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儿童文学家和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和他的亲家公夏丐尊先生,合著过一本教孩子写作文的书——《文心》。
作者说,写作文就是用文字分享我们自己的生活经验,包括描述事物的外部经验和表达感想的内部经验。
如果按这个标准,写作文是一件挺容易的事,无非就是把自己看到和感受到的写出来。
但事实上,很多孩子说得出,却写不出。
作者认为,要想写得出,需养成认真观察生活的习惯和多多阅读,尤其要多阅读那些可以当成“作文模板”的儿童文学。
在选择“作文模板”书时,可以参考这三个标准:
1、孩子感兴趣
2、文字简练,案例多
3、正能量
三个标准中,“文字简练,案例多”蕞重要,文字简练是写作文的基础,案例多则表示可供模仿的部分多。
如果选的是外国作者的书,还需要注意译者,不同译者的翻译水平,差距也会很大。
满足这三个标准的书挺多的,比如我目前在看的《大森林里的小木屋》,译者是大名鼎鼎的马爱农,翻译过“哈利波特”,曾两次荣获国际儿童读物联盟翻译奖。
本书的作者是劳拉.英格斯.怀德,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
劳拉奶奶,出生于1867年的美国,当时南北战争刚结束不久,各地掀起西部拓荒热潮。
劳拉奶奶的爸爸,也加入了拓荒大军,带着家人,热血沸腾地跑去了威斯康星大森林,当时劳拉才两岁多点。此后十来年间,爸爸带着家人辗转好几个地方,足迹几乎遍及美国西部。
劳拉奶奶65岁那年,开始写自己的童年故事,这一写一发不可收拾,噼里啪啦,一口气写了九本,构成了一个“小木屋”系列。
这本《大森林里的小木屋》是“小木屋”系列中的第一本。
书中以幼年劳拉的视角,描述了一家人在大森林里的四季生活、不同季节的风景,以及在大森林里遇到的各种奇闻轶事,整本书几乎都在写具体的事物。
接下来看看《大森林里的小木屋》符合“作文模板”书的三个标准。
一、孩子感兴趣——有兴趣才能读下去
大森林里有很多有意思的事,比如有一次劳拉的爸爸看到一只熊在吃空树洞里的蜂蜜。爸爸故意闹出很大动静,赶走了大熊,然后跑回家拿走了所有的盆盆罐罐,等回来时,所有的盆盆罐罐都装满了蜂蜜。
大森林里,更少不了动物,尤其是各种凶猛的动物,这些都是孩子感兴趣的部分。
比如给牛挤奶时撞见大黑熊,在溪边差点被大花豹吃了,踩到黄蜂窝被盯得全身都肿起来了……
这些有趣惊险的故事,会吸引孩子们,一页接一页读下去。
这本书还有个大福利——每一页都有色彩丰富、妙趣横生的配图,它们出自安野光雄之手,一位拿奖拿到手软的图画书作家。
二、文字简练,案例多——文字有魔力
书中占比蕞多的内容,就是劳拉描述自己看到的森林、爸妈在做的事,这些都属于“外部经验”,我们看看劳拉是怎么描述的。
“过了一会儿,阳光洒进树林,空气变得晶莹剔透起来。树干之间横着一道道长长的、橙黄色的光柱,雪被染成了淡淡的粉红色。雪堆的曲线、雪地上的辙印都有着细长的蓝色阴影。”
看,这段阳光下的雪林描述,没有一个高深的词汇,也没有长长的形容词,只是如实描述,却很吸引人。
书中类似的描述很多,再来看一个:
“洋葱都用茎叶编成了长串,挂在阁楼里。边上是用绳子绑在一起的一串串红辣椒。南瓜和笋瓜放在阁楼里,堆成橘红、鲜黄和碧绿的小堆。”
有没有发现,作者很擅长用简练的文字制造画面感,这样的文字,很值得拿来模仿。
三、正能量——因为爱和乐观,苦日子也不苦
不同的文字,携带的能量也是不一样的。
孩子看的书,须有其正面意义。
劳拉一家的拓荒生活,其实是很辛苦的,你想想,小木屋盖在大森林里,方圆十来公里没有邻居,入夜后只能听到呼呼的风声和狼的嚎叫,有时候,还有凶猛的动物在小木屋外面晃悠。
这还不算最辛苦的,更辛苦的是,爸爸妈妈需要靠自己的双手,一寸一寸开荒土地,稍有懈怠,就被植物重新占领。
每天从早忙到晚,冬天又那么长那么冷。
但劳拉的爸爸妈妈丝毫没有抱怨,他们乐在其中,还用乐观和幽默感染着孩子们,在每个寒冷冬夜,爸爸会坐在炉火前给家人拉小提琴、唱歌。
《大森林里的小木屋》,虽然适合当成“作文模板”来读,但在给孩子看时,不要过于刻意,不用强迫孩子划好词好句、写读书笔记什么的。
以兴趣为导向,孩子愿意读就可以,好的书,自己会说话。
阅读就像吃饭,每天正常吃,吃得健康,身体自然会慢慢长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