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梅魂竹梦已三更,锦罽鹴衾睡未成。

松影一庭惟见鹤,梨花满地不闻莺。

女儿翠袖诗怀冷,公子金貂酒力轻。

却喜侍儿知试茗,扫将新雪及时烹。"清朝曹雪芹红楼梦贾宝玉《冬夜即事》


赞美浅冬初雪经典美句(梨花满地不闻莺)(1)


初衣解诗:北方已经初雪。故宫的雪景吸引了许多人,成为了新的网红打卡地。所以中国古典的园林冬景,是别有韵味的。好在冬雪渐次有北而南,那么大江南北,都会被温柔的雪花和靓丽的雪景笼罩。冬天虽然萧瑟寒冷,但是一种纯洁,调剂着视觉的疲软,在审美中扛过严寒。

《红楼梦》是一本奇书,包罗万象,既大气又幽微,其中的大观园,更是笔下园林,四季之美,另人惝恍。很多人都忽略了贾宝玉,在第23回里写的大观园的即事诗,因为贾宝玉的才气,往往在后来为林黛玉薛宝钗一干女子所比住,给我们人的感觉,是他的诗做的没他的姐妹们好。

但实际红楼梦耐读在于,曹雪芹写贾宝玉时,是更多的带入了自己的心情和主观色彩,所以在贾宝玉的诗里,更容易贴近曹雪芹的情怀。


赞美浅冬初雪经典美句(梨花满地不闻莺)(2)

animal wildlife


这一首写在第23回的四季诗,是借贾宝玉之笔,描写了曹雪芹心中的大观园的四季整体之美,有着一种统领感和画面。而许多幽微处,尤其是看过全书的人,可以细细地回想甚至联想。

尤其在这首《冬夜即事》里,有许多令人回味的场景。

整首诗是用极其轻软灵动的笔调,俯瞰大观园的冬天。

“ 梅魂竹梦已三更,锦罽鹴衾睡未成。”这是写的大观园里的梅花竹子,和大观园喜欢梅竹的女子,其实大家也知道,就是指的林黛玉,或者又是指的爱诗的香菱或湘云,那些有诗怀的女孩子,在初雪的夜晚,夜不成眠。它或者是潇湘妃子的孤寂自伤,或者是香菱的刻意写诗,也许是湘云的激情有句。


赞美浅冬初雪经典美句(梨花满地不闻莺)(3)

2019年2月9日,拍摄的江苏南通濠东生态绿地雪后即景。


“松影一庭惟见鹤,梨花满地不闻莺。”这样的夜晚,银装素裹,庭院里只看得见松树的影子。这个“惟见鹤”,未必是指在冬雪里的白鹤,是指一切都埋在雪里,像鹤一样的洁白。而让人最为心美的是,梨花满地不闻莺。细雪或者大雪无声,等到开门去看时,仿佛一地的白梨花,只是不闻春天的鸟叫。

梨花满地不闻莺”,既写出了雪的温柔沉静,又说出了此时空气清和,如同初春。适合了大观园典雅的江南园林的特征,那是一地的梨花呀,让人心驰神往。

而“梨花满地不闻莺”是从唐诗刘方平的《春怨》的化用而来,“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但很显然曹雪芹和贾宝玉巧用了梨花比雪,更胜在描绘了古典园林的冬雪温柔,轻灵柔软,不落凄凉。


赞美浅冬初雪经典美句(梨花满地不闻莺)(4)


“女儿翠袖诗怀冷,公子金貂酒力轻。却喜侍儿知试茗,扫将新雪及时烹。”这后面四句显然是没有前面的四句,经得起时光的考验。但是将大观园古典园林和当时的闲适生活结合,虽然远离了现在的现实,但是贴近的是曹雪芹时代的贵族的风雅生活。

尤其是在冬雪之夜或者冬雪之晨,小酒温茶,仍旧让当代人有代入感。

那么这首诗是颂扬了古典园林,大观园的冬景之美,同时也是曹雪芹和贾宝玉对过去生活的一种缅怀。在他少年的时候,所看见的华丽的姐妹,所居住的古典的园林,一切都是最好的,而经历了时光的回望,童年也升华了这种美,而成就了大观园四首四季美诗。

在这首诗里,冬天如同童话。黛玉湘云,有竹子和梅花,虽然有雪难眠,但是还没有到命运的转折点。一切都在温柔的雪里,如诗如画。


赞美浅冬初雪经典美句(梨花满地不闻莺)(5)

风雨送春归,飞雪新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当初有多美,也许后来就会有多破灭。而曹雪芹特地的安排了这四首大观园的风景诗,让人领略了大观园的气象,也为后来大观园的败落铺下心情的沉痛。

大观园里的雪,是满地梨花不闻莺的静美温柔,而大观园之外的风雪,恐怕就是北风凛冽,道路难行,雪夜围毡,冷暖难周了。而那些大观园里的美烟消云散。

虽然在红楼梦这本书中总说宝玉的诗材不及几位女子。但实际上曹雪芹安排贾宝玉在红楼梦里的几首诗,都高屋建瓴而且大气,是一种男性的视角,更贴合曹雪芹本身的性格和心理。所以品读贾宝玉的诗,也是了解曹雪芹创作意图的一种方式。

随着经济的繁荣,文化的复兴,古典园林之美得到了更多人的青睐和共鸣。这样的好雪晴天,你难道不想去亭台楼阁间留张俏丽的身影吗?

" 梅魂竹梦已三更,锦罽鹴衾睡未成。

松影一庭惟见鹤,梨花满地不闻莺。

女儿翠袖诗怀冷,公子金貂酒力轻。

却喜侍儿知试茗,扫将新雪及时烹。"


赞美浅冬初雪经典美句(梨花满地不闻莺)(6)

安徽六安:鸟语花香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