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步”、“跑”的由来。

“走”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像一个人甩开两臂迈开大步朝前奔跑的样子,西周金文在甲骨文的基础上增加了脚“止”。《说文解字》解说“走,趋也。”古人认为“徐行曰步,疾行曰趋,陕趋曰走”,可见“走”是跑的意思。引申为趋向、走向,后指步行,现代汉语的“走”相当于古代汉语的“步”。韩国语用“疾走”指“奔跑”。“步”是会意字,上面的“止”是左脚,下面反写的“止”是右脚。两只脚一前一后,又引申为跟随,距离,阶段,目的地,长度单位。如:初步、地步等。“步”字的本义就是行走,如徒步行走的士兵称为步兵。

“跑”是单脚支撑和腾空相交替,蹬与摆相配合,动作协调的周期性运动。 三国时期《广雅》里出现。“跑”是形声字。从足,包声。本义是兽用足刨地,引申为急走的意思。

有没有好玩的词库(有趣的词源旅行)(1)

有没有好玩的词库(有趣的词源旅行)(2)

“爬行”的由来。

“爬”从爪、从巴。“巴”是大蛇昂首而起所欲吞之形。爪、巴结合表示爪子象蛇行一样是爬。“爬”的本义是指“搔、挠”。如:爬痒、爬搔。 引申为人手和脚伏地而行、昆虫、爬虫类动物等往前移动。又引申指“攀登”。如:爬高、爬升、爬山、往上爬。

“行”字最早见于甲骨文,象形字。“行”字的图形文字是十字大路。图②是甲骨文中的“行”字,图③是商周两代铸在钟鼎盘彝上的金文中的“行”字,二者都还不失“十字路口”的样子。秦朝统一文字后不像十字路了。《说文解字》说“人之步趋也,从彳,从亍”。“彳”和“亍”都是小步走路、走走停停的意思。认为是“人们在路上走或小跑”。后来把“行”字当作动词来使用,“十字路”的本义渐失。“行”字便引申扩张出“去、离开”“从事”“所作所为”“可以”“经历”“将,将要”等意义来。

有没有好玩的词库(有趣的词源旅行)(3)

有没有好玩的词库(有趣的词源旅行)(4)

“躺”、“卧”、“坐”的由来。

“躺”字从身从尚,尚亦声。“尚”意为“摊开”、“展平”。“身”与“尚”结合表示“身体摊平”。引申为亦指器具、车辆等横倒。

“臥”(卧)会意字,从人臣。“臣”是竖立的眼睛。《说文解字》解释“卧,休也。从人、臣,取其伏也。”。意思是人眼睛呈竖立形伏在几案上休息。本义指睡倒、躺或趴。如:卧倒、卧铺、卧室等。

“坐”字最早形态出现在甲骨文中。会意字。甲骨文的“坐”,就是人在席上跪跽的形状。金文将席子改为“土”,又增一人形。表示两个人对坐在土上的意义。又扩展为在室内凭几而坐。 本义是人的止息方式之一,即坐下。由坐,引申为席位、座位,后写作“座”。后再引申为主持、掌管、留守、居住、放置、搭、乘 。

有没有好玩的词库(有趣的词源旅行)(5)

有没有好玩的词库(有趣的词源旅行)(6)

有没有好玩的词库(有趣的词源旅行)(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