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县红色文化基地 道县红色印记红色遗址⑳(1)

道县蒋家岭村。何上进/摄

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周镜忠 唐小峰 李胜全 道县报道

蒋家岭村属于道县仙子脚镇,《道县志》(1978-2003)记载:“村边有岭,昔为蒋姓所居而得名”。蒋家岭村位于湘桂两地交界之地,村子所在的山岭是都庞岭的余脉,蒋家岭村附近的雷口关、永安关是由湘入桂的咽喉之地。湘桂两地接壤之地,山多地贫,人民生活困苦,自古战乱多。

1934年11月中旬,蒋介石已判明了红军突围西进的意图,遂任命何键为进剿军总司令,以15个师分5路追击和堵截红军。敌人的第一个计划是合击我军于天堂圩到道县间的潇水之滨。但是,红一军团2师长途奔袭道县成功,左路红军攻占江华、永明(江永)成功,红1师利用道县与宁远交界的屋脊岗的虎形岭有力阻击敌军,打乱了国民党的部署,这使敌人的这一计划未能成功。

中央红军全部渡过潇水后,敌人的第二步计划是消灭红军于湘江之滨。我军向江华、永明方向开进时,11月22日,白崇禧一度命令他的5个师退守龙虎关和恭城,意在防止红军也防止蒋介石嫡系部队进入广西腹地。这时刘建绪部还没有赶到全州,我军前进方向的灌江、湘江一线敌兵力空虚,如果中央和军委纵队没有那么多“坛坛罐罐”的拖累,是可以先敌抢渡湘江的。但到了11月25日,博古等才发布命令,以红一军团在右翼,红三军团在左翼开路,抢渡湘江,其他军团掩护中央和军委纵队随后跟进。

中央红军决定渡湘江,这时,局势十分凶险,红军的处境十分危急。而红八、红九军团因为进攻龙虎关又遭到桂军有力阻击,久攻不克。转攻三峰山遇桂军民团强有力的阻击,也不成功,两个军团面临着很大的威胁。万分危急之时,中革军委为了保证有力阻击国民党追兵,保卫主力红军安全渡江,给红五军团下达了作战任务,红五军团把总后卫的任务交给了红三十四师。

1934年11月26日,红五军团军团长董振堂、参谋长刘伯承在湖南道县仙子脚镇蒋家岭村,召开三十四师团以上主要干部会议。董振堂军团长首先说,现在,蒋介石调集的40万“追剿军”向我步步紧逼,情况日益严重。朱总司令命令全军组成四个纵队,迅速从兴安、全州之间抢渡湘江,前出到湘桂边境的西延山区。他还传达了中革军委的具体部署。

“任务艰巨,九死一生。”董振堂语调严肃地说:“红三十四师是一支有光荣传统的部队,你们师、团干部要组织好、指挥好,带领全师部队英勇作战,全军团期待你们完成任务后迅速过江。”

刘伯承以极其坚定的语调说:“朱总司令、周总政委要我告诉你们,军委相信红三十四师能够完成这一伟大而艰巨的任务。”最后,刘参谋长语重心长地告诫陈树湘、程翠林、韩伟、候中辉等同志:“在重兵压境的情况下,把军团的殿后任务交给你们师,这个担子很重啊!你们既要完成军委赋予的任务,又要有万一被截断后孤军作战的准备!”

陈树湘、程翠林和韩伟等人几乎不约而同地宣誓:“请军团首长转告朱总司令、周总政委,我们坚决完成军委赋予的任务,为军团争光!”

按照中革军委命令,红三十四师完成阻击潇水的任务,大部分于27日及时撤离向蒋家岭,广西文市一带撤离。28日在高明桥、蒋家岭至水车一带节节布防,负责接任红八、红九军团从道县雷口关入广西。红八军团遭遇顽敌阻击,没能按照预定时间11月29日中午赶到水车一带,直到29日深夜,才从雷口关入灌阳水车。红三十四师在高明桥至水车一带阻击阵地上已经等了红八军团两天两夜,延误了过江时间,部队损失惨重。掩护完红八军团过灌江,红三十四师又接到了新的作战任务,中革军委命令红三十四师前往灌阳新圩的枫树脚接防红六师十八团的阻击阵地。11月30日清晨,红三十四师离开水车,前往枫树脚接防。就这样,红三十四师错过了两次渡过湘江的绝佳机会。

道县红色文化基地 道县红色印记红色遗址⑳(2)

道县蒋家岭战壕。周镜忠/摄

红三十四师前往枫树脚接防的路上,红十八团在灌阳新圩的阵地已经丢失,国民党的军队已经把通往湘江的大路截断了,渡口也全被封锁,无法过江。红三十四师遭遇大量敌人的围堵,伏击,伤亡惨重。1934年12月7日,红三十四师余部300余人突围返回湘南,绝大部分牺牲,少数人被捕,极少数人被当地民众救护幸存。师长陈树湘12月18日断肠明志,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