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俄乌之间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俘虏交换。

原本是双方各归还110人,但据俄外交部称,其中有2名乌克兰女性被选出时主动拒绝了参与战俘交换,她们希望留在俄罗斯,因而最终回到乌克兰的,是108人。

战争方式正发生颠覆性变化:当代战争为何不再强调(1)

“回家”的乌克兰战俘,她们大多都是女性

结果,就有网友发出了疑问。

要知道,同属“战斗民族”的乌克兰和俄罗斯,在他们的文化中,曾经极度鄙视投降行为。战斗到最后一刻和敌人同归于尽,才是一名军人身陷绝境之时,最光荣的选择。

甚至在某些特定时代,曾经出台过一些异常严苛的法令。比如,卫国战争初期,面对德军“闪电战”,苏军大规模成建制投降的不利环境,1941年8月颁布的第270号命令。

战争方式正发生颠覆性变化:当代战争为何不再强调(2)

这个命令的中心思想是——任何开小差或是向敌军投降的官兵,都将被认作叛国行为。

其中有一条是——

陷入敌人包围的各单位和部队应义无反顾地战斗到底,用生命保护自己的装备。

显然,在那段岁月里,工业生产能力已经接近极限的苏联,有些时候,东西甚至比人命更值钱。

还有下面这段话,后来被很多西方电影用作了“黑”苏联,特别是苏军政工人员的素材:

......如果被敌人包围,那么每个军人都要战斗到底......如果官兵不组织抵抗,而是选择投降,那么可以从空中或地面采取任何手段除掉他们。

同时,向敌人投降的官兵家属将被剥夺所享受的国家公民权利。

整个270号命令,用斯大林他老人家自己的话,可以总结为——“我们苏维埃只有烈士,没有俘虏和逃兵”。

而且,斯大林自己也实践了这句话,他的长子雅可夫在1941年的斯摩陵斯克战役中被德军俘虏,给关进了集中营。

斯大林核实情况后,立马按规定把自己的儿媳作为“投敌者家属”流放到了西伯利亚劳改营,后来还拒绝了德方用保卢斯元帅换雅可夫的提议——“我不会用一个将军来换一个士兵。”

战争方式正发生颠覆性变化:当代战争为何不再强调(3)

雅可夫被俘时的历史照片

而且,上述“被俘耻辱观”在东亚,也非常流行。

比如咱们的儒家文化圈,向来特别看中舍生取义的选择,作战被俘往往会与“不忠不义”挂钩。

比如,西汉名将“飞将军”李广的孙子李陵被俘后,汉武帝决定诛杀其三族(母亲妻子和弟弟),结果司马史公在朝堂之上为李陵的家属说了些求情的话,自己竟然也惹祸上身,遭遇了极为残忍的宫刑。

要知道,选择投降之前,李陵也是尽了全力的。

在没有任何援军的情况下,李陵率领五千步兵与数万匈奴骑兵激战了八天八夜,终究还是力竭被擒。绝境之下,李陵为了保全手下兄弟们的生命,只好无奈投降。

即便如此,他的选择,在当年仍旧被认为是不可接受的“巨大耻辱”。

战争方式正发生颠覆性变化:当代战争为何不再强调(4)

很明显,无论是俄罗斯/苏联,还是东亚的中日韩,这些国家的政体,一直属于大政府、小社会的模式,历史上经历过很长时间的集权政治统治岁月。

这种环境下,主流社会的价值观念,往往更注重整体利益,相对轻视个体存在。人们总会被从小教育,要为了大我牺牲小我;为了大家只能牺牲小家的,这才是最高尚的选择,否则就成了叛徒、罪人。

而且,它们跟周边国家的战争基本都是你死我活的性质。很多时候,对手还往往有屠城的习惯,一旦被俘后什么待遇,也就不言而喻了。

战争方式正发生颠覆性变化:当代战争为何不再强调(5)

反倒是中世纪曾经流行过“骑士赎金”操作的欧美国家,对军人投降的接受度比较高。

比如,当年的日本投降仪式上,美军就专门邀请了几名经历过“ 巴丹死亡行军”的战俘参加,他们与那些在正面战场上对敌战斗的官兵们,一同被视为了国家英雄。

下图麦克阿瑟身后这位看起来很瘦弱的军官,是菲律宾战役中被俘的美军少将乔纳森·温赖特,他曾经在战俘营里被日本人折磨了近三年。

战争方式正发生颠覆性变化:当代战争为何不再强调(6)

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东斯拉夫民族和东亚各国,也开始渐渐地淡化了“被俘即巨大耻辱”的观念。

究其原因,除了前面讲的那些文化理念和社会传统的更新,还有一点客观原因也不可忽略——近现代战场上各国军人的行为取向,还往往跟其工业化程度和国防能力有关。

曾经一度,西方的工业能力遥遥领先,这样的话,在其战斗力的组成方面,军备和物资补给就会占到很大比例。

那么,火力和物资耗尽之时,战斗力就会骤降,可以被视为丧失抵抗能力了。

战争方式正发生颠覆性变化:当代战争为何不再强调(7)

美军一个强大之处,就是完善的后勤体系,要想把他们打得弹尽粮绝,也很不容易

最典型的,可以看看美军的“战斗条例”,对于美军而言,只要全部满足以下四点,就可选择投降:

1.行动失败,且无法成功突围;

2.武器弹药耗尽,且无法补给;

3.饮水食物耗尽,且无法补给;

4.通讯完全断绝,且无法恢复。

相反的,则是卫国战争初期的苏联,在大片工业基地被德军闪电般占领后,苏军中一度出现了“装备补给”比人命还要“宝贵”的局面。这样的情形下,人力就占了战斗力比重的大部分。因此,他们总是得打到命都没有了的境地,才算消耗殆尽了战斗力,否则就等同于触犯了“270号命令”。

还有咱们的抗日战争,战斗力中人的占比甚至远高于苏军,同样面临着“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民族存亡关头,“被俘即耻辱”的观念曾经深入人心。

战争方式正发生颠覆性变化:当代战争为何不再强调(8)

不过,即便是素来被认为爱投降的美军,也是不允许随意放弃战斗去做俘虏的。

根据《美军成员行为守则》,投降也要坚持原则和底线,按美军自己的“规矩”做战俘。

其中一条就是,做“战俘”时,必须要时刻以军人身份严格要求自己,上级需继续管理自己的队员,下级也要服从长官的指令,不可伤害战友,并尽力团结其他我方战俘。

If I become a prisoner of war, I will keep faith with my fellow prisoners. I will give no information or take part in any action which might be harmful to my comrades. If I am senior, I will take command. If not, I will obey the lawful orders of those appointed over me and will back them up in every way.

受审时,只能提供姓名、军衔、社会保险号码、出生日期,要尽己所能拒答其它问题;拒绝做出任何背叛声明等等。

而对于违反“战斗条例”和《美军成员行为守则》的投降行为,美军也是要按照相关规矩,上军事法庭问罪的,同样会受到一致的鄙视。

战争方式正发生颠覆性变化:当代战争为何不再强调(9)

2016年,美军小艇上对伊朗革命卫队下跪的10名官兵,因为没有上级指令,擅自投降,回国后都受了处罚


随着时间的推移,相对以往,无论是东斯拉夫民族还是东亚国家,对俘虏的宽容度和接受度,都在逐渐提高。

很显然,这种变化,就跟上述国家和地区的工业化、现代化程度明显提高有关。

老早前,在那个军备不占优势还想打赢的时代,军人们主要是要靠玩命血拼的。身处这种客观劣势的环境,在某些极端时刻,与敌人同归于尽就成为了一种“高效率”的杀伤利器。

而如今,战场的胜负,已经不完全由人数的多寡决定,在其战斗力的组成方面,科技和工业相关的东西,占比越来越高。

很多时候,战争的形式都是远程精确打击为主,可能敌人还没见着几个,胜负就出了分晓。

战争方式正发生颠覆性变化:当代战争为何不再强调(10)

即便打巷战,多数情形下,也并非要面对面的拼刺刀了

也正因如此,各国对于“失去进一步抵抗的可能,弹尽粮绝后选择投降”的行为,开始表现出了越来越多的认可和宽容。

更何况,很多时候,那些换回的俘虏,也自带一定的军事和情报价值。

比如,这次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大规模换俘,双方都有自己的关注点——俄军需要资深飞行员归队;乌军则非常重视亚速钢铁厂俘虏们的战斗经验,他们可以回来充当新兵教官。

战争方式正发生颠覆性变化:当代战争为何不再强调(11)

110名俄军战俘相互搀扶走下飞机,精神头远不比那些乌军女战俘

不过,相对于欧美世界,如今的战斗民族在深陷绝境之际不愿被俘,主动选择“同归于尽”的现象仍旧还是要更常见一些。

最后,讲两个近些年的例子。

2018年,叙利亚战场上,俄罗斯飞行员罗曼·尼古拉耶维奇·菲利波夫少校驾驶苏-25战机被击中,弹射跳伞后,不幸落入了恐怖分子武装的控制范围。

战争方式正发生颠覆性变化:当代战争为何不再强调(12)

菲利波夫少校生前工作照

虽然菲利波夫少校立即联系上了周边的俄空军基地,但搜救小组飞抵他所处的坐标位置,还要再花上40分钟左右的时间。

根据后来流传出的模糊画面显示,陷入恐怖分子的团团包围后,单枪匹马的菲利波夫拒绝了专门翻译成了俄语的招降喊话,打光了随身的弹夹,又开始用手枪自卫。

随着敌人慢慢进行合围攻击,包围圈越来越小,当恐怖分子将他团团围住企图活捉之际,菲利波夫拉响了光荣弹......

菲利波夫牺牲时年仅34岁,被追授为了“俄罗斯英雄”。

战争方式正发生颠覆性变化:当代战争为何不再强调(13)

紧接着,俄罗斯就对该地区进行了精准轰炸,这队恐怖分子武装被团灭。

后来,俄联邦政府给菲利波夫举行了国葬,普京总统亲自出席。在放送歌曲《多想活着》的时候,俄高层领导们无一不潸然泪下。

战争方式正发生颠覆性变化:当代战争为何不再强调(14)

战争方式正发生颠覆性变化:当代战争为何不再强调(15)

第二个,发生在乌克兰战场上。

2022年3月,顿巴斯前线,俄空降兵第247近卫空降突击高加索哥萨克团上尉,努尔马戈梅德·加吉马戈梅多夫在身负重伤之际,仍坚持战斗,最终拉响“光荣弹”,与围攻他的乌克兰新纳粹武装分子一起同归于尽。

此时,距离他当上爸爸,还不足一个月。

战争方式正发生颠覆性变化:当代战争为何不再强调(16)

努尔马戈梅德·加吉马戈梅多夫

两周后,普京总统亲自宣布追授加吉马戈梅多夫“俄罗斯英雄”称号,并就他的“壮烈事迹”发表了一番激情讲话,称赞这位“俄罗斯英雄”是全俄族民族团结报国的典范、俄罗斯军人的榜样。

而这位“俄罗斯英雄”,其实并不是俄罗斯族,他来自于俄联邦境内达吉斯坦自治共和国,是一名拉克茨族的穆斯林军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