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90后这两代年轻人,年过三十还单着的还很多,这在上一辈人看来很不可思议,因为他们当年三十岁的时候,孩子早都上小学了。

据《中国统计数据年鉴2018》统计数据:2017年全国成年单身人口已达2.4亿,占成年人口17.4%。其实这个比例还远远低于美国45%,日本32%,韩国23.9%。未来如果中国单身人口比率追上欧美日韩,预估单身人口将达4亿。

为什么30岁的人单身多(2.4亿单身大潮之下)(1)

各国单身人口占成年人口比例

为什么越来越多年轻人,迟迟不愿意结婚?单身的、晚婚的、离婚的人越来越多,是大家都不再相信爱情了吗?其实恰恰相反,单身的人越多,说明“精神伴侣”时代来临了!

在过去,结婚率高,离婚率低,不是因为大家的爱情有多稳固,而是大多夫妻是基于“生活伴侣”而走到一起的,不得不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啊!

为什么30岁的人单身多(2.4亿单身大潮之下)(2)

我们父母那一代,经济还没那么发达,女性就业率也没现在高,要两个人“搭伙”才能把日子过下去。

婚姻模式,大多也是男主外,女主内。结婚的条件也相对简单实际:男人能赚钱养家就行,女人贤惠持家就行。

离婚的条件也不具备,搭伙过日子,拆伙了两个人都难以独活。再加上世俗对离婚的歧视还比较狠,所以即使婚姻有很大的问题,大家也只能忍,不会轻易离婚。

为什么30岁的人单身多(2.4亿单身大潮之下)(3)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只有满足了对温暖、住处、食物和安全这些更低、更基本的需求后,才能充分感受到更高层次的对爱和情感满足、以及自我实现的需求。

随着工业时代的来临,食物可以大批量生产复制,温饱已经不是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在职场中的占比越来越重,过去女性经济上完全依附男性而活的婚姻模式已经不再适合。

随着性观念的解放、婚前性行为接受度的提高,男女双方必须进入婚姻才能满足生理需求的时代,已经过去。

一句话:基本需求已经被完全满足了,人们不再满足“生活伴侣”的需求,开始追求“精神伴侣”,要有感觉,要有爱情,才愿意踏入婚姻。

为什么30岁的人单身多(2.4亿单身大潮之下)(4)

在《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修炼亲密关系的方法》中,作者约翰·格雷说:“女人不再需要靠男人來获取食物与安全,所以对情感满足、爱和自我表达的更高级需求主导了她们的意识,现代女性需要的是一种全新的关爱来支持她在爱慕、分享、浪漫、交心、平等、尊重等方面的情感需求以及日益增加的对独立和自我表现的需求。同样,因为女人参加工作,现代男性再也不用一个人肩扛家庭生计与安全的重担了,他不用再为了赚钱养家而放弃自己所有的愿望和需求,他开始感受到对情感需求、爱和自我表达的更高级需求。”

男女在生存模式上都不再相互依赖对方,而是成为了一个独立的个体存活在这个世界上,他们之所以在一起,是因为更高级的情感需求,也即“精神伴侣”。

为什么30岁的人单身多(2.4亿单身大潮之下)(5)

明明社会发展得越来越好,为什么单身的人还是越来越多?因为现在正处于观念转换期,爱情与婚姻正变得前所未有的复杂与动荡。

一方面,老一辈人仍在用“生活伴侣”的旧情感模式,催促年轻人进入婚姻,这本身没有对错,因为这是老一辈人的经验之谈。另一方面,年轻人自我意识的觉醒,以及他们内心深处对“精神伴侣”的追求,让他们无法将就找一个“生活伴侣”,轻率地进入婚姻。

此外,房子车子彩礼养育孩子,婚姻的高成本不可忽略。对纯粹爱情的追求更不想放弃。理想与现实依然矛盾又割裂,让年轻人无所适从,对结婚多了几分迟疑。

为什么30岁的人单身多(2.4亿单身大潮之下)(6)

还有婚前同居的允许,让年轻人不会为了生理欲望而进入婚姻,这给了他们更多学习、工作、思考未来,以及认真挑选“精神伴侣”的时间,所以晚婚的人越来越多。

最后是当代年轻人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生活压力与日俱增,有些人根本连谈恋爱的时间都腾不出来。再加上互联网的发展,娱乐方式爆炸式增长,外卖快递拼车等给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一个人也能不寂寞不孤独甚至开心地活下去了,对爱情的渴望就弱了几分。

但是正因为爱情的功利性目的越来越弱,爱情才得以逐渐重返它最初的纯粹:因为爱,而在一起,无他。

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爱情这种高级情感需求不会消失,只会越来越受重视,“精神伴侣”的时代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