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脉,是晋冀两省的天然界线。太行三边长城,北起灵丘县狼牙口南至黎城县东阳关长约千余里。三边大量利用自然山险做防御屏障,少有人工墙体和人工建筑,只在穿越太行的重要通道上修建关隘城堡扼守要冲,关隘两侧延伸的人工墙体,大多只有几百米,最长不过数千米。

三边长城在跳跃中的也曾造访过一些,如北面的铜碌岩、木佛台、长城岭。龙泉关。中间的娘子关、韦泽关、固关。而南段的三边长城也只在九龙峡里见过一次。因此,太行三边南段的长城早已在我要到访的计划之中了。

近日,一行几人成行。此次行程主要是去探访黄泽关、支锅岭口、黄榆岭口和马陵口这几个地方。

黄崖关长城从哪个口进(寻访长城黄泽关)(1)

图一 太行三边马陵口到黄泽关走势图

黄崖关长城从哪个口进(寻访长城黄泽关)(2)

图三 北京到左云黄泽关十八盘自驾路线

黄崖关长城从哪个口进(寻访长城黄泽关)(3)

图四 1112行程图

黄崖关长城从哪个口进(寻访长城黄泽关)(4)

黄泽关不远的十八盘。

黄崖关长城从哪个口进(寻访长城黄泽关)(5)

建在山顶的黄泽关关口的残墙。此关为明代所建,文革被毁,明洪武《辽州志》曰:黄泽关,在州城东南一百二十里,乃太行绝顶,山势险岐,东西一径,往来难通车马,下山则盘踞曲折,故名十八盘。

黄崖关长城从哪个口进(寻访长城黄泽关)(6)

立在路边石碑上的黄泽关三字,是原山西省委书记胡富国所写。

黄崖关长城从哪个口进(寻访长城黄泽关)(7)

俯视十八盘。

黄崖关长城从哪个口进(寻访长城黄泽关)(8)

黄泽关关城在山梁上的盘垴村东北,在盘垴村见到了路边有几处整齐的红砖房,公路从此穿过。为这里带来了繁荣的同时,也对此处的古迹到来了不小的损害。

关城东门基本以毁只剩轮廓,出东门不远便是河北,上图为西门还留有砖砌拱型门洞。

黄崖关长城从哪个口进(寻访长城黄泽关)(9)

门额上不久前还有的石匾已经不在,只有一块文保碑。

黄崖关长城从哪个口进(寻访长城黄泽关)(10)

城门的两侧墙体已经基本坍塌,只有夯土墙基。

黄崖关长城从哪个口进(寻访长城黄泽关)(11)

城门北侧有一小庙。据传此庙是当地人智先生出资所建。里面供奉着送子观音、关帝、药王和阎王。最右侧还有一尊白奶奶的画像。白奶奶莫非是白玉奶奶?诸神汇聚,共用一室也是并不多见,或许之前有诸多的庙宇都被毁坏也未可知。看来在房价飞涨的时代,连远在深山的神仙也不能幸免。

传说在庙里还有一块“新修十八盘并天井郭城堡图”石碑,上面详细的刻有黄泽关城的布局和周围的山川地貌,这也是在目前发现的长城关隘中及其少见的详细记录关城原貌的石碑。在庙里转了几圈未发现此碑,以致观音庙的照片都忘记拍了。

黄崖关长城从哪个口进(寻访长城黄泽关)(12)

庙宇四周多有残碑,细看多为刻有人名的功德碑,以明、清居多,另有几处则光滑的已经看不出字迹了。

黄崖关长城从哪个口进(寻访长城黄泽关)(13)

刻满名字的功德碑东倒西歪的散落在荒芜的园中,如今庙宇已经不在,不知碑上人们的功德后人还会记起么?

黄崖关长城从哪个口进(寻访长城黄泽关)(14)

一块琉璃残片,也是被智先生有意的放在此处,上面还押上了方砖。也算是对这里曾经的辉煌的见证吧

黄崖关长城从哪个口进(寻访长城黄泽关)(15)

黄榆关背面的羊角村。古村因山上两块巨石形状羊角而得名。

黄崖关长城从哪个口进(寻访长城黄泽关)(16)

村内原有古迹虽然不多,但古桥、过街楼、古庙、古戏台等还是值得停留一下的

黄崖关长城从哪个口进(寻访长城黄泽关)(17)

距离西门不远的古桥-西大桥,至今已有300多年。

黄崖关长城从哪个口进(寻访长城黄泽关)(18)

桥底有一貌似龙头水嘴

黄崖关长城从哪个口进(寻访长城黄泽关)(19)

在桥底正下方的水嘴还是很别致的

黄崖关长城从哪个口进(寻访长城黄泽关)(20)

西门外

黄崖关长城从哪个口进(寻访长城黄泽关)(21)

经过修缮的西门城楼,外匾题写“西通古晋”内匾题“辽阳首镇”,应该是因为左权县古时称辽州,而羊角村为辽州东面的第一镇的缘故吧

黄崖关长城从哪个口进(寻访长城黄泽关)(22)

门洞修建于明万历年间,清代多次增修。

黄崖关长城从哪个口进(寻访长城黄泽关)(23)

古街上的戏楼,同时也是过街楼。

黄崖关长城从哪个口进(寻访长城黄泽关)(24)

东门内侧

黄崖关长城从哪个口进(寻访长城黄泽关)(25)

东门内匾上题“紫竹呈祥”

黄崖关长城从哪个口进(寻访长城黄泽关)(26)

门洞顶部有重修的年代,这块石条明显是后镶嵌进去的

黄崖关长城从哪个口进(寻访长城黄泽关)(27)

东门的外匾上书“东接豫省”因为古时武安属于河南所以如此。

黄崖关长城从哪个口进(寻访长城黄泽关)(28)

经当地老乡指点,出了东门不到一公里,在左侧的荒草里找到了撒金桥。这也是这次必须要看的。主要因为此桥虽是老桥,但尚无确定的朝代。

相传赵匡胤路过撒金桥时,曾救济过当地的贫苦百姓,也留下了一些传说,故当地百姓把此桥叫做叫撒金桥。

黄崖关长城从哪个口进(寻访长城黄泽关)(29)

古老的撒金桥,从护栏板可以看出撒金桥历史沧桑,没有人能说出有多少年,桥上的石雕已被人盗过,剩余的石雕也已破损,仍能看出当时的做功精细。

黄崖关长城从哪个口进(寻访长城黄泽关)(30)

埋在草丛里的石碑和碑座,竟然无人问津,或许是有人故意为之。也许这就是揭开此古桥之迷的钥匙呢!

黄崖关长城从哪个口进(寻访长城黄泽关)(31)

从羊角村沿县道继续驱车向西北,去支锅岭途中,路过坂上村,稍作停留。上图坂上村中的古戏台。

黄崖关长城从哪个口进(寻访长城黄泽关)(32)

寨门侧边的磴城口。

黄崖关长城从哪个口进(寻访长城黄泽关)(33)

寨门内外也有横匾只是字迹已经被毁掉

黄崖关长城从哪个口进(寻访长城黄泽关)(34)

最有特点的就是村中过街楼

黄崖关长城从哪个口进(寻访长城黄泽关)(35)

这是一座T形的过街楼。里面条石打底,青砖挂壁,拱形的门洞也是靠砖粘合。

黄崖关长城从哪个口进(寻访长城黄泽关)(36)

过街楼上的关楼已经被红砖代替了。三个出口都有门匾,但是字迹已经被人毁掉了

黄崖关长城从哪个口进(寻访长城黄泽关)(37)

村口的一个影壁,虽然年久失修,已经倾斜,但还是顽强的屹立着

路过许村,许村处于夫子岭关、六炉关交通要道,是晋冀两省民间往来和贸易流集中的地方。 许村利用这里废弃的粮仓、邮电所等建筑,在外形不变的前提下,对内部进行了现代化设计,改造成许村国际艺术公社,2010年筹办了和顺首届乡村艺术节,邀请国内外艺术大师入住许村,体验民俗民风,进行文化交流和艺术创作,同时,大师们在此创作的作品将留在许村展览。现在,由和顺县和许村国际艺术公社共同打造的国际艺术区也已初具规模,包括许村国际艺术公社创作中心、艺术家接待中心等,被誉为“中国乡村版的798”。

黄崖关长城从哪个口进(寻访长城黄泽关)(38)

上图 许村的一个过街楼,上面是个小庙,有碑,时间有限没有上去。

黄崖关长城从哪个口进(寻访长城黄泽关)(39)

走进这个门洞就到了维修过的明清古街了

黄崖关长城从哪个口进(寻访长城黄泽关)(40)

黄崖关长城从哪个口进(寻访长城黄泽关)(41)

明代戏台

黄崖关长城从哪个口进(寻访长城黄泽关)(42)

30多米深的老井

黄崖关长城从哪个口进(寻访长城黄泽关)(43)

保存尚好的一处三进院落

黄崖关长城从哪个口进(寻访长城黄泽关)(44)

进入二道院内,虽然荒草丛生,从跨院门楼的建筑格式,依然可以感觉到当初院落的规模气派。

黄崖关长城从哪个口进(寻访长城黄泽关)(45)

三层院落的木质结构小楼。底层已被改造过,但从上面的结构来看,依然古韵犹存。

黄崖关长城从哪个口进(寻访长城黄泽关)(46)

相比之前的明清古建,这条仿古的老街。历史遗存的痕迹就显得离现实太近了。除了脚下的石板路叫人走在上面还有些感觉,两边的房屋就只能让人一带而过了。不尽想起,现在很多长城的修护中不也是经常有这种状况存在么?

黄崖关长城从哪个口进(寻访长城黄泽关)(47)

古街的尽头,专家们在和当地村民探讨。

 离开许庄。奔向下一个今天要去的关口—支锅岭口。今天计划就走两个关口,黄泽关已经顺利通过。途中还转了两个古村。一切都是非常的顺利。支锅岭口之前也看了地图。位置也并不远。

 到了之前向品位询问过的那个正在修建之中的治超站。又在治超站询问了一个当地老乡。按照所指的方向,沿着一条能走越野车的小路往山里走去。本以为会很顺利的找到关口,谁知这只是“不幸”的开始。走了近一公里,穿过一片树林,道路开始上坡变窄,再往前走就又是山坡和树林了。而从前面的地形来看,都是向上的坡道,不可能构建关口。而此时已经走了近半个小时了。又转了一会,回头望去,却发现九龙峡景区里面倒是有一段修好的长城。难道是方向错了么?太阳已经将下山,心虽不甘但也只能先回转了。返回时,又到景区那边瞭望,也没看出究竟。

黄崖关长城从哪个口进(寻访长城黄泽关)(48)

晚六点入住将军墓乡的云野山河山庄。住宿稍贵含早餐。但此处的饭菜的价格绝对超出我们的想象。到底多少去了您就知道了。

黄崖关长城从哪个口进(寻访长城黄泽关)(49)

图五 四关位置图

黄崖关长城从哪个口进(寻访长城黄泽关)(50)

图六  自驾路线

 支锅岭受挫一直在耿耿于怀,早饭时众人商议决定在去完马岭关和黄榆关后再去支找寻锅岭关口。在山西中部和东部,几乎平行的位置上各有一座马陵关,一个位于太谷县东南只有关城遗址,具体记载只能从史料中寻找了。另一个马岭关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去的,位于山西昔阳县、和顺县与河北邢台宋家庄乡明水掌村三地的交界处。

黄崖关长城从哪个口进(寻访长城黄泽关)(51)

来到马陵关下。据当地史志记载:马岭隘口据守山西通往河北的平原的骑驼要道。山势险峻,道路崎岖。

黄崖关长城从哪个口进(寻访长城黄泽关)(52)

 来到关的东门。此关门已被后人在原地进行过修复,但关门两侧格局未改,脚下的古道,两侧的墙体依然保持原貌。据考证,之前的关门不但青石筑城,高大伟岸,两面的墙体也是由青石包裹,上有垛口,墙体厚重,盘庚在山岭之上,气势磅礴。而今修复过的门洞却只能是以残墙的高度比肩。

黄崖关长城从哪个口进(寻访长城黄泽关)(53)

马岭关建在两山间的谷口处,关城建于明正统年间,嘉靖重修,全为石砌。据《邢台县志》记载,关城有正城一座,东西二门,敌楼三间,城角箭楼三间,城外有吊桥,城内设官厅和营房。关城依山势而建,并不规则,也被叫做“葫芦城”。

黄崖关长城从哪个口进(寻访长城黄泽关)(54)

  马岭关东南为深渊绝壁,西北是白虎山,东南北三面被山所围,形成天然屏障,白虎山为西北最高山,海拔1800米以上。登临此山,东面的华北平原,西边的昔阳、和顺境内通往马岭关的崎岖古官道尽在眼底。

黄崖关长城从哪个口进(寻访长城黄泽关)(55)

门额上刻着八四年七月三日字样,工艺笨拙,一看就知道不是专业人士所为。

黄崖关长城从哪个口进(寻访长城黄泽关)(56)

关的西门已经毁掉,只剩一个豁口。两侧均有部分墙体存留。

沿古道继续曲折前行。进入一处山谷明鬼谷沟,最窄处原有吊桥,现有一石拱桥,建于民国年间。桥头有一功德碑立于赑屃背上,可惜字迹已经不清。

黄崖关长城从哪个口进(寻访长城黄泽关)(57)

从傍边的小路下到桥底,桥下乱石横生,仰望估此桥高约8米。据传当年日本鬼子曾从桥上扔下很多人,大多摔死了。

黄崖关长城从哪个口进(寻访长城黄泽关)(58)

桥的另一侧,有一深潭,潭水为当年居住的此地人们的主要水源。传说即使大旱也没枯干过,而今站在桥在下却已经见不到水了。

黄崖关长城从哪个口进(寻访长城黄泽关)(59)

此桥桥栏全为康熙、乾隆及民国等历代历朝所修筑的碑石所凑成,也被称为碑桥,有的字迹还是很清晰的。有一定的文物价值。

  过桥20米路边,有一折断的民国石碑。从碑的记载看,此桥最后一次修复应是1948年。碑的顶部还刻着国共两党的党旗。碑的背面还有捐款人的名单和数额。说明这是民间集资修建的。行进间遇到一位多次到此的游客,告诉我前面还有个小庙,里面也有个功德碑,其它就没有什么了。因为高处的烽火台还没有去,又总惦记着支锅岭那里,所以道谢后,回走穿过西门就开始往山上爬去。

黄崖关长城从哪个口进(寻访长城黄泽关)(60)

半山腰有两座这样的残台,这个只留下基座,另一个距离崖边较近,基座都即将消失了。据说南面也有墩台,一座台基不足一米,另一座已经基本化作碎石了。

黄崖关长城从哪个口进(寻访长城黄泽关)(61)

站在半山腰,往昔阳、和顺境内望去,刚才到过的石桥已经渐行渐远,蜿蜒曲折的古老官道,一直通向山的那边,沿着官道再往上就可抵达前面提到的那座小庙了

黄崖关长城从哪个口进(寻访长城黄泽关)(62)

转身俯瞰邢台境内,山下的小村庄就是明水掌村,也是我们上山经过的地方。

黄崖关长城从哪个口进(寻访长城黄泽关)(63)

往上看,马岭关唯一一座保存较好的烽火台近在眼前。

黄崖关长城从哪个口进(寻访长城黄泽关)(64)

来到山顶的烽火台。这是石砌的台子,两面都是悬崖,四周还能见到碎瓦片的痕迹,说明上面应该是有垛口和顶棚的。

黄崖关长城从哪个口进(寻访长城黄泽关)(65)

据传说,汉朝大将韩信在此驻扎,在这座烽火台上放箭御敌,所以这座墩台也叫韩信放箭台。但是如此说来那就比明代建关时不知要多出多少年了。

绕过墩台,不远有一木梯可通前面山脊。之前询问过路人,前行乃是一条穿越路线,是到不老青山景区那边的。到此回头下山。

黄崖关长城从哪个口进(寻访长城黄泽关)(66)

沿着东门一侧墙体边上的石阶可直达东门。左侧石屋据说是守关的值班室。

黄崖关长城从哪个口进(寻访长城黄泽关)(67)

关口建在山谷间的一块平地里面,有营房,民居和官府办公的地方,现在除了东门口的两间石屋,其余都不存在了。

黄崖关长城从哪个口进(寻访长城黄泽关)(68)

下山时回望高耸的关口,在想象古时雄关古道之上,往来的骡马驼队,路人商贾,人马交融不息,该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呢。

离开马岭关,继续沿着s321去黄榆关。一路上所谓的省道,坑、沟不绝,盘山路上大型货车往来不断,简直就是一幅现代版的商旅图。直到上了x349路面才有所好转。

黄崖关长城从哪个口进(寻访长城黄泽关)(69)

黄榆关--明长城真保镇重要关隘,位于山西省和顺县青城镇大雨门村东太行断层边,与河北省邢台交界,因关建于黄榆山上而得名。明洪武初年置巡司戍守,明嘉靖年间重修。

到了到了大雨门村东面的黄榆关。下车沿小路步行十几分钟就到了离着老远就能看到的那座烽火台。

黄崖关长城从哪个口进(寻访长城黄泽关)(70)

烽火台的一侧有石阶可达上面。

黄崖关长城从哪个口进(寻访长城黄泽关)(71)

黄榆关地处太行山深处,四周重峦叠嶂,地势险要。光绪《山西通志》引旧《通志》曰:黄榆岭口又东五里直隶界,山势崎岖巉(chan二声)峻,直上二十里。南连清风站,北接马陵口,为太行绝顶东疆第一险隘。因此有“太行首险”之誉,是连接晋冀两省的重要通道。

黄崖关长城从哪个口进(寻访长城黄泽关)(72)

 烽火台南面就是关城城门。是河北古顺德府通往山西太原府的必经之路,现存关城遗址,拱门虽然破旧但总算保留下来。关城北依山为嶂,南用山石筑墙,目前只剩几段,共200余米残墙。

黄崖关长城从哪个口进(寻访长城黄泽关)(73)

黄榆关长城南面就是支锅岭口,北面可达马岭关,是晋冀两省的分界线,最早属于赵国边墙,比秦长城还早百余年。虽然楼台坍塌严重,但这段长城因山石筑城,较为坚固,所以还是有些地段被保留了下来,这些地处深山,年代久远的长城,基本保留了原始的面貌,有很高的考古价值。沿着黄榆关河北一侧的古官道下行,有一古村叫营里村,是明朝军士的兵营所在,时间不够也就只能放弃了。

 下午两点回到车前,昨晚又特意询问了不久前曾经来过的品位等人,再次确认了昨天的方向还是对的,于是信心满满的奔向支锅岭口而去。轻车熟路下午2点多来到昨日的停车地,按昨日的路线继续前行。行至昨日返回处,竟然奔右而去,现在都想不通究竟为什么?走了一段当然不是于是又折返回原地,继续往上前行。

 又穿过一片树林,来到山脊之上,依然未见有关口或关城的影子。按照一般的想象,关口是应该建在峡谷或隘口附近的平缓之地。而目力所及都是山岭或深沟,根本不适宜建关立口。再看时间已经是下午三点半多了。由于回京最快也需要6个小时以上,所以只能再次放弃了。下山的途中,云起老师从网上搜到了一篇关于支锅岭关的文章,所描述的竟然和我们一模一样,只不过第二天他们终于到了关口的位置。而这次我们离支锅岭关其实顶多再有半小时也就到了。悔憾之余,也只能如此,看来三上支锅岭是很有必要的。

  两天的行程收获虽然不小,但最大的遗憾就是两次都被支锅岭所累,说明之前的功课还是做的不到家。虽未达到目的但也悟出一个道理,就是规律也有它的特殊性,仅凭经验办事有时也是会犯错误的。要怪就只能怪当初,对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学习和理解领悟的太不透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