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朝代有每个朝代的书法风格,无论楷行草,都有。

既然有风格,那我们第一步首先要看清风格的区别,然后看看其中的特色因素,这样才好逐点吸取。

草书,得从魏晋,唐宋,明清,几个朝代来说。

先看魏晋草书,大体上有两种,章草、今草,但是章草中有比较规矩的刻帖,还有相对草一些的简牍。

草书你就得这么练(按照这个思路学草书)(1)

章草有什么特点呢,其实以前如果看过关于笔法的文章,这个也很容易理解。

章草从隶书来,隶书是正书,书写慢,草写就是为了加快速度,所以笔法上势必要有变化。

视频专栏讲起行收时就说过:

藏锋俩动作,露锋一个动作,肯定是露锋快。

转是一个动作,折是俩动作,肯定是转笔多书写快。

所以章草最简单的俩标志,就是露锋加转笔,辅之以隶书较便的体势,就是章草的特点。

当然,一般人看章草只记住了那些标志性收笔。

草书你就得这么练(按照这个思路学草书)(2)

元朝康里巎巎

今草是从章草中发展而来的,所以章草中很多规矩,在今草中也适用,比如连断的节奏。

在二王时期,草书连笔很少,尤其王羲之。

草书你就得这么练(按照这个思路学草书)(3)

这种连笔多是“散点”加一些“笔画组合”

这是根据章草中变化来的。

稍留心者,就会发现这些“点”的运用,黄庭坚也有,但是黄庭坚这个,主要还是自小王来,一会会说到。

草书你就得这么练(按照这个思路学草书)(4)

草书你就得这么练(按照这个思路学草书)(5)

这作品取法王羲之就比较纯,小散点很多。

草书你就得这么练(按照这个思路学草书)(6)

王献之呢?用笔连带的线条更多了些,原来断笔的草书,多了很多长线条,这是王羲之中少有的,也是王献之综合了王羲之和张芝得来的。散点的处理也有不少,但比例不多了。

草书你就得这么练(按照这个思路学草书)(7)

然后再拿出一幅国展作品,取法清晰了吧?

换句话说,这字该怎么学也就不用说了吧?

学草书必须要笔笔连带吗?

肯定不是,每个朝代都有每个朝代的风格,学草书要学其风格特色,学其笔法和处理方式,不是想怎么临就怎么临的,也不是临像了就完的。

得抓住其风格特色去学习才可。

草书你就得这么练(按照这个思路学草书)(8)

声明:“汉鼎智能在长安”头条号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价值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