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养过蚕吗?
今天读书时看见“作茧自缚”这个成语,忽然想起了那次“养蚕”的经历。
那是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走在山师的校园里,满眼里已经是春意盎然的景象。大树冒出了绿叶,草坪钻出了新芽。一切赏心悦目,空气清新怡人。
走过一座古老的建筑,在楼梯一角处发现有人围观,凑近一看,竟然有人在卖蚕宝宝。
青白色的蚕宝宝在纸箱里“蠢蠢而动”,有的在细细地嚼着桑叶,有的在慢慢地吐着细丝,没有一只蚕宝宝偷懒!
纸箱里有几个已经“竣工”的蚕茧,有白色的,还有黄色的,一个个椭圆的“公主堡”在阳光照射下银丝闪亮。
我一时心动,遂买下两个蚕宝宝,顺便要了几片桑叶,一起放在一个小纸盒里。在嫩绿色的桑叶衬托下,蚕宝宝的小窝还挺温馨可爱的。
因为有事外出,耽搁了一段时间没有观察。回来后,竟然发现有一只蚕宝宝已经把自己包裹起来了,为自己建造了一个“小城堡”,还是难得的黄色茧呢!带给我小小的惊喜!
再看剩下的一只蚕宝宝,并没有因为同伴的“先行一步”而沮丧,依然不紧不慢地在小小的纸盒里探寻适宜的“居所”。
选定方位后,蚕宝宝开始昼夜不停的吐丝布线。蚕宝宝吐的丝越来越长,渐渐地织成了网状,把自己包裹起来。
第二天早上起来一看,一夜之间,蚕宝宝已经“完美收官”,竟然完全把自己包裹进去啦!
现在,两个蚕宝宝都藏进了它们亲自编织的精致的“公主堡”里,一只白色茧,一只黄色茧。好漂亮啊!
瞧这白色的黄色的蚕茧,真的是精美绝伦的“公主堡”呢!
我忽然联想起“作茧自缚”这个成语。
人们习惯用“作茧自缚”来比喻做了某件事,结果使自己受困。其实,从另一个角度讲,“作茧自缚”体现的是一种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
从“蚕食”桑叶,到吐丝结茧,这个过程何尝不是一种辛苦的付出,和自我的沉淀。
当初买下蚕宝宝的时候,按照“虫族”的年龄来算,它们应该快五岁了,仅仅用两三天时间就结茧了。
唐代诗人李商隐用“春蚕到死丝方尽”来比喻爱情的坚贞,蚕儿吐丝结茧能造福人类,真正值得赞赏的是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
蚕宝宝一生要进行四次蜕皮,蜕一次皮就长一回身体,而且每次蜕皮都是在睡眠中进行的。
蚕儿吐丝之后并不会死去,只是进入了“深度睡眠”,这不是消极的休息,而是自我更新的一种方式。
蚕的一生只有四十几天,却一刻不停地朝着一个目标努力——吐丝、结茧,直至吐完最后一根丝。
表面上看,蚕儿用丝把自己包裹起来止步不前了,其实它们是在寂寞中积蓄力量,在孤独中奋力蜕变……
人生有时候需要具备这种精神和魄力,无论做什么事业,需要耐得住寂寞和孤独。
要想成就自我,也需“作茧自缚”,不虚张声势,不哗众取宠,静静地把自己包裹在茧里面。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坚持,最后从茧中突破而出,才能完成美丽的蜕变。
没有“作茧自缚”的精神和魄力,哪里会有“破茧而出”的丰厚回报?
蚕宝宝进入休眠时,一定在做着“破茧成蝶”的美梦,憧憬着自己变成了美丽的飞蛾,在阳光明媚的大自然中翩翩起舞。
作茧自缚也美丽,破茧成蝶翩翩飞。
(文中蚕的图片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