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六十年代是欧洲电影的黄金时代。尤其是法国新浪潮运动,不仅孕育出一批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大导演,同样也催生出一批优秀的电影配乐家。其中的代表人物当属乔治·德勒吕(Georges Delerue)。

有评论家认为,德勒吕创作出了世界电影史上最浪漫的电影音乐。《费加罗报》称他为“电影院里的莫扎特”。

我的古典音乐之旅莫扎特(乔治德勒吕电影院里的莫扎特)(1)

乔治·德勒吕

他的创作生涯起步于“新浪潮”时期,早期经典作品包括戈达尔的《轻蔑》、瓦吕弗的《枪击钢琴师》和《朱尔与吉姆》,以及经典电影《广岛之恋》的配乐。此外,《太太的苦闷》《里奥追踪》和《日月精忠》也是他早期配乐生涯中不能忽视的代表作。

德勒吕的配乐生涯可以被划分为法国时期和好莱坞时期。他的作品通常具有浓烈的“法国风情”。典型的管弦乐里带着淡淡哀愁的低音铺陈和非同寻常的“地方色彩”,就像一曲曲关于青春的柔情哀歌。

他的旋律线条总是温暖的,却总让人在热情的音符中嗅出一丝忧伤;他的旋律也总是精致的,含蓄内敛,轻巧中不乏诗意,真挚中尽显优雅,静静抚慰着听者的心灵。

我的古典音乐之旅莫扎特(乔治德勒吕电影院里的莫扎特)(2)

德勒吕与特吕弗

他的法国时期与新浪潮的两位领袖——特吕弗和戈达尔紧紧联系在一起。

德勒吕堪称特吕弗的完美搭档,影迷和乐迷们不会忘记《枪击钢琴师》里阿兹纳武弹奏的摇摆钢琴曲调,以及《朱尔与吉姆》里的优雅从容,还有《最后一班地铁》里的动人合奏。而《日以继夜》的配乐堪称登峰造极,七十年代的德勒吕在自己法国生涯的末尾,为这出温柔的悲剧谱写下了最动人的乐章。

他与特吕弗堪称“天生一对”。一次,德勒吕在千里之外的电话中演奏他“计划中”的配乐,希望得到特吕弗的认可。特吕弗在电话这头边听边随手翻阅一些关于电影史的书籍。不到30秒,他就对这段配乐表示认可,并挂了电话。

我的古典音乐之旅莫扎特(乔治德勒吕电影院里的莫扎特)(3)

《日以继夜》剧照

显然,特吕弗和德勒吕之间有种不言而喻的默契。特吕弗不需要去听完整段配乐,也不需要进行冗长的探讨。对于特吕弗而言,每一部电影都要是一个合乎逻辑的整体,音乐必须完美地贯穿其中,德勒吕做到了这一点,即使在没有见面的情况下。

至于德勒吕与戈达尔的合作,最著名的案例当属《蔑视》。戈达尔为这部影片倾注了最强烈的感情色彩,并赋予了影片极为深刻的隐喻。同时,这也是一部讲怎么制作电影的电影。

德勒吕为该片创作了不到二十分钟的音乐。虽然简短,但包含两大主题和一些变奏曲,这些乐段被戈达尔在影片中不断重放,为片中的剧本作家波尔与米尤的罗曼史渲染出悲剧的强度。音乐与剧情联系紧密,影片末尾处,德勒吕的配乐变成了一直重复的“极简主义片段”,象征无情的事件着控制人物的行为。

我的古典音乐之旅莫扎特(乔治德勒吕电影院里的莫扎特)(4)

《蔑视》剧照

《蔑视》代表了戈达尔的非凡成就,也是德勒吕最优秀的作品之一。

《蔑视》以后,德勒吕顶着“新浪潮”配乐大师的威名进军好莱坞,试图将他在欧洲的成功经验复制到美国。1979年,他为《情定日落桥》的配乐获得奥斯卡最佳原创配乐奖。

他在好莱坞依然写出了许多高质量的音乐,但那些电影却很少能取得高票房。其中值得提及的佳作有:《琼楼旧梦话当年》《丝克伍事件》《上帝的女儿》《萨尔瓦多》《野战排》《仲夏之恋》《情比姐妹深》《钢木兰花》等等。

这些配乐,无不浸透着德勒吕独特的法式审美。他的管弦乐总是以小见大,深入到内心最丰润的地方去畅游、沉思、独吟、品酌。他笔下的音符典雅精致,又带着厚重的乡土气息和温润的柔软情愫,所以,他总喜欢为那些不太引人注目的情感剧谱写音乐。

我的古典音乐之旅莫扎特(乔治德勒吕电影院里的莫扎特)(5)

1989年,晚年的德勒吕再次回归本土,为法语影片《法国大革命》配乐。这部电影今天已经没有多少人提及,不过,德勒吕的配乐却成了抢手货。该片原声大碟仅在加拿大发行了限量的550套,乃是全球最稀有的电影原声唱片之一。

很少有配乐家像德勒吕这样,终其一生都在编织美妙的旋律。这位“电影院里的莫扎特”对旋律的重视程度超过了绝大部分配乐家,他的音乐讲究典雅的布局,音符里流露出的是作曲家最本真的情感。

德勒吕一生为两百多部电影创作过配乐,他的乐迷们通常会发现这样一个事实:他给每部电影的单独配乐仿佛都是一部“大作”中的一部分。因为他的很多配乐在初次聆听时,会觉得有些相似(当然,这也与他对电影题材的选择较为单一有关)。他喜欢在不同的作品里重复一些他心中很喜爱的主题旋律样式。

我的古典音乐之旅莫扎特(乔治德勒吕电影院里的莫扎特)(6)

《广岛之恋》剧照

然而,德勒吕给这些主题旋律创作的变奏曲都是独一无二的。虽然他一次次地向自己借鉴,但其中所体现出的活力与美丽,依旧能让听众深受感染。

一段时间里,德勒吕的音乐中带有明显的商业性,加上如此大量的作品输出,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二流作品(这种情况在意大利配乐大师莫里康内身上同样体现得很明显)。不过,正如乐评人惠勒·迪克森所言:“德勒吕展现出了毫不动摇的独特鉴赏力,并且在他最优秀的作品中获得了卓越成就。他是一个浪漫的人,一只脚踏在二十世纪早期,另一只脚坚定地大步向前。”

——END——

关注后来之声,听全球音乐,读干货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