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电视剧《小欢喜》火了,大家都觉得太过于真实,剧中的父母完全就是所有父母的影子,剧中的方圆童文洁的“虎妈猫爸”式家庭教育方式也广受大家的关注。

近年来,随着女性社会地位和家庭地位的提高,妈妈的角色已经从传统的“慈母”转化成了雷厉风行的“虎妈”,父亲也不单单是严厉的形象,变成了与之相对的“猫爸”,从近年来广受关注的《虎妈猫爸》、《小别离》到现在的《小欢喜》,“虎妈猫爸”的设定似乎替代了传统的“严父慈母”,更为大家所接受。

那么,“虎妈猫爸”真的比“严父慈母”好吗?这种家庭教育的分工方式真的有利于对孩子的教育吗?其实在我看来,并非如此。

不论是传统的“严父慈母”还是现在转变的“虎妈猫爸”,都是换汤不换药的“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的“脸谱式”育儿方法。其目的都在于树立一个绝对威严的形象,用“打一巴掌给个甜枣”的方式,利用孩子的惧怕、内疚的情绪让孩子听话和服从。

虎妈猫爸家庭教育(虎妈猫爸or严父慈母)(1)

“脸谱式”育儿的负面影响

1、影响亲子关系的建立

“脸谱式”育儿在于家庭中总有一方是扮演严厉的角色,一方是以慈爱的形象出现,这种长期的“角色扮演”,会让孩子形成一种刻板的印象,让孩子因为紧张恐惧从心理上拒绝强势的一方,从而造成对父亲或母亲的疏离。

我先生就是很好的例子,因为是男孩子,从小比较淘气,家里就一直贯彻着“严父慈母”的政策,父亲对儿子的管教从不手软,动辄打骂,而母亲除了事后安慰,别的也做不了什么,于是形成了父子严重疏离的紧张关系,由小时候的惧怕到长大后的排斥反叛,以至于成年后就只想着怎么远离父亲,一年到头都不愿回一次家。

在电视剧《都挺好》中,苏明玉也是因为母亲的严厉加偏心和父亲的软弱,一直只想逃离母亲,甚至到母亲去世都无法原谅母亲,而母亲对她心理的伤害,用尽各种方式都无法治愈。

家庭教育的关键在于良好的亲子关系的建立,如果因为“管教”方式不恰当影响了亲子关系,动摇了家庭教育的基础,甚至给孩子心理带来伤害,这是得不偿失的。

虎妈猫爸家庭教育(虎妈猫爸or严父慈母)(2)

2、教育达不到预期效果

“红白脸”的育儿方式,在于一方严厉的管教孩子,一方充当“和事佬”,拆对方台,安慰孩子。这种不一致的态度会让孩子内心充满矛盾和混淆,不能明辨是非,不知道该听谁的。

比如妈妈明令禁止孩子不能多吃零食,而爸爸总是跟孩子说:“没事,我们偷偷吃,不告诉你妈。”爸爸对孩子贪玩不写作业严加管教,妈妈却在一旁打圆场:“小孩子嘛,贪玩一点也没什么的。”

父母在对待孩子的标准、态度总是不一致,长此以往,孩子会失去分辨对错的能力,无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是非观,孩子从最初的迷茫、矛盾转变为偏向对自己有利的一方,这时,再对孩子实施管教,孩子非但不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还会把虎妈严父放在敌对的一方。

虎妈猫爸家庭教育(虎妈猫爸or严父慈母)(3)

3、不利于孩子人格的培养

少年时期正是孩子人格的养成时期,心理咨询师左飞提出:“从某种程度上将,父母如何在孩子面前表达自己的教育理念,决定了孩子今后的人格发展。”

孩子长期处于父母“红白脸”的教育中,基于父母双方的力量,要么会在父母截然不同的态度中形成“墙头草”、两面派”的圆滑世故,面对父母或其他人毫无原则,以“利己”为最,两面讨好,见风使舵。

如果一方特别严厉,孩子甚至会因此出现“权威恐惧症”,由于孩子对严厉方的权威产生恐惧,会本能的对权威采取回避的态度。这种恐惧不仅对于家长,甚至会延伸至老师、长辈、领导具有权威的人身上,因此形成唯唯诺诺、自卑胆小的性格。

如果宠爱方占优势,孩子也会利用这一点,不断突破家长的底线,恃宠而骄,在家长双方的“拉力赛”中,要么更加骄纵跋扈,要么更加叛逆执拗。

虎妈猫爸家庭教育(虎妈猫爸or严父慈母)(4)

什么才是最好的教育模式?

1、树立原则,保持对孩子态度的一致性

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要设定统一的原则和底线,这不仅只要求孩子听话懂事,也要求父母双方在对待孩子的态度上保持一致性。

  • 不同家长对孩子行为态度的一致性:比如对于孩子玩手机这件事,不能妈妈明令禁止不许玩而爸爸却毫不在意,这样不一致的态度,就算妈妈再严厉也只能教会孩子,在爸爸面前可以玩手机。起不到教育作用。
  • 同一家长对待孩子态度的一致性:无论是爸爸或者妈妈,在对待孩子上都要有自己的原则,比如孩子做错了事,在家就可以管教,在外面基于面子就装作没看见,或者今天不允许孩子饭前吃零食,明天有允许了,这样,如论你是严格还是宽容,都是自我矛盾的管教态度。

只有保持态度上的一致性,才能让孩子明白是非对错,确定父母的真实意图,树立正确的规矩观念,父母也能更好的达到对孩子的教育效果。

虎妈猫爸家庭教育(虎妈猫爸or严父慈母)(5)

2、正确理解“权威”与“宽容”

好的教育都是“宽严并济”的,但却要以正确是方式树立“权威”,实现“宽容”。

康德在《论教育学》中提到:

“呵斥只会让他们变得畏首畏尾,他们会在别人的目光下不知所措,并尽量躲避,这就会使孩子产生拘谨和一种有害的隐瞒,使他在本来能够请求的地方也不敢要求,不是坦率的说出应该说的东西而是隐瞒自己的想法,总是表现的和实际的不一样。”

所以,父母的权威,不能通过严厉的“训斥”建立,通过这些方式得到的“顺从听话”,并不是孩子真正的听话,得到的只是孩子为了避免训斥而刻意的隐瞒。

同样的,“宽容”也不是以一味的溺爱、顺应来获得孩子的认可,而是要“爱子有度”,以温和的态度,坚定的原则接纳孩子的情绪,让孩子感受到爱的支撑。

父母应该树立的“权威”和“宽容”,是在和孩子在互相平等、互相理解的基础上,正确的进行引导,父母理解并接纳孩子的行为、情绪,对孩子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而孩子因为信任、敬仰父母自然而然产生尊重,愿意接受父母的建议。

虎妈猫爸家庭教育(虎妈猫爸or严父慈母)(6)

3、就事论事,统一“战线”

孩子难免犯错,需要家长及时的批评和引导,在对待孩子的错误时,要注意就事论事,不轻易恐吓孩子或给孩子打上标签。

比如孩子考试没考好,妈妈会说:“你就是笨,这么简单都做错了,看你爸爸回来怎么收拾你!”

这样就直接给孩子打上了“笨”的标签,还把爸爸拉到了让孩子恐惧的一方,不仅没起到教育效果,反而让孩子处于紧张的状态,不如直接就事论事:

“这次没考好,我们一起看看是哪些题做错了,然后修正一下,争取下次不犯同样的错误。”

而在对待孩子时,父母双方也要统一教育目的,不要互相拆台。即使有不同意见,也不要当着孩子的争执,以免引起孩子的迷茫,降低父母的权威和教育的效果。

虎妈猫爸家庭教育(虎妈猫爸or严父慈母)(7)

无论是什么教育模式,父母的本意都是为了孩子好,但教育不能以简单粗暴的方式来解决,也要讲究方式方法,管教和爱并不冲突,我们需要做的是在两者之间找到最优的平衡点,为孩子提供更有利于身心健康的家庭教育环境。

如果你觉得本文对你有帮助的话,欢迎收藏,评论,或转发、分享让更多的朋友看到。如果有其他育儿问题,可以点击关注呵呵妈,更多育儿知识持续更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