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中的育主要来源于家庭教育,是孩子性格,格局和世界观等素质的培养和建立每个孩子内心都有爱心和英雄情结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让孩子认识到他的责任和价值,最大程度激发其内在英雄情结和前进动力(内驱力)以合理方式调动和提升孩子的内驱力后,努力学习就自然而然了,所以家庭教育中如何调动孩子内驱力是关键,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家长怎样做孩子才有学习的内驱力?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家长怎样做孩子才有学习的内驱力(如何调动孩子的内驱力)

家长怎样做孩子才有学习的内驱力

教育中的育主要来源于家庭教育,是孩子性格,格局和世界观等素质的培养和建立。每个孩子内心都有爱心和英雄情结。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让孩子认识到他的责任和价值,最大程度激发其内在英雄情结和前进动力(内驱力)。以合理方式调动和提升孩子的内驱力后,努力学习就自然而然了,所以家庭教育中如何调动孩子内驱力是关键。

情景描述1(孩子3-6岁)

——从超市购物回来后,妈妈拿着一小袋子物品问孩子“宝贝,你能帮帮妈妈吗?妈妈胳膊有点疼”;若孩子顺利完成任务,妈妈及时表扬孩子“谢谢儿子,你太厉害了。有本事了能帮助妈妈了,瞧妈妈胳膊今天都没有疼,否则没有你的帮助,妈妈胳膊就会很难受呀。”

——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后,妈妈表扬说“爸爸回家做饭,妈妈打扫卫生,宝宝负责倒垃圾,哇,我们每个人都是棒棒的爱心成员,谢谢你儿子,也谢谢爸爸。”

——小区遛弯时看到打扫卫生阿姨,妈妈说“特别感谢这些保洁阿姨们,你看她们把我们小区打扮得多漂亮,快跟阿姨说声谢谢。阿姨累了也饿了,把你的饼干给阿姨一块吧”。

目的是让孩子能够看到别人的辛苦,让孩子体会由于他当下行为而减轻他人痛苦所带来的内心愉悦感

情景描述2(孩子7-12岁)

——孩子在学校担任班干部,经常要牺牲休息时间为老师做事,孩子会有抱怨。 “妈妈理解你很辛苦,老师同样也知道你付出了很多。可老师们不比我们累多了吗?她也有孩子需要照顾,还要给你们上课,回家还要做饭。你帮帮老师做事情,老师就会轻松些呀。老师把大部分班里工作交给你而不给其他同学做,是因为老师知道你不像其他同学那样,敷衍了事,总是很认真完成老师交给的工作,老师也特别欣慰有这样踏实肯干的学生帮她一起做事情。如果你做老师是不是也高兴身边有这样踏实肯干的好学生呀?”

——炎热夏季中午,看到路边干活的农民工。妈妈跟孩子说“叔叔们特别不容易,他们可能是小时候没有好好学习,所以现在很辛苦做活。妈妈好心疼这些叔叔们,哎,儿子,你长大后有没有办法,能帮帮这些叔叔啊,让他们生活得轻松些?”(家庭要时时不忘提点孩子内心的英雄梦,让孩子体会为别人奉献的自我价值)

目的是让孩子树立较长远目标。时时提点他别人需要他,社会需要他,国家需要他。让他明白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尽可能激发内心英雄梦,那么孩子努力向上、拼搏加油、好好学习就自然而然了。

情景描述3(孩子12岁后)

——2018年12月1日,孟晚舟在加拿大温哥华被捕。与孩子聊“我们国家遭受的苦难太多了,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外国就是看着我们软弱,欺负我们让我们各种赔款和割让土地,中国这么些年卧薪尝胆慢慢发展起来了,他们就又眼红了。爷爷奶奶他们那一辈苦苦经营吃不上饭;爸爸妈妈这一代改革开放,吃穿不愁了;你们这一代可要好好学习,掌握国际新技术,不要让外国这么轻易地拿捏我们。每代人有每代人的历史使命,爷爷奶奶一代是打仗,国家安定;爸爸妈妈一代是经济发展;你们这一代的历史责任是国家强盛,国家未来如何就靠你们了”

——2019年美国打压华为公司,“任正非爷爷真是好样的,45岁创业,华为也仅仅是个民营企业,却发展的让美国倾国家力量来打压和压制它。当今社会互联网IT大咖很多很多,但我认为只有任正非这样的人才可称得上国家脊梁。因为任爷爷不是那种追逐短期财富的人,而是深谋远虑,所做事情都是为国家和社会长远考虑,也只有这种人才能发展长久也值得我们尊重,社会上这种创业者多了,我们国家才能更好,任爷爷是我们的榜样。”

——2021年5月22日,袁隆平去世。“倾尽一城花,只为送一人”,电视新闻报道中大家对袁隆平院士的缅怀感人至深,群众自发排队几公里雨里送别,可谓感天动地。与孩子讨论“袁爷爷从事的是农业,关乎所有人的饭碗,所以大家都很感激他,包括世界上其他国家。而且袁爷爷从来都没有专家或教授架子,感觉就是一个老农民,言谈举止之间非常接地气,远比那些没有功绩只有所谓名利的专家们来的贵气。袁隆平爷爷的这种只做事不图名的人格魅力才会引发民众自发缅怀万里送行的感人场景,百姓心中是明亮的,知道谁伟大谁值得尊重,人活成这样就值了。”

——2021年日本奥运会上多次出现00后的冠军(儿子是01年生人),看着电视与儿子说“孩子,你们的时代来了,社会和国家需要你们来登台支撑了。”

——周末孩子在家里学习,拍拍孩子肩膀“看到你们如此,我就觉得国家有希望了”

总结:幼儿心中妈妈是重点,能帮到妈妈会大大激发孩子自信心和英雄情结;孩子上小学后,家长要将孩子这种爱心由家人延伸到身边人,再次激发孩子责任感;中学后家长要时时以社会话题将孩子提升其责任感和使命感,让孩子在次次交流中意识到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和如何实现自我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