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至和二年,即公元1055年,欧阳修奉命出使契丹。北地朔风,远不及江南温风细雨来的温柔,此时距欧阳修被贬滁州,修建醉翁亭,已过去十年。琅琊山水,早就随着他在不断的贬谪,颠沛,在记忆中慢慢被淡忘。

然而未曾想到,当初意气风发,写下了誉满天下的《醉翁亭记》,成为当时无数文人士子心驰神往的圣地。

醉翁醉里也随他月在柳桥花榭(醉翁醉翁琅琊山水皆似梦)(1)

黄祐二年,即公元1050年前后,时人沈遵在拜读了《醉翁亭记》之后,被文章中的醉翁亭吸引着。当晚连觉都没睡着,第二天便收拾行李出发。游历醉翁亭之后创作了琴曲《醉翁吟》,如同当初的伯牙子期一般,琴音当为知音着弹,这首琴曲便一直作为自己的珍藏,不曾示人公元1055年,在欧阳修出使的契丹的图中,二人不期而遇,沈遵在见到自己的偶像之时,大喜过望,趁着朔风烈酒,二人促膝长谈,夜半浮云遮月之时,沈遵讨来一张琴,趁着酒兴,当着欧阳修的面,亲自弹奏了自己为醉翁亭弹奏的琴曲。

醉翁醉里也随他月在柳桥花榭(醉翁醉翁琅琊山水皆似梦)(2)

我们无法去揣测当时的欧阳修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但是从第二年,欧阳修写给沈遵的诗中,或许能窥得一二,《赠沈遵》:

群动夜息浮云阴,沈夫子弹醉翁吟。
醉翁吟,以我名,我初闻之喜且惊。

宫声三叠何泠泠,酒行暂止四坐倾。

有如风轻日暖好鸟语,夜静山响春泉鸣。

坐思千岩万壑醉眠处,写君三尺膝上横。

沈夫子,恨君不为醉翁客,不见翁醉山间亭。
翁欢不待丝与竹,把酒终日听泉声。
有时醉倒枕溪石,青山白云为枕屏。
花间百鸟唤不觉,日落山风吹自醒。
我时四十犹强力,自号醉翁聊戏客。
尔来忧患十年间,鬓发未老嗟先白。
滁人思我虽未忘,见我今应不能识。
沈夫子,爱君一樽复一琴,万事不可干其心。

自非曾是醉翁客,莫向俗耳求知音。

喜且惊,便足以概括欧阳修当时的心情了。欧阳修又号六一居士,其中便是有琴一张,他是一个会弹琴的人。,“,我初闻之喜且惊”一句,初看极其平淡,然后千载以下观之,当时欧阳修的那种欣喜若狂的心情如在目前,沈遵向他弹奏这首专门为醉翁亭谱写的琴曲的时候,内心是欣喜的。惊的是什么呢?便是沈遵的琴曲,能够完全的将自己当时的心情,还有琅琊的山水通过琴音表现出来。上一个通过琴音结交好友的,便是被传为千古佳话的伯牙子期,此时沈遵创作的《醉翁吟》,也正好戳中了欧阳修的内心。诗的结尾一句“自非曾是醉翁科,莫向俗耳求知音”,也表明了欧阳修对沈遵创作的这首琴曲的赞赏,足见沈遵这首《醉翁吟》创作的高妙。

醉翁醉里也随他月在柳桥花榭(醉翁醉翁琅琊山水皆似梦)(3)

宋代文人琴出现之前,伴随着琴曲填词歌唱的并不多,到了宋代,文人琴的兴起,随之也出现了大量的附和琴曲创作的歌词。欧阳修在听了沈遵专门为自己创作的《醉翁吟》之后,感叹有琴音但是没有好的词作,于是在寄给沈遵的《赠沈遵》一诗的同时,也附上了自己为这首琴曲创作的歌辞:

始翁之来,兽见而深伏,鸟见而高飞。翁醒而往兮,醉而归。朝醒暮醉兮,无有四时。鸟鸣乐其林,兽出游其蹊。咿嘤啁哳于翁前兮,醉不知。有心不能以无情兮,有合必有离。水潺潺兮,翁忽去而不顾;山岑岑兮,翁复来而几时?风袅袅兮山木落,春年年兮山草菲。嗟我无德于其人兮,有情于山禽与野麋。贤哉沈子兮,能写我心而慰彼相思。

通篇骚体,高古淡远,闻着更是如同身临其境,情韵交融。《醉翁吟》本就是沈遵为欧阳修量身创作的琴曲,所有便由欧阳修亲自题词,成就了另一段高山流水遇知音的佳话。

知音之情,相惜之情,本就是历代文人雅士追求的,更何况是出现在自己的身边。于是《醉翁吟》一出,引得天下文人士子,竞相填词附和。王安石,韩绛,富弼等都填过词,但是并没有传世,但是欧阳修的好友梅尧臣一曲仍传于世。


醉翁醉里也随他月在柳桥花榭(醉翁醉翁琅琊山水皆似梦)(4)

这一段的因醉翁亭结下的琴诗相会的佳话,不逊高山流水!

我是洛水琴客,一个专业的古琴文化传播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