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安徽和江苏的行政区划地图,你都会发现安徽的”天长市“伸进了江苏腹地,后面只有很狭窄的一条地方与安徽相连,这让人觉得非常怪异。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情况呢?说起来有点话长。

刚解放那会儿(包括解放前相当一段时间),洪泽湖经常发大水,治理水患任务艰巨。

更复杂的是,(湖泽湖)湖南、湖西的2个县盱眙、泗洪属于安徽省,而湖东、湖北的洪泽县、泗阳县又属于江苏,发洪水时大家沟通协调起来很不方便。

(那时候盱眙、泗洪与天长都是安徽的县,三个县都是连在一起的,所以那时候自然没有现在天长伸进江苏省内的怪异情况。)

为了事权统一、方便治理洪泽湖,1955年在国务院的协调下,江苏省从徐州的最西北角拿出了萧县和砀山2个县,换走了安徽省的盱眙和泗洪2个县。

萧县砀山与盱眙泗洪差距(砀山换走了安徽的泗洪和盱眙)(1)

小龙虾本来应该是安徽的品牌,现在成了江苏的了

这样一来,本来是安徽和江苏各占一半的界湖洪泽湖,就完全成了江苏的内湖。

从统一治理洪泽湖的角度来说,这次的土地置换是达到了目的;可是没有考虑周全的置换也留下了不少的后遗症:

1.正如本文开头所说,安徽省的天长市突入了江苏的腹地,这样既不利于江苏省西部的整体规划与发展,也造成了天长市的发展滞后,人民生活很不方便。

2.徐州失去了萧县、砀山两县,一下子去掉了一条左臂,极大地限制了徐州城市向西拓展的空间,让城市不得不只能向着东南的方向发展。

萧县砀山与盱眙泗洪差距(砀山换走了安徽的泗洪和盱眙)(2)

萧县和砀山对宿州没有归属感直到现在,它们还是认徐州当老大,消费买东西都去徐州

这次的置换总体上来说,江苏省内来说,淮安是赢家,因为它多得了2县;徐州是输家,凭白丢了2个县。

从江苏和安徽两省比较来说,江苏是赢家,安徽是输家,因为安徽用两个大县换来了两个小县,并且这两个小县还基本上不与宿州相连。

萧县砀山与盱眙泗洪差距(砀山换走了安徽的泗洪和盱眙)(3)

天长本来是与盱眙连在一起的

萧县砀山与盱眙泗洪差距(砀山换走了安徽的泗洪和盱眙)(4)

安徽等于少掉了2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以及大片的洪泽湖水面

为什么会有这个结论呢?

我们来看看被交换的4个县的基本数据:

1.盱眙县:

截至2020年底,盱眙县总面积2497平方公里,总人口79.86万人。2018年GDP441.34亿元。2019年盱眙龙虾品牌价值达180.71亿元,蝉联中国水产类品牌第一名。

萧县砀山与盱眙泗洪差距(砀山换走了安徽的泗洪和盱眙)(5)

2.泗洪县

泗洪县面积2731平方公里,人口110万。2018年的GDP478.95亿元。泗洪县还是中国著名的螃蟹之乡,广阔的水面,提供了水产养殖的基础。。

3.萧县

萧县总面积1885平方公里,总人口139.58万人,2018年GDP298.27亿元。

4.砀山县

砀山县面积1193平方公里,总人口100.5万,2018年实现GDP204.11亿元。砀山素有“世界梨都”美誉,被称为“中国酥梨之乡”。

萧县砀山与盱眙泗洪差距(砀山换走了安徽的泗洪和盱眙)(6)

盱眙、泗洪两县合计面积为5200多平方公里,而萧县、砀山面积合计只有3000出头多一点,相差甚远。如果再算上半个洪泽湖,安徽就吃亏更多了。

交换的人口基本上相差不大,萧砀两县略多于盱眙泗洪20多万。

从GDP上来看,萧砀两县基本上只有盱眙泗洪的60%。

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角度看,萧县砀山也要明显落后于盱眙、泗洪。

所以总的来说,这个交换,安徽亏大了。

不过事情已经过去太久了,交换出去的县也不可能再回来了。

安徽本来的风格确实够高,它总是能站在全国一盘棋的高度,牺牲安徽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

至于江苏省,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心中也要有数,对待安徽这个穷兄弟,该拉一把还要拉一把,千万别说不认识,你是谁啊?

当然,江苏也不会这样做,500年前大家还是一个江南省呢,那时候可真的是一家人!

萧县砀山与盱眙泗洪差距(砀山换走了安徽的泗洪和盱眙)(7)

要团结啊,以前都是一个江南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