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那句开场白:今天,我们继续马不停蹄谈库房,呵呵。在北京秋季大拍之前,大象几乎造访了大部分大中型的拍卖行,所以,每一天,我们为朋友们推荐的,都是秋拍中最值得一看的精品,今天我们要走访的是北京东正秋拍。

乾隆年代藏传佛教的观音像(大孝子乾隆一生崇信的无量寿佛)(1)

这两季东正拍卖的佛像部分整体质量越来越高。在东正库房,大象看到了好几尊特别重量级的造像。但今天,我们只为朋友们说说其中的一个看点。大象从来没有在一场拍卖中,同时看到铜鎏金、瓷胎洋彩和铜鎏金掐丝珐琅三种不同形态的清宫廷无量寿佛!而且都称得上是上上之品!

如果熟悉佛造像市场的朋友大概都会有这样的概念,寓意吉祥的“无量寿佛”是清代宫廷造像中在市场上流通量最大的品种之一(可见当年的制造量也大),不过我们在东正秋拍所看到的三种不同材质的无量寿佛,市场上的流通量天差地别——铜鎏金无量寿佛存世和市场流通量是最大的,大约每一个拍卖季,我们都可以在各地的拍场见到有若干尊的清宫廷无量寿佛,体量和制作工艺会有较大差异(东正这件为其中精品了);瓷胎粉彩的无量寿佛市场所见要少得多,大约一个拍卖季我们能够在世界各地看到那么一两尊不错的;但铜鎏金掐丝珐琅的无量寿佛,这十多年来,在大象的印象中市场上就看到那么唯一一尊!业内权威的首博研究院黄春和老师还特别为这尊撰写了考证文章。

那么,无量寿佛怎么会成为清代宫廷中最主流的造像品种,而我们有应该如何来欣赏这一件市场所见最特殊的无量寿佛呢?让我们慢慢道来。

我们在前天的推送中曾经为朋友们部分介绍了藏传佛教对于清代皇室的影响,我们知道雍正、乾隆两位皇帝都是虔诚的藏传佛教信徒,但如果将清朝的历史往前推,女真人还在关外的时候,主要信奉的是萨满教,他们大约是并不太了解藏传佛教的,只是到了康熙一朝,情况渐渐发生了改变。

乾隆年代藏传佛教的观音像(大孝子乾隆一生崇信的无量寿佛)(2)

2016年北京东正春拍

清康熙 铜鎏金无量寿佛像

H 42.4 cm

估价:RMB6,000,000-8,000,000

这件是典型康熙时期的宫廷无量寿佛,体量大,制作精美,称得上是该时期的宫廷造像精品。

藏传佛教在清代宫廷兴起大约就始于康熙年间。相比较女真人,蒙古贵族早在元朝时期就已经开始崇信藏传佛教,忽必烈曾经拜藏传佛教萨迦派第五祖八思巴为国师,“元大都造像”这一概念在这两年的艺术市场也渐渐受到了重视。

乾隆年代藏传佛教的观音像(大孝子乾隆一生崇信的无量寿佛)(3)

孝庄太后(1613-1688)

而康熙皇帝开始接触藏传佛教,最早就是受到了祖母孝庄皇太后的影响,前天我们曾经说过,孝庄太后是漠南蒙古科尔沁部人,她对藏传佛教信仰颇笃,身旁有自己的喇嘛乃宁活佛为她随侍,既充当上师,又作她的私人医生,深得信任。孝庄翻译了大量的佛经,但造像数量不多。故宫现存铜鎏金四臂观音像就是她在世的时候宫廷造像的个别实例。

乾隆年代藏传佛教的观音像(大孝子乾隆一生崇信的无量寿佛)(4)

一世哲布尊丹巴(1635-1723)

孝庄太后对于康熙皇帝的影响只能说是潜移默化,而真正改变康熙皇帝信仰的,大约应该就是我们前天所重点提到的这位一世哲布尊丹巴。1690年,康熙皇帝与漠西蒙古准噶尔部的葛尔丹大战于今天位于今天内蒙古赤峰市的乌兰布统,1691年,喀尔喀蒙古(漠北蒙古)的一世哲布尊丹巴率部归附清朝,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多伦会盟”,完全改变了清朝北部边疆的形势。

康熙皇帝宣布一世哲布尊丹巴为大喇嘛,主管喀尔喀蒙古的宗教事务。会盟之后,哲布尊丹巴随驾进京,为太后、皇后、公主讲法,长住热河与京师间达十余年,出入宫禁,与康熙帝往来频繁,感情甚笃,直到四十九年,哲布尊丹巴才返回喀尔喀。

据《哲布尊丹巴传》的记载,他曾为康熙帝传授长寿之秘法及长寿佛之灌顶,并为之授戒;三十七年正月元旦,康熙帝和哲布尊丹巴同往旃檀寺礼佛,共坐一席之上,后又同去五台山礼佛。三十九年康熙帝给哲布尊丹巴甚高评价,称:“未见有喇嘛可与哲布尊丹巴可比者”,可见他的内心已经为这位高僧所折服。我们之前也提到,哲布尊丹巴一世堪称“东方的米开朗基罗”,也是在他的影响下,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清内务府下设中正殿念经处,专门管理宫中藏传佛教事务,办造佛像。

最终,康熙大帝和一世哲布尊丹巴相隔仅仅一年,先后去世。给今天的人们留下了一段历史佳话。(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帝驾崩,哲布尊丹巴以87高龄,亲来吊丧,远涉万里,后一年的雍正元年(1723年)正月十四日,一世哲布尊丹巴圆寂于北京黄寺。)康熙和一世哲布尊丹巴都绝对称得上是长寿之人了。

这一时期的康熙宫廷造像就是以无量寿佛为主,其功用有两个方面,其一,赏赐蒙古王公。康熙时期,清朝与准噶尔部蒙古接连发生冲突,战事频仍,康熙帝率军亲征,经常需要佛像作为赐物。所以清宫为生产一些体量较小的无量寿佛以便携带。其二,为皇家寺庙供奉之需。康熙时期宫廷寺庙和法事活动的核心就是为皇帝祈寿,尤其是康熙帝晚年,身心憔悴,疾病缠身,这也促使他转向佛教信仰,题材吉祥的无量寿佛自然是康熙皇帝所崇信的。现在康熙带纪年铭文的造像不足十尊,其中无量寿佛像就有3尊。

无量寿佛为什么能够得到康雍乾三代帝王的推崇,或许还是因为其在藏传佛教中的特别含义,对此,首博的黄春和老师有着特别的论述。

在汉传佛教中,无量寿佛只是阿弥陀佛汉译十三个名号中的一个名号,它具有特别的意义,象征时间的无限,但并不流行,更无单独的崇拜。然而,在藏传佛教中,情况就有所不同。首先,阿弥陀佛被一分为二,变成了相对独立的两个神格——无量寿佛和无量光佛,阿弥陀佛的名称亦随之消失。再者,两尊佛的地位和功用也不相同,一种观点认为无量寿佛是报身佛,无量光佛是化身佛;再一种观点认为无量光佛是原生的,无量寿佛是无量光佛化现和派生的,前者为主,后者为次。无量寿佛注重现实世界的救助,具有增福延寿的功用,而无量光佛是智慧的象征,注重来世救助,专门接引众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若祈求智慧,则皈依无量光佛,若祈求延寿福乐,则皈依无量寿佛。

由于无量寿佛具有增福延寿的宗教功用,历史上他在汉藏佛教中都有着广泛的信仰,而清朝帝王对无量寿佛的信仰和崇拜尤其突出,几乎所有的清朝帝王都崇信无量寿佛,无量寿佛堪称清朝帝王崇拜的第一佛。

——黄春和

乾隆年代藏传佛教的观音像(大孝子乾隆一生崇信的无量寿佛)(5)

清乾隆 御制瓷胎洋彩无量寿佛像

H 29 cm

来源:伦敦佳士得,2009年11月6日,编号105

巴黎苏富比,2010年12月16日,编号196

估价:RMB6,000,000-8,000,000

到了乾隆一朝,乾隆皇帝对无量寿佛的崇信远远超过历代诸帝,乾隆帝在乾隆十七年(1752年)所刻的《永佑寺碑文》中曾写道:“我皇祖圣祖仁皇帝(康熙),以无量寿佛示现转轮王,福慧威神。”将祖父康熙帝比作“无量寿佛示现转轮圣王”。

乾隆皇帝对于无量寿佛的尊崇或许还有一个特别的原因——对于母亲的一份孝心。无量寿佛成为了乾隆皇帝祈求母亲长寿的一个最好的载体和寄托,也真的给母亲带来了丰厚的福报。

乾隆年代藏传佛教的观音像(大孝子乾隆一生崇信的无量寿佛)(6)

孝圣宪皇后(1692—1777)

乾隆皇帝可能是历史上最有名的孝子皇帝,因此,乾隆的这位生母太后或许是古代历史上最有福气的一位后宫女子,可能没有之一。

乾隆的母亲钮祜禄氏从得到雍正皇帝的恩宠,再到母以子贵贵为皇太后,继而享尽人间富贵的度过了大清王朝最繁荣的时期,最终以86岁的高龄寿终正寝,更有福的是,她的一生,受到了儿子无微不至的孝养。对于母亲,乾隆号称“以天下养”。以全天下的财力,来奉养这一位老太太,实在是“感动中国”了。

乾隆年代藏传佛教的观音像(大孝子乾隆一生崇信的无量寿佛)(7)

颐和园万寿山

北京城郊有一座瓮山,早在辽代时便已经成为皇家园林,到了明代称为“好山园”。1750年4月,在乾隆母亲钮钴禄氏六十大寿前一年,乾隆下令在好山园旧址大兴土木,为母亲建造一座“清漪园”(后来慈禧太后将其改成了颐和园),并将瓮山更名为“万寿山”,山前建起为母亲祈福的“大报恩延寿寺”。

皇太后的六十岁、七十岁、八十岁寿辰庆典,一次比一次隆重。根据《国朝宫史》的记载,乾隆帝为孝圣宪皇太后的万寿节献的贺礼中,无量寿佛的数量巨大。以乾隆二十六年皇太后70万寿为例,乾隆帝每日献寿礼叫“九九”。第一天进无量寿佛900尊,第二天进擦擦无量寿佛9000尊,第三天进各种质地的佛像108尊。由于这些佛像均是以九的倍数出现,故称“九九”取吉利数字。

乾隆对母亲有多好,我们再给朋友们列举以下这组数字,

乾隆帝一生6次南巡,前4次都奉皇太后而行(后两次皇太后已经去世);

乾隆帝一生6次巡幸五台山,前3次都奉皇太后而行(后三次皇太后已去世);

乾隆帝5次东巡中,除最后一次是在皇太后去世后举行的外,前4次均奉皇太后而行;

换句话说,乾隆皇帝去哪儿“巡(wan)视(le)”,都带着妈妈。

皇太后去世的第二天,乾隆为她为谥号为“孝圣宪皇后”,到了乾隆做太上皇的时候,谥号变成了“孝圣慈宣康惠敦和诚徽仁穆敬天光圣宪皇后”。

除此之外,为了为母亲祈福,乾隆在宫外还有大量的供奉无量寿佛的寺庙,如乾隆十一年(1746年)为圣母修建阐福寺“极乐世界”,乾隆三十六年为孝圣宪皇太后八十万寿,在热河建普陀宗乘之庙内建“极乐世界”和千佛阁庋藏各地进献的无量寿佛。

写到这里,今天的重点藏品登场了!

乾隆年代藏传佛教的观音像(大孝子乾隆一生崇信的无量寿佛)(8)

乾隆年代藏传佛教的观音像(大孝子乾隆一生崇信的无量寿佛)(9)

清乾隆 铜鎏金掐丝珐琅无量寿佛像

H 31 cm

来源:1996年购于苏黎世,维纳与皮特·施奈尔旧藏

纽约佳士得,2010年3月23日,第218号

香港苏富比,2011年10月5日,第1974号

出版:《海外回流西藏文物精粹》文物出版社,2012年,第208页

《佛韵——造像艺术集粹》文物出版社,2013年,第238页

展览:「海外回流西藏文物精粹」展,西藏博物馆,2012年7月25日至9月25日

估价:RMB 8,000,000-10,000,000

在看过了这些历史背景,我们最后再来欣赏一下十多年来市场所见唯一的一尊乾隆宫廷掐丝珐琅无量寿佛像。

乾隆年代藏传佛教的观音像(大孝子乾隆一生崇信的无量寿佛)(10)

佛尊双手施禅定印,全跏趺坐于莲台上,掌心托长寿甘露宝瓶,瓶上现象征佛、法、僧三宝的三颗摩尼宝珠。

乾隆年代藏传佛教的观音像(大孝子乾隆一生崇信的无量寿佛)(11)

颊颐丰满,鼻梁方正,嘴角含笑,神情安祥,具有明显的宫廷造像特点。

乾隆年代藏传佛教的观音像(大孝子乾隆一生崇信的无量寿佛)(12)

造像之面相及肉身保留铜鎏金之部份,而掐丝珐琅主要装饰背光及莲座。莲台为仰覆莲,莲叶心为白色和粉色、叶部为绿色,莲蕊为明黄色,色彩纯正,表面光滑,代表了乾隆中期的技术水平。

乾隆年代藏传佛教的观音像(大孝子乾隆一生崇信的无量寿佛)(13)

值得一提的是纹饰中的莲纹大多用较为名贵的粉色珐琅料填就,据王世襄先生考据的《照金塔式样成造法〔珐〕琅塔一座销算底册》中曾有:“配粉红色七斤八两,每斤用金叶五分。”之记载,可见此种釉料的名贵,非皇家御用不可亲为。

乾隆年代藏传佛教的观音像(大孝子乾隆一生崇信的无量寿佛)(14)

乾隆年代藏传佛教的观音像(大孝子乾隆一生崇信的无量寿佛)(15)

乾隆皇帝时期,不仅烧成的珐琅器需要钦审,而且皇帝本人对珐琅器制作技术也相对精通,并且为确保珐琅器的质量,乾隆帝对珐琅作人员会给予奖惩。这一切均使掐丝珐琅器从各个方面达到巅峰。将铜胎珐琅用于佛教中也是乾隆中期才出现的。

乾隆年代藏传佛教的观音像(大孝子乾隆一生崇信的无量寿佛)(16)

乾隆年代藏传佛教的观音像(大孝子乾隆一生崇信的无量寿佛)(17)

乾隆年代藏传佛教的观音像(大孝子乾隆一生崇信的无量寿佛)(18)

背光是六拏具的印度样式。仔细观察能够发现,清官在制作六拏具背光时,对于印度模式作了变化,加上了很多汉地的因素。如龙神和童子变化了褒衣博带的汉装,栏檐上的双摩羯鱼变化成了腾龙的形象,给这件作品增添了很多趣味。

乾隆年代藏传佛教的观音像(大孝子乾隆一生崇信的无量寿佛)(19)

无量寿佛主要是通过掐丝珐琅背光和莲台来寻求变化,受当时技术和成本的限制,不可能制作太多,自然属于其中的珍品。乾隆皇帝如此崇信无量寿佛,但我们所看到的铜鎏金掐丝珐琅无量寿佛像,市场上可能仅此一尊!

此件作品来源流传清晰,最早于1996年收购于苏黎世,为维纳与皮特·施奈尔旧藏;后于2010年纽约佳士得和2011年香港苏富比两次上拍。除此之外,其于2012年借展西藏博物馆举办的海外回流西藏文物精粹大展,以及2013年首都博物馆举办的轰动一时的“佛韵”大展之上。

乾隆年代藏传佛教的观音像(大孝子乾隆一生崇信的无量寿佛)(20)

清乾隆 铜鎏金掐丝珐琅无量寿佛像 瑞士苏黎世莱特博格博物馆藏

刚才我们说到,同类藏品为大象这些年来在市场上所见的唯一一件,而翻阅全球各大公私馆藏,也只有在瑞士苏黎世莱特博格博物馆有一尊类似的藏品。可见其稀少了!在如今的市场上,往往只有这种具有唯一性的藏品每每才会拍出意外的高价,因为唯一性的藏购机会,可能本身就是无价的。

北京东正2016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预展时间:11月8日-11月10日

拍卖时间:11月11日-11月12日

预展及拍卖地点:北京嘉里大酒店

【大象视界】大象带你看库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