事让“不问苍生问鬼神”的主人公贾谊感到痛哭流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