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历史上,唐朝以前,古人都是在地上铺一张席子,然后,席地跪坐在地上的。

易经第二十九卦事业(易经站有站相)(1)

筵和席,都是古人铺在地上用于坐的物品。紧贴着地面的那层席子叫“筵”,比较长;在筵上再放一层坐席,叫作“席”,通常比较短。后来,筵席一词逐渐由宴饮的坐具演变为酒席的专称。

那么,古代人的坐姿有哪些呢?

(一)跪坐

易经第二十九卦事业(易经站有站相)(2)

这是古代坐礼中最正统的坐姿,也是最能体现中国文化的坐姿。

这种坐姿要求:先席地而坐,臀部放在脚踝上,上身挺直,双手依然放在膝盖上,目不斜视。这种坐姿看起来端庄典雅,现在的日本人依然采用这种坐姿。

这种坐姿保持久了会出现“腓痛、足痹、转筋”等症状,令人十分难以忍受!

(二)箕踞

易经第二十九卦事业(易经站有站相)(3)

这种坐姿要求:臀部着地,两脚伸前张开而坐,形似簸箕。通俗地说,就是把双腿拉开伸直,呈八字形。

这种坐姿显得有些不拘礼节,常常被人认为是“傲慢无礼”地的一种坐法,也是一种表示“轻视”的坐法。

(三)胡坐

易经第二十九卦事业(易经站有站相)(4)

这种坐姿要求:双足交叠,盘腿而坐。道教中的打坐、佛教中的禅坐和这种坐姿很相似。由于胡坐是从西域传入的,因此被称为“胡坐”,现在,中国北方农村以及韩国、朝鲜,还比较流行这种坐法。

(四)蹲踞

这种坐姿要求:脚板着地,两膝耸起,臀部向下而不贴地,其实就是现在的“蹲”。

易经第二十九卦事业(易经站有站相)(5)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的坐具“胡床”传入中原地区,中国人的坐姿逐步发生了变化;到了唐朝中晚期时期,出现了“跪坐"和"垂足而坐"共同发展的局面。

不管是席地而坐,还是蹲坐和垂足而坐,它们都是中国古代人追求“礼”的一种展现,也是中国古代社会道德规范的一种体现。

易经第二十九卦事业(易经站有站相)(6)

胡床,或马扎,中国人垂足而坐的起点。

从席地而坐,到蹲坐,再到后来的垂足而坐,这一动态发展过程,一方面反映了我们祖先对人的需求不断发展的关注和尊重,以人为本,另一方面,它也体现了中国文化自古以来对礼仪和道德规范的高标准要求!

易经第二十九卦事业(易经站有站相)(7)

中国俗语里的“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说的大概也是这个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