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勇双全的李小龙(侠肝义胆李小龙)(1)

对香港影坛来说,1971群星璀璨。

这一年,李小龙将事业重心从美国转回香港,并与嘉禾签约,紧接着拍摄了《唐山大兄》、《精武门》等叫好又叫座的影片。

也是这一年,洪金宝来到了嘉禾,担任一名武术指导。

同样是这一年,时年17岁的成龙学满出师。他向师父于占元叩谢栽培之恩后,便转身离开了苦修十载的中国戏剧研究学院,踏入香港影视圈。

他们仨,就这样相遇。

智勇双全的李小龙(侠肝义胆李小龙)(2)

▲ 李小龙在电影《龙争虎斗》中痛揍过洪金宝

洪金宝在片场碰到idol,上前打招呼:“你是不是真的很厉害?”

李小龙显然误会了他的语气:“是又如何?怎么样?你是不是想比画一下?”

此言一出,洪金宝顿时觉得骑虎难下:一方面,本来就不愿同idol过招;另一方面,身为武术指导,众目睽睽之下,又决不能退缩。

于是,他只得硬着头皮摆开架势。孰知刚欲出腿,李小龙便让胜负转瞬见了分晓。

“他真的是很快,他真的是看你先动,‘敌不动、他不动,敌要动、他先动’。我的腿刚抬一半,他的腿已经架我脸上了!”

高手过招,点到为止,李小龙只将腿停留在洪金宝的面前而不劈下。

洪金宝连忙竖起拇指点赞,并解释道:“我不是说想试你!我是崇拜你!幸亏你没有打过来,要打过来多冤!”

不打不相识,此后,李小龙有意提携这个晚辈。

当年,成龙还只是个跑龙套的。每个能与李小龙近距离接触的机会,都让他激动不已。

在拍摄《龙争虎斗》时,他与舞着棍棒的李小龙搏斗,不料李小龙没拿捏好力道,棍子重重砸在了他的脑袋上!

“他立马把棍子一扔,转身过来,‘哦天啊!’他一路跑到我身边,把我扶起来,忙说:‘对不起啊!对不起!’其实我当时已经不疼了,因为当时我那么一年轻小伙子,壮实着呢。但那个瞬间,不知为何,我就装得自己很疼,我只想让李小龙抱我抱得越久越好。”

此后,每回在剧组碰面,李小龙都会同他这个“龙套”打招呼。后来的某天,李小龙甚至突然跑来询问他的名字并与他聊天。idol的尊重让他感激涕零,也给予了他终生激励。

——《知中·再认识李小龙》

智勇双全的李小龙(侠肝义胆李小龙)(3)

▲ 李小龙也在电影《龙争虎斗》中痛揍过成龙

不光洪金宝、成龙,甄子丹、周星驰亦然,尤其是周星驰那部《功夫》,致敬李小龙的痕迹相当明显。

被这么多位大咖奉为idol的李小龙,到底有怎样的魅力呢?

01

1940年11月27日,某个婴儿出生在美国旧金山唐人街东华医院,护士随口给起了个名字:Bruce Lee。

婴儿的爷爷李震彪,是侠肝义胆的镖师;父亲李海泉是当时粤剧“四大名丑”之一。

李海泉给儿子起名“振藩”(震藩),寓意“名震藩邦”。

智勇双全的李小龙(侠肝义胆李小龙)(4)

▲ 襁褓中的李小龙

李振藩之前,有个哥哥夭折。加之当时生活条件差,又流行霍乱。迷信的父亲就给他起了个女性化的乳名「细凤」,把他当女儿养,希望能骗过牛鬼蛇神,免受侵害。

然而,区区乳名代表不了什么。李振藩从小精力旺盛、闲不下来,家里给他起了个外号「坐不住」。

他虽然顽皮,但本性善良。

有一次,正在窗边发呆的他,突然赤脚跑到屋外。家人以为他又要玩什么新花样,却发现他正搀扶一位盲人过路。事后他对家人说:“我看到路上那么多人,却没人愿意帮一把,这才跑出去帮忙。”

他骨子里爱国。

当时,香港已沦为敌占区,上空时不时传来日本轰炸机的嗡鸣。大人们纷纷躲屋檐下、地道里,而五六岁的他,却冲到阳台上,朝涂着膏药旗的飞机愤怒地挥舞拳头。

智勇双全的李小龙(侠肝义胆李小龙)(5)

02

李振藩不愧是镖师之孙,尚武基因,打小就有。

他爱好“街战”,每天放学回家后,急哄哄脱掉校服,换上唐装,跑到街心觅战。

一次打斗中,他落了下风。心有不甘的他找玩伴求助,玩伴没帮他出头,却把他引到了一处咏春拳馆。

馆内,一位老者端坐蒲团上,颇有“八风吹不动”的范儿。当李振藩走到跟前时,老者霍然起身出拳,目标不是李振藩,而是空气!虽然老者和空气过招,李小龙却能感受那股凌厉拳风,迎面而来。

李振藩少年心性,很少服气,这回却“扑通”跪下拜师。这位老者,正是叶问。

叶问身为一代宗师,一般不收“小阿飞”为徒,但他为李振藩破例了。

此子天分过人,乃是十年难得一见的练武奇才,当可教之!

所谓“骨骼清奇”,这种只出现在武侠小说里的桥段,出现在了李振藩身上!

在叶问指导下,李振藩进步神速。1958年,18岁的李振藩荣获“香港校际西洋拳击赛”少年组冠军。

智勇双全的李小龙(侠肝义胆李小龙)(6)

▲ 师从叶问

03

如导演徐皓峰所言:他不单是个练武奇才,也是童星出身,天生对镜头就有一种常人没有的敏感性。

李振藩半岁不到就“触电”了。

1941年,粤语片《金门女》在旧金山拍摄,需要一个婴儿角色,和导演私交甚笃的李海泉,便把刚出生不久的儿子“借”了出去。

1950年,10岁的李振藩主演了《细路祥》。

如《点评李小龙》所写,李振藩能演主角,纯属偶然。当时,有十几个少年试镜“细路祥”这一角色,都不入编剧袁步云的法眼。袁步云纠结之际,碰见了随父亲来片场玩耍的李振藩。

李振藩不小心踩坏一件道具,还大声跟剧务争论,称道具不结实,并非他的错。李振藩不服输的个性,让袁步云眼前一亮,当即拍板——主演就你了!

在之前的影片中,李振藩多用“小海泉”(李海泉之子)、“新海”(新一代李海泉)充当艺名。

袁步云决定给他起个新艺名,正苦思冥想之际,碰巧听到一个票贩子吆喝:“大龙生小龙,确是世间难逢,看一看,保你行运一条龙!”

“咦,李海泉是大龙,那李振藩不就是小龙嘛”,遂有了「李小龙」这一日后蜚声中外的威名!

智勇双全的李小龙(侠肝义胆李小龙)(7)

04

《细路祥》上映后,好评如潮。

李小龙成了一枚童星,加上他家境好、颜值高,不仅会功夫,还会跳恰恰舞,是万千少女的男神。

智勇双全的李小龙(侠肝义胆李小龙)(8)

▲ 李小龙跳恰恰舞

但也因为这一点,很多男同胞看他不顺眼。李小龙个性张扬,凡事不低头,打斗之事在所难免,导致他在香港树敌不少。

父母有点担心,最终决定送他去美国。

换个环境,意味着离开舒适区,也意味着重头来过。李小龙在香港小有名气,可到了国外,谁都不认他,甚至会歧视他的肤色。

抛弃存量,才能寻找到新的增量。李小龙毫不犹豫地接受了父母的提议,怀揣100美元,踏上“威尔逊总统号”的甲板,只身远赴美国。

智勇双全的李小龙(侠肝义胆李小龙)(9)

05

1959年5月17日,邮轮抵达旧金山。

在香港时,李小龙不爱读书。到美国后,他改掉了逃学恶习,并成为班上最认真的学生之一。

赴美之后,我发现那些诸如恰恰舞等玩意,皆属无意义的消遣玩乐;相比起来,还是读书实际得多,因为个人的将来完全取决于学识。

——李小龙

白天上课,晚上到餐馆打工。在餐馆打工,让李小龙有了不少对话老外的机会,顺便也锻炼了英语口语能力。

李小龙家境优渥,本不必如此拼,但他个性倔强,一旦决心自力更生,就没再问家里要过一分钱。

半工半读之余,他还让家人从香港运来木人桩,挤时间练武。

人生的“塑形”期,往往也就几年。

几年的海外求学,让李小龙从当初那个好斗、任性的男孩,蜕变为一个好学、有担当的男人。

智勇双全的李小龙(侠肝义胆李小龙)(10)

06

1961年3月27日,李小龙顺利升入西雅图华盛顿大学,主修戏剧,辅修哲学。

读大二时,李小龙租下校内某处停车场角落作为场地,开起武术培训班。

当时,亚裔学生或多或少受到美国本土学生的排挤,每当有亚裔学生遭到欺负,李小龙就替他们出头。久而久之,李小龙就成为亚裔学生的“大哥”。

李小龙不仅在校内维护同胞,在校外亦是如此。

当时,作家林燕妮也在西雅图念书,与几个女学生合租。她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

很多年前的一个下午,小龙气冲冲地拿着手枪来帮我们的忙。我们正和屋主闹得不可开交。屋主见是几个十七八岁、背井离乡、无亲无故的中国女孩子,哪有不趁机欺负的道理?在十几岁的女孩子眼里,被屋主欺负是一件很严重的事;在二十多岁的李小龙眼里,朋友被人欺负也是一件很严重的事,所以连枪也带来了。

幸亏那天屋主不在,否则就发生枪战了。

事后,屋主知道这些中国女孩子“后台”很硬,便没再敢欺负过她们。

这次英雄救美,让李小龙博得了一屋女孩的好感。李小龙却很后悔,因为他带了枪支,而真正的功夫高手,只用拳头说话。

智勇双全的李小龙(侠肝义胆李小龙)(11)

07

1962年4月,李小龙在西雅图唐人街旧楼地窖(南威乐街609号)开设了第一家「振藩国术馆」。

武馆是开张了,但唐人街不比大学校园,经营成本很高。

如作家方俞所言:武术是理想和寄托,开办武馆却是一门经营的艺术。

为了尽快打响品牌,凡有高校组织公开活动,他都会带着弟子赶过去,登台表演武术。

功夫不负有心人,武馆渐渐收支平衡了。于是,李小龙又在奥克兰开了第二家振藩国术馆。

智勇双全的李小龙(侠肝义胆李小龙)(12)

奇怪的是,开武馆之事,得到了美国武术同行的认可,却遭到了旧金山华人武术圈的反对。一些华人向李小龙下战书,命他停止向非华裔传授武术。

挑战书上有唐人街上所有师傅的名字,但我并不害怕。

眼见李小龙不为所动,北派少林拳手黄泽民上门踢馆。

比武前,双方约定:

若李小龙输了,就得关闭武馆;若他胜了,便可收徒不看人种。

结果,李小龙仅用3分钟就ko了黄泽民。

智勇双全的李小龙(侠肝义胆李小龙)(13)

武术不分国界。没错,不同国度、地域的人,确实存在肤色的区别。但无论黄种人、白种人还是黑种人,都有共同之处——崇拜李小龙,信仰真功夫。

通过这次比武,李小龙也意识到中华传统武术的不足,这点在学生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大部分学生所学的传统套路、程式和不合情理的姿势毫无价值。那样只能是花哨又机械,对学生真正投入实战毫无益处。一旦乱了套路时,只会遭到惨败。我认为,那些传统的套路是一种完全不具战斗力的模式,它僵化和固定了原来是灵活自如的动作。

——李小龙

李小龙的余生,都致力于创造一种没有固定套路的拳法,这种拳法融合了各民族的武术精华,能做到“无招胜有招”,能做到“敌不动,我不动;敌欲动,我先动”,是为「截拳道」。

智勇双全的李小龙(侠肝义胆李小龙)(14)

08

1964年8月,李小龙在“国际空手道锦标大赛”上技惊四座。从此,来振藩国术馆拜师学武的,络绎不绝。

其中有位叫琳达·艾莫瑞的美国女孩。

莲达长相普通,但学习成绩优异。当别的女孩因为练武太苦而放弃时,她默默坚持了下来。

恬静如水的她,跟性情如火的李小龙,几乎是两个世界的人。但却如磁铁的两极,她对李小龙产生了致命吸引。

有回,李小龙带学员们去看电影。当大家都全神贯注于大屏幕时,莲达不经意瞥了一眼坐在不远处的李小龙。万万没想到,李小龙正默默看着她。她立刻挪开了目光,脸上火辣火辣……

这次之后,心照不宣的两人开始增多接触,最后成了恋人。

智勇双全的李小龙(侠肝义胆李小龙)(15)

20世纪60年代,美国绝大部分地区没有跨种族婚姻。而琳达的妈妈也反对两人结婚,倒不是种族的原因。莲达的妈妈也是异国恋修成正果,她深知其中苦楚,不希望女儿重新遭罪。

但李小龙和琳达的态度都很坚决:“我们要在一起。”

1964年8月13日,有情人终成眷属。

09

很多人不解,李小龙身边有那么多漂亮女孩,为啥最后娶了琳达?

作家廖一梅有句话,可以诠释:在人的一生中,遇到爱,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了解。

莲达对李小龙的“了解”,主要有3点:

一是起居饮食。

莲达会为他准备白粥配猪肝。白粥既不会像高糖的蛋糕那样抑制食欲,又不会在腹中发酵胀气,是补充碳水化合物的最佳来源。

李小龙训练强度大,光喝白粥可不行。莲达就为他准备了一种特殊的功能饮料,其配料是非速溶奶粉、香蕉、鸡蛋、花生酱、肌醇、卵磷脂……把这些东西放到搅拌机里打碎混合,制成的饮料想必不可口,但却能快速补充能量和增肌。

智勇双全的李小龙(侠肝义胆李小龙)(16)

二是支持鼓励。

婚后,琳达为了李小龙的事业,牺牲学业,跟随他前往奥克兰。

1970年,在某次训练过程中,由于没有提前热身,李小龙脊背严重受损。

医生告诉李小龙:以后不可剧烈运动。这意味着李小龙再也不能习武。

李小龙心情低落,又是莲达帮他走出了人生低谷:“只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你的身体完全可以恢复到之前的状态。”

于是,李小龙在房间的各个角落贴满“walk on(坚持下去)”的字条,坚持不懈地做伸展恢复运动。最后,李小龙竟奇迹般地康复了。

智勇双全的李小龙(侠肝义胆李小龙)(17)

三是人际关系。

李小龙一门心思扑在功夫上,也因此忽略了人际交往。他的武术一流,但情商不算高。

莲达经常陪同他参加一些party,每当李小龙快发火时,琳达都会及时把他拉到某个角落,提醒他不要率性而为。久而久之,李小龙在大众面前呈现了一个低调内敛的东方武者形象。

也是通过琳达安排的party,李小龙认识了好莱坞大制片商温特杜尔,这才有了后来的合作——《龙争虎斗》。

可以说,李小龙能成为功夫巨星,除了天赋、努力,“贤内助”琳达功不可没。

在我的一生中,最大的收获,我并不认为是武道或电影表演,而是娶得了一位好妻子。她为人贤惠并能处处迁就我,重要的是在我困难的时候鼓励我并给予我信心,是她使我成为不平凡的人,假如我是一只鸟,而琳达就是我永远的家。

——李小龙

智勇双全的李小龙(侠肝义胆李小龙)(18)

10

1966年,李小龙在美剧《青蜂侠》里饰演青蜂侠的助手加藤。他在剧中大显身手,凭酷炫的打斗镜头,俘获了无数美国女观众的芳心。

《青蜂侠》让“加藤”家喻户晓,立刻有商人来找李小龙,希望将他包装成现实版的加藤,让李小龙以“加藤”的名义,戴“加藤面具”、穿“加藤服装”,开连锁武馆。

李小龙拒绝了,给的原因很简单:我是中国人,我只穿唐装!

智勇双全的李小龙(侠肝义胆李小龙)(19)

因为加藤这一角色是个日本人,而李小龙不愿放弃身份和原则,去给日本人在美国打广告。

1968年,《青蜂侠》在TVB播出,引香港观众竞打 call。

在白人一统好莱坞的当年,李小龙能打入《青蜂侠》,足以成为所有华人的骄傲。

智勇双全的李小龙(侠肝义胆李小龙)(20)

▲ 李小龙在《青蜂侠》中的造型

香港的电视台纷纷追踪报道这位传奇人物。在接受香港媒体采访时,李小龙透露了自己回港发展的意愿。一石激起千层浪,数十家香港制片公司纷纷询问李小龙拍片的条件。

李小龙只提了两个:第一,影片制作投资不得少于60万港币;第二,必须聘请外国演员。

光这两个条件,就吓退了绝大多数制片公司,最后只剩下邵氏、嘉禾两家表示承担得起。

11

起初,李小龙是倾向邵氏的。因为邵氏实力更雄厚,而嘉禾只是家初创公司。不过,也因为财大气粗,邵氏CEO邵逸夫觉得李小龙,多一个、少一个都无妨,所以没有全盘满足李小龙提出的要求。

李小龙有他的脾气,当然也不委屈自己,便转投嘉禾。

没多久,双方合作拍摄出了叫好又叫座的《唐山大兄》、《精武门》。凭这两部“爆款”,嘉禾赚得盆满钵满,从此有了抗衡邵氏的资本。

智勇双全的李小龙(侠肝义胆李小龙)(21)

也是凭这两部“爆款”,李小龙获得了好莱坞大制片商温特杜尔青睐。之后,李小龙和华纳兄弟娱乐公司合作拍摄了《龙争虎斗》。

用钱衡量一个人的成功,有点俗。同样,拿票房衡量一部电影的成功,也有点俗。

《龙争虎斗》的制作成本不到100万美元,最终票房却高达2亿美元。但这只是世俗意义的成功,《龙争虎斗》的真正成功在于让全世界认识了中国功夫。

因为它,港片多了「功夫片」这一说(之前只有武侠片/动作片的说法);因为它,「KungFu」一词被写进英语字典。

智勇双全的李小龙(侠肝义胆李小龙)(22)

▲ 《龙争虎斗》海报

12

可惜的是,《龙争虎斗》的成功,李小龙生前并没看到。影片上映前一个月,李小龙猝死(药物过敏),年仅32岁。

之后,影视公司为了深挖他这一金矿,又推出了不少模仿之作。

然而,无论是由张小龙还是马小龙来演,都演不出那种味道了。

好比鲁迅那句话:“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毕竟踹碎「华人与狗不得入内」告示牌的那一脚,没了特定的大环境,没了李小龙的真身,谁也踢不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