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源性疾病是当前影响中国食品安全、危害公众健康的最主要因素,而误食野生毒蘑菇中毒是我国食物中毒事件中导致死亡的最主要原因。2015年-2020年永州市食源性疾病中毒事件共致15人死亡,其中10人是由野生毒蘑菇中毒导致。

随着气温升高,雨水增多,野生蘑菇开始进入生长旺期,虽然我市今年暂未监测到毒蘑菇中毒事件,但是湖南省已有多地报告了野生蘑菇中毒事件。目前正值清明时节,休假过节、祭祀扫墓、春游踏青等活动人数增多,同时各种聚餐活动也相应增多,发生野生蘑菇中毒的风险增大。

野生蘑菇由于营养价值高味道鲜美,一直深受广大百姓喜爱,但因老百姓区分不清食用菇和毒蘑菇,世界各地每年因误采误食毒蘑菇,导致中毒的事件屡见不鲜。中毒后,轻则会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或精神亢奋、精神抑制、精神错乱及幻觉等症状,严重的还可能导致人体脏器损害,威胁生命安全。

蘑菇形态千差万别,对于非专业人士,无法从外观、形态、颜色等方面区分有毒蘑菇与可食用蘑菇,没有一个简单的标准能将有毒蘑菇和食用蘑菇区分开来。

剧毒鹅膏菌和亚稀褶红菇是我市毒蘑菇中毒主要的致死“祸首”。

剧毒鹅膏菌是毒蘑菇中比较好识别和区分的,它同时具有菌盖、菌柄、菌环和菌托。通俗地说,就是“头上戴帽(指有菌盖)、腰间系裙(指有菌环)、脚上还穿鞋(指有菌托)”的蘑菇就是鹅膏菌。这类蘑菇大部分是有毒的,因此,凡是“头上戴帽、腰间系裙、脚上还穿鞋”的蘑菇千万不能采食。

永州市疾病防控中心是做什么的(永州疾控发布重要提醒)(1)

在永州,灰花纹鹅膏菌主要生长在6月上旬至7月中旬的高温潮湿季节,它生长于石栎、刺栲等阔叶林中。亚稀褶红菇集中生长在7~8月。灰花纹鹅膏菌所含毒素对人体的致死量为每公斤体重0.1毫克,1朵蘑菇所含毒素即足以使一个成年人死亡。

永州市疾病防控中心是做什么的(永州疾控发布重要提醒)(2)

灰花纹鹅膏菌

含鹅膏毒素的鹅膏菌、盔孢伞及环柄菇属中的剧毒蘑菇引起的中毒症状明显表现出4个阶段——潜伏期、胃肠炎期、假愈期和内脏损害期。

误食鹅膏菌后,一般发病较慢,有6~12小时的潜伏期。

潜伏期过后出现恶心、呕吐、剧烈腹痛、“霍乱型”腹泻等肠胃症状。

胃肠期过后,症状消失,近似康复,1~2天内无明显易见症状,容易给临床医生和患者造成一个康复的假象。在这个阶段尽管临床症状得到改善,但肝功能酶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和胆红素开始上升,肾功能也开始恶化。

假愈期过后,病情迅速恶化,出现肝功能异常和黄疸,肝肿大,转氨酶急剧上升,严重的高达几千甚至几万,随着这些酶活性的急剧增加,肝肾功能恶化,凝血功能被严重扰乱,引起内出血,最后导致肝、肾、心、脑、肺等器官功能衰竭,5~16天病人死亡。

而误食亚稀褶红菇后,发病时间一般在1小时内出现症状。开始时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现象,并有乏力感,24小时后,出现全身乏力明显,肌肉痉挛性疼痛,肢体乏力,明显的腰背痛,肌肉酸痛。胸闷、心悸,呼吸急促困难。血尿或血红蛋白尿,出现酱油色尿液。生化指标表现为肌酸激酶急剧上升,高的达到数万至十万单位以上。严重者最后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

该菌与老百姓经常采食的红菇属中的其它种类如稀褶红菇、密褶红菇极为相似,老百姓都称为火炭菌,很难从外观形态上将它们区分开来。

亚稀褶红菇

一旦误食野生菌后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一定要及早就医,越早进行毒物清除,治疗效果越好。凡是误食后有潜伏期在6小时以上的,也就是说吃了蘑菇后6小时才出现呕吐、腹泻等胃肠型症状的,一定要及时送至大医院去治疗。因为肯定是误食了含有剧毒鹅膏的种类,会导致急性肝损害,如果不及时治疗,会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

民间毒蘑菇鉴别方法不靠谱

“很多爱吃蘑菇的百姓,喜欢根据经验去辨识。”民间一些鉴别毒蘑菇的方法不可靠,这样很容易陷入认识误区。

误区一:颜色鲜艳的蘑菇有毒,颜色普通的蘑菇没毒。

事实上我国的一些剧毒蘑菇,如灰花纹鹅膏、亚稀褶红菇都是灰色的,致命鹅膏、裂皮鹅膏都是纯白色的。

永州市疾病防控中心是做什么的(永州疾控发布重要提醒)(3)

误区二:蘑菇跟大蒜、大米、银器、瓷片等一起煮,颜色变黑有毒,未变颜色就无毒。这种说法也是错误的,我国的一些剧毒蘑菇跟大蒜、大米一起煮,大蒜、大米的颜色并不变黑。

永州市疾病防控中心是做什么的(永州疾控发布重要提醒)(4)

上图为患者加工野生蘑菇时所拍。患者在加工野生蘑菇时放了大量大蒜,由于大蒜未变黑,患者认为可食,结果致一家6人全部中毒,其中2人死亡。

误区三:生虫、生蛆的蘑菇无毒。很多昆虫、动物对毒素的吸收与作用与人是不一样的。剧毒的鹅膏菌成熟烂掉后很容易生虫,生蛆。甚至剧毒的鹅膏菌经口服喂养小白鼠,小鼠都不会死。

误区四:受伤变色或者有分泌物的蘑菇有毒。

受伤变色或者有乳汁流出是很多科属如牛肝菌科、红菇科的一个特征,实际上,牛肝菌科和红菇科的很多种类是可以食用的,故不能凭受伤变色或者有分泌物来判断蘑菇是否有毒。

误区五:长在潮湿处或家畜粪便上的蘑菇有毒,长在松树下等清洁地方的蘑菇无毒。

永州市疾控中心再次慎重提醒大家:

野菇有毒无毒难分开

路边的野菇你不要采

误食毒菇容易出意外

千万不要尝鲜来采摘

来源:永州疾控中心

来源: 永州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