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上海8月30日电(记者 兰天鸣)“这几个人‘抠’得很!”上海市奉贤区南桥镇光明村的大爷阿姨们如此向记者评论村干部。他们还给村干部取了外号“阮抠抠”“张抠抠”等。但村民们也不忘补一句:“但抠得真实在!”。

光明村位于上海南郊奉贤区的奉贤新城腹地。近几年,随着城镇化的步伐不断推进,光明村的外来人口达到4000多人,是户籍人口的两倍多,这让乡村治理有了更多待解之题。

在光明村村委会,村党总支书记、村主任阮伟鸿时不时地给记者算账:“村里搞电瓶车充电‘飞线’整治,第三方公司报价30万元;下水道整改、疏通、养护报价50多万元;村道上的限高杆安装要6万元一根;老年活动室改造装修要10万元,安装个路灯都要10多万元……”她吐槽“太贵了!”

上海最牛钉子户在哪里的(精打细算的他们有了特别的)(1)

8月30日,光明村的“能工巧匠”正在对电瓶车充电站的设施进行检修。受访者供图

阮伟鸿在光明村里干了20多年,曾做过村里的会计,这使得她对数字极其敏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必须搞好,但村里的钱不是大风刮来的,每一分钱都要用在刀刃上”。

两年前的一场台风过后,光明村部分地方经历了内涝,村里决定对下水系统进行整修。第三方工程公司给出的报价里,更换一段管道的费用竟然高达50万元。

此后,村干部邀请村民代表来商讨更换管道的事宜。有的村民代表现场就提出:“为什么我们不能自己干?”

大热天里,村干部和有做工程经验的村民开始踩点,研究更换点位。没有管子,村里就去五金店买,村民们一起出力,最后只花了3万元就顺利完工。

“从那时起,我就在想,不管本地人还是外来人,村里肯定都有能人,为何不把力量汇聚起来搞乡村治理?”阮伟鸿说。

于是,光明村从各个村组里征集“能工巧匠”。记者在一份近130人的“能工巧匠”名单上看到,年龄从20岁到80岁皆有,“技能点”也异常丰富:电焊、泥水、木工、医术、护理、绿化修剪、电影放映、服装制作、动物养殖……

在光明村,阮伟鸿一路向记者介绍村里“精打细算”的成果:电瓶车充电“飞线”整治工程,第三方报价30万元。村民们说太贵,自己借来切割机,花5万元就做好了充电站;村医务室改建,外面报价10万元,村民们自己买瓷砖、买水泥,花3万元就完成了装修;村中心地带夜晚曾变成大货车“停车场”,扰民又有安全隐患,大家找来废弃的水泥杆做成限高杆,买来油漆自己刷……

上海最牛钉子户在哪里的(精打细算的他们有了特别的)(2)

8月30日,光明村的“能工巧匠”们正在检修先前搭建的限高杆。受访者供图

当然,村民们也不白辛苦。村里组成了工程施工组、环境整治组、文化生活组等,每个组都有召集人。召集人按照工作量给村民们结算工分或积分,每项支出都由村里的财务监督小组审计。参与度高的村民每月可获得三四千元的收入。

在阮伟鸿看来,“能工巧匠”机制建立后也给村干部减了负。“现在大小事项,我们尽量都开会让村民们自己决定。村民们还能对各项工作实时监督,有问题第一时间解决,减少了大家的隔阂。”她说。

阮伟鸿还给记者算了另一笔账:“前几年我们村每年各项支出都达到2000万元以上。在采取‘能工巧匠’机制后,去年村里的开支是1400万元,今年我们预计将下降到900万元。”

近年来,光明村成了周边知名的“富裕村”“文明村”,村民也有了更多获得感。村里采取乡村和产业园分设模式,通过“村园镇管”引进专业团队运营乡村产业园。2021年,面积1.8平方公里的光明村实现年税收2.18亿元,村可支配年收入1400万元,合作社股民股权分配连续三年保持60元每股,村民人均可支配年收入达到了4.72万元。

“激活村民共治共享的内生动力,一起过上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的生活是我们目标。”阮伟鸿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