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了《福特传》这本书,最大的感受是历史上的巨人总是在同一个时代出现,他们的思想或者相近或者相斥,但是定义和解决的都是同样的问题,也是因为思想的碰撞出现了更符合问题解决的思想、方法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哈姆雷特,不管怎么样他们都是我们历史上的英雄,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福特属于什么管理流派?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福特属于什么管理流派(为什么可以和科学管理之父齐名)

福特属于什么管理流派

看完了《福特传》这本书,最大的感受是历史上的巨人总是在同一个时代出现,他们的思想或者相近或者相斥,但是定义和解决的都是同样的问题,也是因为思想的碰撞出现了更符合问题解决的思想、方法。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哈姆雷特,不管怎么样他们都是我们历史上的英雄。

福特传,一直想看的一本书。福特,作为古典工业工程的代表人物之一,一直在我心里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从《基础工业工程》到《改变世界的机器》幕后的起点,汽车行业确实代表了过去以及现在典型的工业化生产的范本,在跟很多年轻的同事沟通时,我一直跟他们说,基本上现在很多行业面临的一些问题在汽车/电子行业都有对应的解决方案(备注1),如果没法经历汽车/电子行业的洗礼,注定对工业场景的认识是不全面的。

印象中,被安利《福特传》是罗胖的得到,有一期是讲福特传这本书的。在那次讲述的过程中,罗胖提到了福特对普及汽车所作的贡献,在书中也得到了印证。抛开他跟投资人的爱恨情仇,在他身上我看到了三个非常典型的特点:

1.自信。不管是从他发明的物品还是坚持车辆要大众化轻便化的目标,福特身上都体现出了无与伦比的自信心。自信背后的支撑除了对事情的热爱和偏执之外,更是对事情本身深入地思考和研究。不论是最先进的科技杂志,还是自己亲手动手制作,从最开始维修手表到内燃机的研究再到汽车的发明创造,福特都是自己亲自参与,对自己研究的了如指掌,能够准确知道问题所在,成为了支撑自信力量。

2.偏执。偏执更多的是体现在了他的专注上,将热爱变成了事业。从乘坐蒸汽火车开始,就对机械极度的痴迷,在小学的时候就制作了蒸汽引擎(爆炸并伤到了自己和同学),然后投入汽车引擎的设计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算是耗尽了家产并因为各种问题不断地搬家,都没有丝毫改变他要造车的梦想。而坚持要做大众车不受任何人的影响,这期间包括合作伙伴、竞争对手、投行,任何人都没法改变他的想法。

3.普世观。一方面是坚持汽车大众化的思路,开发更轻便更便宜的大众车,让汽车成为了改变世界的机器,在书中有这样一段经典的话“摩根先生是不是打算以投资家的身份来提高大众车的价格,当然了,从制造者本身而言,我们只对降价感兴趣”,使得福特汽车的价格从1908年的850美元,降到了1016年的360美元,当然,目标价格是260美元。另一方面是“薪资革命”,将工人的工资提高到了每天5美元,虽然这一点一直受到诟病,说他将人当作了机器在用,但是他也在那个时代成立了员工关怀组织,并且他一直坚持的观念“公司想要获取最大的利润,必须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增加他们的向心力,而将利益毫不吝惜地分享给职工则是达到这一目标的最佳选择”。也正是这样的观念,和科学管理之父——泰勒的观点不谋而合,“除非实现了雇员的财富最大化,否则就不可能永久的实现雇主的财富最大化,反之亦然”。也正是上面个两方面因素的促成,让汽车真正成为了大众车,因为一个普通工人52天的工资就可以购买一辆福特车。

恰巧,看完福特传之后,赶上了小米的上一场发布会(8月10日,小米MIX4的发布会),除了感叹雷军老了之外,让我印象最深的是雷军播放了一段小米工程师的视频,关于梦想和坚持的故事,几个人轮番说出在MIX4研发过程中的心路历程,有失败,有泪水,但更重要的是坚持,坚信梦想一定会实现,并脚踏实地的做了很多事情。看完之后我眼中饱含泪水,看到他们最后成功后脸上的喜悦,也由衷地为他们感到高兴。

毕业十年之余,有时候会有些感叹,有些遗憾,偏管理的学科,有些靠嘴的职业,不能更好地深入到底层的技术之中,不具备真正的工匠和工程师的技能,也错过了可能的打造一个好产品改变世界的机会。

备注1:所谓的解决方案不是指完全适用的解决方案,而是需要根据需要进行调整的解决方案。

封面图片选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