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课题1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微生物的培养结果?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微生物的培养结果(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微生物的培养结果

专题2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课题1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时间:30分钟 满分:50分)

考查知识点及角度

难度及题号

基础

中档

稍难

培养基成分、类型及配制

1、2

无菌操作技术

5

6

菌种的接种与纯化技术

3、4

7

8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不同的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需要各不相同。下列有关一种以CO2为唯一碳源的自养微生物营养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氮源物质为该微生物提供必要的氮素

B.碳源物质也是该微生物的能源物质

C.无机盐是该微生物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

D.水是该微生物的营养要素之一

解析 该微生物以CO2为唯一碳源,但CO2不能为微生物提供能量,不属于能源物质。

答案 B

2.下列关于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操作顺序为计算、称量、溶化、倒平板、灭菌

B.将称好的牛肉膏连同称量纸一同放入烧杯

C.待培养基冷却至50 ℃左右时进行倒平板

D.待平板冷却凝固约5~10 min后将平板倒过来放置

解析 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步骤是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不能颠倒。牛肉膏容易吸潮,所以当牛肉膏溶化并与称量纸分离后,用玻璃棒取出称量纸。待培养基冷却至50 ℃左右时,用手触摸锥形瓶刚刚不烫手,并且培养基处于溶化状态时进行倒平板。平板冷却凝固约5~10 min后还需倒置。

答案 A

3.下列有关平板划线操作正确的是

( )。

A.使用已灭菌的接种环、培养皿,操作过程中不再灭菌

B.打开含菌种的试管需通过火焰上方灭菌,取出菌种后需马上塞上棉塞

C.把皿盖打开,将沾有菌种的接种环迅速伸入平板内,划三至五条平行线即可

D.最后将平板倒置,放入培养箱中培养

解析 考查平板划线操作。平板划线操作时要时刻注意两个问题:一是防止杂菌污染;二是要尽可能地将菌种分离。

答案 D

4.下列有关稀释涂布平板法,叙述错误的是

( )。

A.首先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

B.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

C.适宜条件下培养

D.结果都可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的菌落

解析 稀释涂布平板法是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进行培养。用不同稀释度的菌液接种,只有在稀释度足够高的菌液里,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被分散成单个细胞,才能够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菌落,而不是所有培养基上均可出现单个菌落。

答案 D

5.为了保持菌种的纯净,需要进行菌种的保藏,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对于频繁使用的菌种,可以采用临时保藏的方法

B.临时保藏的菌种一般是接种到试管的斜面培养基上

C.临时保藏的菌种容易被污染或产生变异

D.对于需要长期保

存的菌种,可以采用低温-4 ℃保藏的方法

解析 对于需要长期保存的菌种,可采用甘油管藏法,即在3 mL甘油瓶中加入1 mL甘油后灭菌,将1 mL菌液转移到甘油瓶中,与甘油充分混匀后,放在-20 ℃的冷冻箱中保存。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共30分)

6.(10分)大肠杆菌通常容易居于人的结肠中,对人体无害,但某些菌株能造成尿路感染和腹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大肠杆菌培养过程中,除考虑营养条件外,还要考虑______、______和渗透压等条件。由于该细菌具有体积小、结构简单、变异类型容易选择、______、______等优点,因此常作为遗

传学研究的实验材料。

(2)在微生物培养操作过程中,为防止杂菌污染,需对培养基和培养器皿进行______(消毒、灭菌);操作者的双手需进行清洗和______(消毒、灭菌);静止空气中的细菌可用紫外线杀灭,其原因是紫外线能使蛋白质变性,还能________________。

(3)若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计数大肠杆菌活菌的个数,要想使所得估计值更接近实际值,除应严格操作、多次重复外,还应保证待测样品稀释的______。

(4)通常,对获得的纯菌种还可以依据菌落的

形状、大小等菌落特征对细菌进行初步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培养大肠杆菌时,在接种前需要检测培养基是否被污染。对于固体培养基应采用的检测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若用大肠杆菌进行实验,使用过的培养基及培养物必须经过______处理后才能丢弃,以防止

培养物的扩散。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微生物培养的综合知识。消毒一般只是消灭体表的微生物,而灭菌是杀灭所有的微生物及孢子等。观察细菌等微生物的有无通常是通过培养来观察菌

落的形状、颜色等。

答案 (1)温度 酸碱度 易培养 生活周期短

 (2)灭菌

消毒 损伤DNA的结构 (3)比例合适 (4)鉴定(或分类)

(5)将未接种的培养基在适宜的温度下放置适宜的时间,观察培养基上是否有菌落产生 (6)灭菌

7.(10分)(2011·青岛质检)从自然菌样筛选较理想生产菌种的一般步骤是:采集菌样→富集培养→纯种分离→性能测定。

(1)不同微生物的生存环境不同,获得理想微生物的第一步是从适合的环境采集菌样,然后再按一定的方法分离、纯化。培养噬盐菌的菌样应从______环境采集。

(2)富集培养指创设仅适合待分离微生物旺盛生长的特定环境条件,使其群落中的数量大大增加,从而分离出所需微生物的培养方法。对产耐高温淀粉酶微生物的富集培养应选择______的培养基,并在______条件下培养。

(3)下面两图是采用纯化微生物培养的两种接种方法接种后培养的效果图解,请分析接种的具体方法。

获得图A效果的接种方法是______,获得图B效果的接种方法是______。

(4)配制培养基时各种成分在溶化后分装前必须进行______,接种前要进

行______,在整个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中,一定要注意在______条件下进行。

解析 噬盐菌的菌样应从高盐环境采集。微生物产生淀粉酶说明其碳源是淀粉,应选择以淀粉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并在高温条件下培养。图A菌落分布较均匀,接种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图B菌落集中呈线状,接种方法是平板划线法。配制培养基时各种成分在溶化后分装前必须进行调整pH,接种前要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在实验中要注意在无菌条件下进行。

答案 (1)海滩等高盐 (2)以淀粉为唯一碳源 高温

(3)稀释涂布平板法 平板划线法 (4)pH调整 高压蒸汽灭菌 无菌

8.(10分)(2011·上海高考)分析有关微生物的资料,回答下面相

关的问题。

1982年澳大利亚学者从胃活检组织中分离出幽门螺杆菌。

(1)幽门螺杆菌的遗传物质集中分布的区域称为______。

(2)图中4支试管分别代表4种微生物在半固体培养基(琼脂含量3.5 g/L)中的生长状态,其中②号试管代表幽门螺杆菌的生长状态,由图判断,该菌在______条件下不能生长。产甲烷杆菌的生长状态最能由试管______代表。

(3)下表是某培养基的配方。

成分

葡萄糖

KH2PO4

MgSO4

NaCl

CaSO4

CaCO3

琼脂

蒸馏水

含量

10 g

0.2 g

0.2 g

0.2 g

0.2 g

5 g

3.5 g

1 L

将幽门螺杆菌接种到pH适宜的该培养基中,置于37 ℃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在该培养基中幽门螺杆菌的数目比刚接种时__

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幽门螺杆菌形态如图所示,该菌在人体中可引起胃溃疡等胃部疾病。幽门螺杆菌生长

的最适pH为6~7,人体胃腔内pH在1~2之间,但胃黏膜的黏液层靠近上皮细胞侧pH为

7.4左右。若幽门螺杆菌随食物进入胃腔,结合其结构特点以及能导致胃溃疡的特性,推测该菌在胃内如何存活?

解析 (1)幽门螺杆菌为原核生物,没有核膜包围的细胞核,遗传物质集中在拟核。

(2)幽门螺杆菌生活在半固体培养基的中部,说明它不能生活在氧气浓度过高或过低的地方;产甲烷杆菌为厌氧型细菌,应生活在半固体培养基的底部。

(3)培养基中缺乏氮源,幽门螺杆菌不能正常生活,数量会减少。

(4)幽门螺

杆菌进入胃腔后,可以先依靠鞭毛运动至pH较高处缓冲,然后分泌蛋白中和胃酸,提高pH,以便继续生存和繁殖。

答案 (1)拟核(核区) (2)氧

气浓度过高或过低 ③

(3)少 缺少氮源(缺少氮源和生长因子)

(4)幽门螺杆菌进入胃腔后,首先依靠鞭毛运动至pH较高处缓冲,然后分泌蛋白中和胃酸,提高pH,以便继续生存和繁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