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走笔】

作者:甘林(陆军指挥学院博士研究生)

何谓“突破口”?2011版《解放军军语》中给出这样的解释:“突破口,即在敌防御部署中打开的缺口。其宽度和深度应能保证后续梯队进入战斗及发展进攻。”可见,传统意义上的“突破口”立足点在于敌防御部署,基本测量尺度落脚在宽度和深度,所要达到的目的则在于保证后续部队的进一步行动。然而,随着世界新军事变革不断深入,现代的战争形态较之以往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需要我们立足实际,重新把握“突破口”这一传统军事术语的新质内涵。

在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中,美军以“外科手术”式的精确打击掀开序幕。针对伊拉克主要领导人的“斩首行动”一经展开,便迅速瓦解了伊军抵抗意志。而正是由于在心理防线找到了“突破口”,战争才能在短短30多天内便宣告结束。由此可见,“突破口”不应仅仅局限于地形当中的防御缺口,而应在意识形态、网络攻防、数据算法等无形领域皆有所体现。21世纪初,美国提出“赛博空间”概念,用以概括第五维度的虚拟战场。与传统战争领域相比,赛博空间攻防具有隐蔽性高、突然性高、急速攻击的特点,一场虚拟空间的战斗可以摧毁敌重要网络,影响其设备运行,造成经济、社会、军事等多方危害。一场成功的网络突袭,可以产生巨大攻击力,甚至“兵不血刃”地拿下战争的胜利。传统“突破口”以宽度和深度来作为其衡量尺度便显得不再适宜,而应在更多领域精准把控其数理定义。面对复杂的作战形式,新型“突破口”的定义更应跳出原有的思维束缚,顺应对手的复杂特性。由传统的指挥员凭经验和直觉选定“突破口”为主,转变为详实数据支撑下的科学决策——在智能化技术加持下,根据对手的特性及时调整决策部署,在定量分析中实现“突破口”的精准把握。

慢漫主义深度解析(漫话突破口新质内涵)(1)

核潜艇与常规潜艇大洋练兵。新华社发

新型“突破口”的寻找是一个复杂性的问题,不应仅仅着眼于如何取得局部作战的优势,更重要的是把握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以战略性的眼光找准真正需要突破的点位。不论未来战争中新型“突破口”的形式如何改变,其从战略全局出发考虑的逻辑起点不会改变,我们不仅要瞄准薄弱环节寻找“突破口”,更要根据上级指示立足全局考虑,在整体与局部的通盘考虑中确定最佳的“突破口”。未来战争中各种新质侦察力量的运用将进一步驱散战争迷雾,为“突破口”的选择提供更多更细致的情报支撑。挪威一家公司开发的昆虫无人机重量仅16克,9米外便几乎肉眼难见。美国“太阳神”无人机则另辟蹊径,飞行高度高达近30公里,冠绝全球。这些各种类型无人机的出现,极大地增强了未来作战情报侦查的广度和深度,可以使人们迅速而准确地掌握战场态势,为“突破口”的精准选定提供愈加详实的数据支撑。在计算机的辅助下,未来的作战筹划可以实现几何式增长的效能叠加——将寻找“突破口”过程中所涉及的种种变量进行量化改造,依托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自主快速完成对各个预定“突破口”的评估反馈。采取科学建模、人与AI混合运筹等方式全面比较其中优劣得失,辅助指挥员规划决策,迅速找到最佳“突破口”。

随着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作战手段也愈发多样,除了传统的火力战外,网络战、算法战等新型作战样式亦逐渐展露在人们面前。如何利用多种攻击手段顺利打开新型“突破口”是未来作战筹划中的重中之重,对整个作战全局都将产生深刻的影响。

未来的联合作战是以信息技术为纽带融合而成的高效的作战体系,以实现作战能量的精准释放,产生巨大的作战效益。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某旅指挥所被一发迫击炮弹意外击中,信息系统遭到破坏,而在之后整整24小时内这支部队都处于通联断绝的瘫痪状态。新型“突破口”往往蕴藏于力量体系薄弱环节,一旦打开缺口,便可以产生“破窗效应”。

未来战争是体系与体系之间的碰撞,这种作战力量的高度融合在发挥巨大威力的同时,也显示出某种意义上的“脆弱”属性,在网络空间打开“突破口”,通过网络“突破口”实现对敌链路阻断,往往可以形成多米诺骨牌式的“坍塌”效应,其战略价值或许超乎想象。智能时代,人工智能的表现受到算法和数据的双重制约。从智能化作战体系的运行过程可以看出,感知、决策、行动、评估每个环节的推进,都需要系统本身庞大的基础数据库和战场实时数据支撑,可以说是通过数据来驱动作战体系的运行。因此,数据优势将是取得作战优势的充分条件,不仅能够放大已有优势,发挥“倍增器”作用,还能够弥补现有劣势,发挥“平衡器”作用。在智能化时代,寻找数据“突破口”,利用更强的算力、更快的反应、更强的优化在算法战中取得胜利,将成为决定未来战场胜负的关键。

《光明日报》( 2021年08月22日07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