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亦有坦荡荡处,无忌惮是已。君子亦有常戚戚处,终身之忧是已。《呻吟语》
小人也有坦荡之处,这种坦荡就在于他们对万事都没有忌惮和畏惧。君子也有令他们常常忧虑的事,这种忧虑的存在是因为他们平生都充满了忧患意识。
《易经》中有“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的观点,所以此句为反话正说。小人也有理直气壮的时候,他们一心要达到自己的目的,所以反而显得很纯粹。他们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会不择手段,而且对于自己侵害旁人利益的做法丝毫不感觉可耻或忏悔。正因如此,他们自觉心里没有亏欠旁人,收受贿赂毫不顾忌,甚至忘恩负义、过河拆桥在他们心中也是理直气壮之事。
大过卦第四爻,爻辞:九四:栋隆,吉;有它,吝。
九四爻紧临九五之尊,是近君大臣,栋梁之材。
《象》中分析道:“栋隆之吉”,不桡乎下也。这里指出了“房屋的栋梁向上隆起,克服了弯曲,可以获得吉祥”,是由于九四爻本身能使栋梁不再向下弯曲。
九四阴爻居阳位,刚柔适中,既具阳刚之才,又具有柔顺之德。处于大过卦之中,阳爻多是急于冒进、一意孤行,九四爻显得难能可贵,所以会获吉。
人居于高官,好比栋隆,但高官未必能保长久,未必能保富贵,好比栋隆的高屋大厦未必是安全建筑。高官要保富贵,就不得有它吝。有它吝;是影响人的发展的各种不健康因素,如人品道德的败坏、心术的残忍、贪恋财色等等。作为当官的人,要栋隆吉,而不要有它吝,就得不断修养人品道德,首先做一个算得上是人的人。
占得此爻者,虽然工作任务重,甚至累弯了腰,但是要打起精神来,保持高昂的精神状态,改掉自身的小毛病,要防止意外变故使自己蒙受羞辱。同时要刚柔相济,在才能过人的同时,保持谦虚的态度,这样才能吉祥。
九四:栋隆,吉;有它,吝。
象曰:栋隆之吉,不桡乎下也。
经文意思是:栋梁向上弯曲,吉祥。不过会有其他的麻烦。
象辞意思是:栋梁向上弯曲之所以吉祥,是因为栋梁没有朝下弯曲。
同九二一样,九四也相当于一段受潮的栋梁。因为他与初六相应,所以也有受潮而弯曲或因女人变节的形象。不过庆幸的是九四处于上卦,所以他只会向上弯曲,而不会向下弯曲。对于一间房子来说,栋梁朝上弯曲不会引起房屋顶部的塌陷,所以吉祥。但会有其他的忧吝,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受潮了呀。其引申义是说,他听信女人的话,会因女人而变节,所以会有忧吝的事情。
大过卦第四爻,爻辞:九四:栋隆,吉;有它,吝。
占得此爻,切记:
峻岭崎岖马阻行,如今平地好安亨。
几多名利人同至,西方亨衢坦坦平。
心事有迟速,逢龙是变乡。
月光明映户,便有好商量。
在《象传》之中说:屋梁高高隆起,之所以吉利,就是因为屋梁不弯曲房屋不倾倒。九四属于阳刚,但是在阴位,虽然大过卦阳,则盛大过度,而九四却刚柔兼备,就好像栋梁高高隆起能负担重压,所以吉祥。
不过九四和初六阴阳相应,阴柔的初六前来辅助的时候,就会使本来刚柔的九四变得柔和向下弯曲,以至于不能承受外界压力。这一句话给我们的提示,就是采取非常行动时,需要各方助力,但是不要被小人所利用。一个人不光是行动之时,在生活中的任何时刻都要防止被小人利用,防小人更是一个人必备的基本素质。
徐文远是名门之后,幼年跟随父亲被抓到长安,最初生活困难,但是勤奋好学,诵读经书,后来官居隋朝的国子博士,越王杨侗还请他担任祭酒一职,后来隋朝末年,洛阳饥荒,徐文远就外出打柴维持生计,遇到了李密。李密把徐文远请到自己的上座上面,自己带着手下兵士对他行礼,让他为自己效力,徐文远对李密说:“如果你决定效仿伊尹、霍光,在危险的时候辅佐皇室,我可以帮你,但是你要是学王莽、董卓在皇室遭遇危难趁机篡位夺权,那我就能不能帮什么了。”
李密听了就说:“我敬听您的教诲。”但可惜的是李密后来战败,徐文远又归属了王世充,王世充也是徐文远的学生,他见到徐文远非常高兴,而徐文远每次见到王世充就非常谦恭的向他请礼。有人就问他:“你为什么对李密居功自傲,对王世充却很恭敬呢?”徐文远就说:“李密是君子,所以用郦生对待刘邦那样狂傲的方式对待他,他也能接受,王世充是个小人,即便是老朋友也会被他陷害杀死,所以我要小心谨慎。”
徐文远的两种不同态度,说明的就是对于小人的提防之心,我们不提倡徐文远对待君子时,摆着居功自傲的态度,但是我们提倡的是面对王世充这样小人时,谦虚谨慎一些。因为小人没有底线,不适合莽撞形式,遇到特殊时机,需要灵活应变,谨防小人陷害,才是最正确的方式。
正所谓“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古往今来,人间百态,有君子就有小人,小人背弃承诺,背信弃义,心中没有底线,利欲熏心,为了一点蝇头小利甚至大打出手,不择手段,这就是小人没有肚量,没有仁德之心为底线的道理。
君子不同于小人,他们胸怀远大抱负,关心国家社稷,体恤黎民百姓,虽然自身无可忧愁,却为天下而忧,这种圣贤襟怀非常人所能及。
我们从中应得的警示是:心中应该有所敬畏,该忌惮时忌惮,不可狂妄横行;心中应该有所关怀,遇到可怜之事应有怜悯之心,要尽力扶助,不可漠然视之。总之,做人得利不跃跃以喜,失意不戚戚以忧,心地自然会坦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