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尊苏词,贬柳词主张:诗词“本一”,不当“分异”,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宋词的选编?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宋词的选编(宋词词籍笔记)

宋词的选编

词籍 10种《全宋词》宋词总集,唐圭璋,共收录宋代词人1330余家,约20000首词。《宋六十名家词》宋词汇刻本,明代毛晋编,最早、流传最广的宋词汇刻本(北宋23,南宋38)
  1. 简介词人作品风格
  2. 以词籍付刻先后为准排列,不以时代先后为序
  3. 版本选择不精,校刊有疏略
  4. 把原本卷书任意合并,所补遗词也不完全可信。
《疆村丛书》清末朱孝臧,收唐宋金元,以网罗善本为主,著名版本来源,校刊精博《花庵词选》南宋黄昇,号花庵
  1. 以苏、辛词派为主。
  2. 所选作品符合宋词发展客观实际,对词史研究有参考价值。
  3. 所选各家都有小传、评语
《阳春白雪》南宋赵闻礼编,宋人词籍中最晚出,流传不广。
  1. 所选大多南宋词家。
  2. 有许多不知名词家作品,对保存宋人散逸词篇颇有价值。
  3. 以词调分卷
《绝妙好词》南宋周密编成于宋亡后
  1. 只收南宋以来词,始自张孝祥、终于仇远。
  2. 选词标准清丽婉约,不选忠愤激昂的豪壮之作。
《乐府补题》南宋遗民词选,未署编者姓氏,咏物词选,托物寄情,表达家国沦亡之悲《碧鸡漫志》宋王灼,于成都碧鸡坊,宋代词学理论著作。

观念:尊苏词,贬柳词主张:诗词“本一”,不当“分异”

《词源》南宋末年张炎,宋代重要词论著作

上卷论词乐、音律,下卷论词的风格、创作方法等主清空、高远、雅正

《乐府指迷》南宋末年沈义父

给子侄辈讲作词方法,提出作词标准,评价词人得失,分析创作中诸多问题用字不可太露,发意不可太高。

词体词与音乐的关系
  1. 词与音乐的关系不同于诗与音乐的关系
  1. 词所配合的音乐不同于诗所配合的音乐
词的创作-按谱填词

作词先按律制谱,后配以歌词

词体的形成-依曲定体

歌词形式服从于音乐形式

词调三类(词的音乐分类概念)
  1. 令、引、近、慢
  1. 偷声、减字
  1. 添声、添字、摊声、摊破
词艺
  1. 起节:开头、结尾。草调、双调、三叠、四叠。一般以双调为准。上篇结尾也叫结,上篇最后一句叫歇拍,双调最后一句叫结拍,既是下篇的结也是全篇的结。
  2. 离合:词艺术传达方面的一种技法。咏物词体现最清楚,要求:不即不离,若即若离,能即能离
  3. 点染:本是中国画技法名称,指词中勾勒与晕染并用的现象。点:点示,醒明情谊。染:渲染,具体描绘。点染要相辅相成的运用
怀古词的审美层次
  1. 类型化的情绪和感知方式。这种感伤氛围及凭吊之情比较空泛甚至模式化。
  2. 对这种感知方式的突破。指融进了作者切实生活感受,具有强烈个人意识。
  3. 强化了怀古主题中独立的个体意识,借怀古感世来传达个人关于历史人生价值的评判。
咏物词的审美层次 物本位、我本位、物我同一
  1. 物本位:以形容尽致为审美目的,偏重对外物客观性特征的再现,审美意象具有写实性、如画性。
  2. 我本位:以我观物,主体是我,客体是主体的奴仆。出发点是确定的意念,到自然中寻找表现客观对应物。
  3. 物我同一: 亦物亦我,身与物化。心物同构感应的现象。
词家(重点)宋初词坛
  1. 王禹偁《点绛唇》北宋初最早出现小令之一,江南做官时所作,写用世抱负及不被理解的孤独苦闷,格调沉郁高旷。
  2. 林逋《点绛唇》宋词中最早咏物,咏草终篇无“草”字,对后代宋人咏物词产生影响。并不是单纯咏物,而是深切地注入了生活感受。
  3. 潘阆《酒泉子》十首,忆杭州组词,宋词中最早组词,把山水形胜作为词的重点来写。
北宋前期小令
  1. 晏殊《珠玉词》,受冯延巳影响
  1. 欧阳修,受冯延巳影响内容: 反应艳情冶游生活,也反应官途风波个人际遇,保持了士大夫艺术风貌,吸取了民间文学风味。
  1. 范仲淹,留词五首,当时文人小令词中的异响
  1. 宋祁《玉楼春》
北宋前期的慢词创作
  1. 柳永
  1. 张先 小令慢词著称《子野词》
苏轼与元祐词人
  1. 苏轼 宋词繁荣期 《东坡乐府》 词创作起步较晚,大家特点气魄,中心:以诗为词
  1. 黄庭坚 苏门四学士
  1. 秦观 《淮海居士长短句》70多首
  1. 晏几道 晏殊第七子 绝大多数恋情诗,恋情与梦境交织
  1. 贺铸《东山词》侠义之气
  1. 陈师道 主要贡献《后山诗话》论词材料11则,对后世影响极大。
  2. 晁补之 总体上晁词接近苏东坡、王灼
  1. 李之仪《姑溪词》90多首,强调词的文体风格
  2. 王安石 《金陵怀古》咏史怀古词成就最高。好用典故
周邦彦与大晟诗人
  1. 周邦彦 “清真,集大成者” “词中老杜”《清真词》
  1. 大晟词人群,大晟府是宋徽宗时设置的音乐机构,以周邦彦为首,多应制词(徐伸、姚公立等)
南北宋之交的词坛
  1. 李清照 很自负,少顾及
  1. 张云斡《芦川词》参加了抗金斗争,守卫汴梁,汴梁失守南渡,不屑于秦桧同朝为官,罢官而去,退居福州。
  1. 叶梦得《石林词》南渡前后由个人闲愁转入家国之恨。
  1. 朱敦儒,樵歌体,240多首词
  1. 向子湮《酒边词》177首
  1. 李纲、赵鼎、岳飞,抗金志士之词,继承了苏轼开创但已逐渐消沉的豪放词风,直抒抗敌欲武、还我河山的爱国激情。
  1. 周紫芝《竹坡词》150首
  1. 陈与义,江西诗派《无住词》,多晚年之作,多回忆早年生活
辛弃疾与南宋爱国词
  1. 辛弃疾,存词最多,确是将相之才,又是归正人身份,一腔忠愤无处发泄。《稼轩长短句》
  1. 陈亮《龙川词》 辛好友
  1. 陆游《放翁词》,辛弃疾两人有交往,140多首词,诗人
  1. 张孝祥《于湖词》东坡词与稼轩词间的桥梁
  1. 刘过《龙洲词》80首 龙洲道人
南宋风雅词 与辛等时代同,词风异
  1. 姜夔,终身布衣清客,既是书法家又是音乐家。
  1. 吴文英《梦窗词》表达具梦幻色彩,质实浓情密丽
  1. 史达祖,工于咏物,词风接近姜夔,但其咏物词与姜夔咏物词不大一样,善于描暮,有时难免有些雕琢
宋末词坛

辛弃疾词人群:刘克庄、刘辰翁、文天祥;传统婉约:周密、王沂孙、张炎

  1. 刘克庄《后村长短句》,辛派后劲。不涉闺情春怨,以国家命运为念
  2. 刘辰翁《须溪词》多亡国之词。两大主旨:写亡国之悲;以词存史
  3. 文天祥,宋末民族英雄,仅存七首,其中五首作于被俘后,词如其诗同样表现了不屈的斗志和凛然的气节。《过零丁洋》、《正气歌》
  4. 周密。宋亡后词在《草窗词》
  1. 王沂孙,以咏物词著称,善于用典、象征、拟人;寄托深远,表达亡国之痛,不是泛泛情感,而是具体复杂感情。《水龙吟。牡丹》咏牡丹,写花的盛开到败落,实在由宋的盛到衰。
  2. 张炎,原是承平公子。亡国之痛更沉重。最有价值的词写在入元后,多写身世盛衰之感。《山中白云》词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