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朝阳日报记者在朝阳市委宣传部日前召开的“朝阳这十年”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朝阳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朝阳市坚持高质量发展,各行业各领域发展成就显著,其中商务系统实现了突破性发展和历史性跨越,形成数字商务融通、互联、高效发展局面2021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301亿元,上升到全省第6位,10年年均增速6.8%,全省第1,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朝阳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来源:朝阳日报

记者在朝阳市委宣传部日前召开的“朝阳这十年”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朝阳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朝阳市坚持高质量发展,各行业各领域发展成就显著,其中商务系统实现了突破性发展和历史性跨越,形成数字商务融通、互联、高效发展局面。2021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301亿元,上升到全省第6位,10年年均增速6.8%,全省第1。

朝阳市积极应对疫情影响,营造消费环境,开展“新春购物节”“消费促进季”“乐购朝阳惠享美好”等大型促销活动30场次,组织商贸企业开展促销活动1000场次。连续多年发放“惠民消费券”,提振消费信心,拉动消费增长。打造消费品牌,培育夜经济街区16条,改造特色步行街5条,慕容街成为“省示范步行街”,3家企业获评省星级品牌连锁便利店。培育“天赐好食材地道朝阳菜”“女神故里美朝阳小米香”2个区域消费公共品牌,争创“塔城陈醋”等6个辽宁老字号,“凌源豆腐脑”获评首届辽宁名小吃第1名。建设消费体系,全市建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300个,形成了完备的体系和格局。北票庄头营市场被评为省农产品销售领军企业,凌源八里堡市场等10家企业被评为省“菜篮子”重点保供单位。为16家集贸市场、连锁生鲜单位争取资金2692万元,形成种植养殖、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特色农产品供应链。培育消费业态,完善县、乡、村三级电商服务体系,建成电商产业园7个,乡镇电商服务中心97个,村级电商服务站点2437个。

凌源、喀左、北票先后被评为国家级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电商发展经验在全省推广,全省农村电商等3个现场会在我市召开。按照“一中心、数园区、多节点、全辐射”思路,构建“1、5”物流产业发展格局,累计建设物流项目95个,2021年物流业增加值实现67.6亿元,配套服务水平得到提升。

党的十八大以来,朝阳市顶住中美贸易摩擦和疫情叠加双重影响,积极作为,推动货物贸易总额不断跃升,从2012年的25.3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52.7亿元,实现“翻一番”壮举。贸易结构持续优化,10年间,组织100家企业参加日本千叶食品展等重点境外国际展会,组织500家企业参加广交会等境内重点展会。连续4年组织180家企业参加进博会,实现一般商品采购1940万美元,大宗商品采购8557万美元。市内244家外贸企业与144个国家和地区开展贸易往来,形成以凌钢、浪马、飞马、金达、五丰等企业为龙头引领,科勒迪、东原实业、航天凌河为新鲜血液的梯次结构,发展态势强劲。业态布局实现突破,全市现有省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4家,全省最多。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累计培育7家市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4家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建成3个海外仓,其中五丰欧洲海外仓疫情期间出口份额不减反增,近3年实现出口2.2亿元。实施开放朝阳战略,抢抓“一带一路”机遇,推动支持浪马轮胎公司在巴基斯坦建厂,今年3月落成投产,实现我市海外建厂“零”的突破。推动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生产技术出口,是15年来我省第一例,实现我市技术出口“破冰之举”。

全市招商引资坚持高质量发展,夯实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的工作基础,成效明显。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带头转变思维,摒弃速度情结,破除路径依赖,锚定主导产业,采取市场化、企业化、社会化方式,形成强劲态势,硕果累累,实现了数量质量双活动高效。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各级党政干部走出去招商2000余次,组织开展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港澳台等地招商活动134次;引进项目2236个,中国航天、中国黄金、中电国际、国电电力等一批央企、国企相继落户我市。10年间,全市累计引进域外资金2732亿元,实际利用外资8.9亿美元,强力支撑了全市项目建设和经济发展。

10年来,全市开发区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跨越,2016年7个开发区全部晋升为省级。2021年底,开发区入驻企业1022户,年产值601亿元,税收37亿元,6个经开区全部进入全省前30名。

项目建设成效显现,各开发区依托汽车及零部件、农产品深加工、新材料、现代钢铁冶金等主导产业,强化项目建设。到2021年底,开发区落地招商项目806个,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实现错位发展、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不断创新,各开发区均建立“管委会、公司”管理模式,借鉴、推广、应用自贸区经验300项,实现独立审批、封闭管理。以凌源经开区为试点,组建功能明确、短小精干的管委会,市场化组建招商集团,成效明显,正在全市复制推广。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各开发区积极争取上级政策资金,利用3P模式,加快设施改造,累计投资114亿元,建成道路447公里,供热供暖管线54公里,给排水720公里,5G基站330座,电力线路454公里,电力配套264万千瓦,污水处理厂11座,不断完善承载能力,有效提升服务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