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江有几个千年古镇 变身岭南金融博物馆(1)

岭南金融博物馆外景。本版图片 信息时报记者 郭仲然 摄

庐江有几个千年古镇 变身岭南金融博物馆(2)

多个小房间被改造成步入式场景展厅。

庐江有几个千年古镇 变身岭南金融博物馆(3)

博物馆内部改造后焕然一新。 信息时报讯 (记者 郭仲然 实习生 黄敏璇) 还记得书香四溢的“庐江书院”吗?它即将大变身啦!经活化改造后书院成为一间金融博物馆,是广州少有的藏于古建筑中的创新展陈博物馆。博物馆预计本月向公众开放,昨日,信息时报记者率先实地探营。

位于广州市越秀区西湖路流水井29号的庐江书院,原由广肇两府60多个何姓家族出资合建,是广州书院群保存比较完整的合族祠书院。书院建于1808年,占地约1300平方米,曾是清代省内何氏家族子弟来广州赴考时饮食起居和温习读书之地。书院整体建筑是大小马站、流水井宗族(祠),1993年被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书院经过200多年岁月洗礼,如今经过一番改造,面貌焕然一新。据了解,书院的设计和改造工程由广东省集美设计工程有限公司负责,设计师带着记者进入博物馆探访。

据了解,博物馆展览内容分为七大部分:岭南货币、岭南银行、传统金融、岭南证券、岭南保险、岭南对外金融、广州金融。记者看到怀旧式分层设计充分还原历史感,同时展示古今岭南金融历史特色。梁架和石柱都被披上一层深棕色的“新外衣”,与灰白的瓦片相衬,透露出书院原有的书香之气。曾经一下雨就积水的户外通道,在改造后,现在可以风雨无阻地正常使用,方便市民参观。而原有的地砖,经过清洁和刷上保护漆,也表现出原来的面貌。

设计师介绍到,在整个展陈大纲里,有部分内容需要通过场景复原来更好地向观众表达。针对如何利用现场面积小且零碎的空间,他们对各个房间都进行分析后,与馆方讨论选出相对适合的空间来作为步入式场景展厅。

据悉,岭南金融博物馆将于本月正式开放。

博物馆设计原则及装修

一是新物与旧建共存而不破坏,二是可复原性,三是满足博物馆的参观条件。

1

增加的结构(玻璃幕墙、外走道雨篷)均独立承重不依附原建。墙壁依然保留着原来的水磨青砖对缝砌筑,其表面上多年积累的灰尘已被擦除,干净如初。

2

考虑到潮湿天气的影响,博物馆各方面都考虑防潮防湿,包括展柜使用防潮性能佳的钢板材质,内设恒湿设备;天井及户外过道加置独立承重钢结构玻璃幕墙及雨篷。

3

要保留展现书院建筑结构特色而没封闭天花吊顶,利用展柜、加建的钢结构和地台内部隐藏各个管线。

4

展柜、设备及加建结构留有透气尺度,让建筑体能够保持呼吸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