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kē)人。
沉舟侧畔(pàn)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zhǎng)精神。
一、你要了解作者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二、这些词你必须懂。
(1)酬:答谢,这里是以诗相答的意思。
(2)乐天:指白居易,字乐天。
标题的意思:在扬州的酒席上见到白居易我用这首诗回谢赠送他
(3)巴山楚水:古时四川东部属于巴国,湖南北部和湖北等地属于楚国。刘禹锡曾被贬到这些地方做官,所以用巴山楚水指诗人被贬之地。
(4)二十三年: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刘禹锡被贬为连州刺史到写此诗时,共22个年头,因第二年才能回到京城,所以说23年。
(5)弃置:抛弃放置。指遭受贬谪的诗人自己。
(6)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三国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吕安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害。后来,向秀经过嵇康、吕安的旧居,听到邻人吹笛,勾起了对故人的怀念。刘禹锡借用这个典故怀念已死去的王叔文、柳宗元等人。
(7)怀旧:怀念故友。
(8)翻似:倒好像。翻:副词,反而。
(9)烂柯人:指晋人王质。相传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把已经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同代人都已经亡故。刘禹锡也借这个故事表达世事沧桑,人事全非,暮年返乡恍如隔世的心情。
(10)长(zhǎng)精神:振作精神。长:增长,振作。
三、看了解释你会翻译吗?
巴山楚水是一片荒远凄凉的地方,二十三年来,我被朝廷抛弃在那里。回到家乡熟悉的人都已逝去,只能吟着向秀闻笛时写的《思旧赋》来怀念他们,而自己也成了神话中那个烂掉了斧头的人,已无人相识,真令人恍如隔世啊。我如同一艘沉船,新贵们好比千帆竞渡,飞驰而过;我又如一棵病树,眼前都是万木争春,生机盎然。今天听到你为我歌唱的那一曲,我就凭借这杯水酒重新振作起精神吧。
四、再来看看对这首诗的解读, 你对它的理解就更深了。
“乐天”,白居易的表字。“见赠”指白居易赠给作者的诗,那首诗的最后两句说:“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刘禹锡的这首答谢诗就是从这里开头的:“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意思是他被贬低到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地区,二十三年就如同弃置在道旁一样。刘禹锡想改革时弊,遭到打击,被贬到朗州(在今湖南省)、连州(在今广东省)、夔[kuí]州(在今四川省)等地。夔州属于古代巴国。朗州、连州等属于古代楚国。这些地区古代都很荒凉,所以用“巴山楚水凄凉地”来概括。“凄凉地”,指寂寞冷落的地区。这两句写出了作者长期被贬的愤慨心情。贬谪到异地,空有怀念老朋友的心情也无由见面,一再吟诵《思旧赋》也没有用,所以说“空吟”。写出了作者对旧友(王叔文)的怀念。
“闻笛赋”,指向秀的《思旧赋》。西晋时,向秀、吕安和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满当时掌握政权的司马氏集团而被杀。向秀很悲痛,一次他从嵇康的旧居路过,听到有人在吹笛子,笛声使他想起被杀害的好友,就以悲愤的心情写了一篇《思旧赋》来悼念嵇康,从侧面显示出对时政的不满。刘禹锡借这个典故寄托了他对因参与政治改革而被害致死的老友的怀念。“烂柯人”的典故见《述异记》,晋朝时有一位叫王质的人,有一天他到信安郡的石室山去打柴,看到一童一叟在溪边大石上正在下围棋,于是把砍柴用的斧子放在溪边地上,驻足观看。看了多时,童子说“你该回家了”,王质起身去拿斧子时,一看斧柄(柯)已经腐朽了,磨得锋利的斧头也锈的凸凹不平了。王质非常奇怪。回到家里后,发现家乡已经大变样。无人认得他,提起的事,有几位老者,都说是几百年前的事了。原来王质石室山打柴误入仙境,遇到了神仙,仙界一日,人间百年。作者借这个典故来比喻自己长期贬谪在外,乍回京城乡,仿佛有隔世之感。
白居易的赠诗中有“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这样两句,意思是说同辈的人都升迁了,只有你在荒凉的地方寂寞地虚度了年华,颇为刘禹锡抱不平。对此,刘禹锡在酬诗中写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之达观。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他从白诗中翻出这二句,反而劝慰白居易不必为他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这两句诗意又和白诗“命压人头不奈何”、“亦知合被才名折”相呼应,但其思想境界要比白诗高,意义也深刻得多了。二十三年的贬谪生活,并没有使他消沉颓唐。正像他在另外的诗里所写的:“莫道桑榆晚,为霞犹满天。”他这棵病树仍然要重添精神,迎上春光。“沉舟”二字描写形象生动,深刻地反映了事物的变化发展规律,因而成为广为传诵的名句。至今仍常常被人引用,并赋予它以新的意义,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哲理)
末尾两句又回到席上酬答赠言上来,意思是:今天听到您唱的这支歌曲(指白居易赠给他的诗),就暂且凭借酒的力量,来增长我继续努力的精神吧!诗人没有一味消沉下去,他笔锋一转,又相互劝慰,相互鼓励了。他对生活并未完全丧失信心。诗中虽然感慨很深,但读来给人的感受并不是消沉,相反却是振奋。
总体来说,诗的首联以伤感低沉的情调,回顾了诗人的贬谪生活。颔联,借用典故暗示诗人被贬时间之长,表达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以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颈联是全诗感情升华之处,也是传诵千古的警句。诗人把自己比作“沉舟”和“病树”,意思是自己虽屡遭贬谪,但新人辈出,却也令人欣慰,表现出他豁达的胸襟。尾联顺势点明了酬答的题意,表达了诗人重新投入生活的意愿及坚韧不拔的意志。
全诗起伏跌宕,沉郁中见豪放,是酬赠诗之上品!
五、总结概括一下这首诗的主题思想。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二十多年被弃置巴山楚水的坎坷遭遇和无限感慨,流露了对已故友人的怀念,表现出积极进取的阔大胸怀和乐观向上的精神。
六、总结一下这首古用到的典故,它们有什么作用。
1、“闻笛赋”,指向秀的《思旧赋》。西晋时,向秀和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满当时掌握政权的司马氏集团而被杀。向秀很悲痛,一次他从嵇康的旧居路过,听到有人在吹笛子,笛声使他想起被杀害的好友,就以悲愤的心情写了一篇《思旧赋》来悼念嵇康,从侧面显示出对时政的不满。刘禹锡借这个典故寄托了他对因参与政治改革而被害致死的老友的怀念。
2、“烂柯人”的典故见《述异记》,晋朝时有一位叫王质的人,有一天他到信安郡的石室山去打柴,看到一童一叟在溪边大石上正在下围棋,于是把砍柴用的斧子放在溪边地上,驻足观看。看了多时,童子说“你该回家了”,王质起身去拿斧子时,一看斧柄(柯)已经腐朽了,磨得锋利的斧头也锈的凸凹不平了。王质非常奇怪。回到家里后,发现家乡已经大变样。无人认得他,提起的事,有几位老者,都说是几百年前的事了。原来王质石室山打柴误入仙境,遇到了神仙,仙界一日,人间百年。作者借这个典故来比喻自己长期贬谪在外,乍回京城乡,仿佛有隔世之感。
七、这首诗有一句写哲理的
是哪一句?写出什么样的哲理?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之达观。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二十三年的贬谪生活,并没有使他消沉颓唐。他这棵病树仍然要重添精神,迎上春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沉舟”二字描写形象生动,深刻地反映了事物的变化发展规律,因而成为广为传诵的名句。至今仍常常被人引用,并赋予它以新的意义,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哲理)
八、赏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生动形象地写出自己二十三年遭到弃置感到惆怅,但作者又用“千帆过”“万木春”表现自己的达观。他这棵病树仍然要重添精神,迎上春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沉舟”二字描写形象生动,深刻地反映了事物的变化发展规律,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九、作业
1、解释下面的词
(1)酬: (2)乐天: (3)标题的意思:
(4)弃置: (5)翻似: (6)长:
(7)闻笛赋:
(8)烂柯人:
2、展示这首诗的颈联所描绘的画面,并说说它所蕴含的哲理。
只见大江之上,沉舟侧边千帆竞发,好不热闹;而山水之间,虽有病树,但仍然有万木争春,一片葱绿。这句诗出了旧事物必将被新事物取代的哲理。
3. 从诗题可知,这是刘禹锡写给 (人名)的一首 诗。(2分)
4. 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凄凉”“弃置”二词,饱含诗人的心酸和愤懑之情。
B.颔联借“闻笛赋”“烂柯人”的典故表达怀旧和思乡之情。
C.颈联以“沉舟”“病树”两种意象表现诗人的乐观和豁达。
D.尾联写诗人为了感谢友人,准备暂时振作精神来面对未来。
5、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颔联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