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因为电影《阳台上》引发的“文艺片之争”在网上激起不少水花。

网友们争论的核心无外乎有两点:看文艺片到底要不要门槛?文艺片到底是不是“烂片”的遮羞布?

今天,我来聊聊我的想法。

首先,文艺片确实需要“门槛”,但这种门槛更多是指一种“观影预设”。

举个例子,你在看《爱乐之城》这类歌舞片之前,必然知道歌舞会融入剧情之中,不然主角一言不合就起舞,你会感到极为突兀。

同理,你若抱着看视效爽片,消遣、娱乐的态度去看一部文艺片,我觉得那就是你自己抖M。

其次,文艺片的评价体系虽不同于商业片,但不意味着“烂片”可以心安理得穿上“皇帝的新衣“。

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文艺片佳作,必须有一个可以触及观众内心,承载时代重量的内核,而导演需要通过极具个人风格的电影语言来将这个内核进行最恰如其分,也最具穿透力的表达。

这部电影讲的是“弱者无力地捅向另一个弱者”的故事。

男主角张英雄(王锵饰)是个沉默寡言,个性有些自闭,终日沉溺于电子游戏的“妈宝男”。爸爸张素清因与政府拆迁办的陆志强发生口角,突发心梗去世,他被迫与妈妈寄住在舅舅家。

别怕这部电影看了半天没看懂 这根本不是一部烂片(1)

张英雄这个人物的设定很巧妙。

他有着令人艳羡的上海户口,但这反而成为他找工作的负担。

大排档的餐厅老板明确指出,“我们这儿不要上海人”,最后还是以自己不上“五险一金”为交换,才被勉强接纳。

电影中一个简单场景,几句简短对话,大都市出生的底层年轻人所面临的窘境就被勾勒出来。

他是纯正的“上海人”,却也是实质意义上的“异乡人”。

除了身份上的尴尬外,他在生活中也是个彻头彻尾的loser。

想要为父报仇,却因懦弱迟迟不敢动手。总是通过自我麻痹与欺骗去拖延时间,时常在梦中惊醒,终日在愧疚感与愤怒感中苦苦煎熬着。

别怕这部电影看了半天没看懂 这根本不是一部烂片(2)

张英雄跟踪“杀父仇人”陆志强

而他的名字“英雄”则成为最大的讽刺。

在影像上,导演通过大量手持摄影与跟拍的方式去捕捉男主的动态,浓厚焦虑与不安被晃动的镜头清晰地传达出来。

饰演男主的王锵是个新人。他不属于五官精致立体的偶像型长相。身形瘦削、气质阴郁,眉目间还有几分刘亚仁的影子,与男主的角色定位很合。

别怕这部电影看了半天没看懂 这根本不是一部烂片(3)

他本身是一个弱者,但女主角珊珊(周冬雨饰)是比他更为弱势的存在。

珊珊是一个智力不足10岁的女孩。

一次偶然的窥视,张英雄对珊珊着了迷。

别怕这部电影看了半天没看懂 这根本不是一部烂片(4)

珊珊时常穿着乳白色的背心,纯色系的运动短裤,下巴上贴着一块胶布,在露天的阳台上洗头。

承载张英雄窥伺目光的镜头不断在她的身体游移,少女幼嫩紧致的肌肤和含苞欲放的曲线令人动心。

对于未经世事的青春期少年而言,天真比直接的勾引更具诱惑力。

自此之后,张英雄开始频繁地跟踪、偷窥珊珊。

别怕这部电影看了半天没看懂 这根本不是一部烂片(5)

带有“性意味”的“偷窥戏”其实很难拍,拍不好,就会给人以一种肮脏、低俗的观感。

但张猛导演却把“偷窥”拍出了一种饶有嚼劲的纯情感

当然,这种纯情感与周冬雨自身的气质密不可分。

五官小巧、清淡,皮肤奶白,胶片质感下,连脸上细小的绒毛都清晰可见。当她望着你,晶莹剔透、惹人怜爱的少女感呼之欲出。

别怕这部电影看了半天没看懂 这根本不是一部烂片(6)

大多数的偷窥与幻想戏码,导演张猛都采用了柔光的方式进行表达,非常日式清新。

别怕这部电影看了半天没看懂 这根本不是一部烂片(7)

而有一场戏,张英雄躲在男厕所,透过玻璃窗偷窥珊珊,玫红色的滤镜暗示此时的英雄内心的燥热与炽烈,以及“性欲”的彻底觉醒。

别怕这部电影看了半天没看懂 这根本不是一部烂片(8)

张英雄对珊珊的感情很复杂,她是他的性启蒙对象,也是陆志强的女儿。

他曾想要通过伤害她去报复陆志强,却因她的柔弱而萌生出一种保护欲。

这种融杂了爱意、恨意,同为弱者的惺惺相惜的复杂情感,既推动了电影情节发展,也为整部电影增添了值得细品的韵味。

导演张猛对于社会现实的洞察力向来敏锐,从关注退休工人处境的处女作《耳朵大有福》,到勾勒东北老工业区衰落状况的《钢的琴》,再到这一次,他把目光投向大都市“年轻世代”的愤怒与迷惘

张猛有着一种骨子里的浪漫,这在文本设计上显露无疑。

《钢的琴》,王千源为了留下女儿,想要通过研读俄国文献,自己来造一架钢琴;

别怕这部电影看了半天没看懂 这根本不是一部烂片(9)

《钢的琴》剧照

《阳台上》,男主角张英雄与梦想做“许文强”的东北打工仔沈重,在一艘废弃的大船上,忘情歌唱粤语歌《浪子心声》。

别怕这部电影看了半天没看懂 这根本不是一部烂片(10)

张英雄与沈重

这份极致的浪漫背后,底色是悲凉。

对于张英雄而言,他心底深处的“英雄情怀”与“美人梦”已然是一地鸡毛。

就像李宗盛在《给自己的歌》中唱的“想得却不可得,你奈人生何。”

真正的生活没有这么多戏剧化的高潮与收尾,也不是所有的情绪能找到出口。

毕竟,把愤怒、疼痛、不甘吞咽到肚子里,并学着与它们相处,才是成长的常态。

把这样一部电影骂成烂片,我绝对不同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