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篇57的注释(创造者和维持者)(1)

试想想一个繁忙的都市象纽约、伦敦或东京,住着千百万的人口。他们需要一些综合的组织来管理供水部门、房屋部门、食物供应部门,和所有其它重要的服务部门。我们再想想,神要管理我们所居住的这个世界,岂不是複杂得多吗?祂要面对为受造万物供应水源的问题。还有一件极繁複的计算工作,就是为人类、走兽、飞鸟和鱼类供应食物。此外,还有提供住屋和荫庇之所的问题。想到神是这广大之自然世界的创造者和维持者时,我们能不心生敬畏吗?

一○四1~3 这位不知名的诗人振奋起全人来称颂耶和华的时候,他对神作出伟大的描述;这描述必定给大画家米开兰基罗不少的灵感。我们必须看本诗篇为比喻的语言,因为人类并不能用有限的语言来形容这位不可见的神,也不能尽诉祂无穷无限的伟大。

诗人站立、凝视和惊讶,大声呼喊说:“耶和华我的神啊,你为至大!”跟着他描述神显现的细节。神以难以言喻的光芒和威严为衣服。祂披上亮光,如披外袍;这是象征祂绝对的纯淨和公义。祂在大地之上铺张众星和穹苍,如铺幔子一样——这工作的广大使人吃惊。那大地之上稀薄的云层形成基础,有天上的柱子立在其上。云彩在天空疾行,是耶和华的车辇,乘着风的翅膀而行。

一○四4 以风为使者,以火燄为僕役(或作:祂使祂的天使成为灵,祂的僕役变成火燄)。在希伯来文里,风和灵是同一个字,另一个字有天使和使者的意思,所以这句可以译作:“祂使风变成祂的使者,使火燄变成祂的僕役。”这翻译跟上下文自然地配合,但希伯来书一章7节引述本句时,採取传统的翻译。(翻译作希腊文时同样有双重的意思,因此这问题在两约中都存在。)

一○四5~9 我们进一步查看这诗篇的时候,显然是再体验创世记第一章创造的日子,纵然有些创造日并没有明显地提到。在这里,诗人为了神给祂所造之物——尤其是人类——作出的安排而感到惊讶。首先,他回想神怎样在看不见的根基上造成这地,这地是稳固不动摇的平面,可供生物居住。最初,整个地面都有深水遮盖着,水的深度甚至高过山岭。在第三日,神说:“天下的水要聚在一处,使旱地露出来。”(创一9)众水马上匆匆地后退。诸山和诸谷出现在神预先为它们安排的地点。众海洋都有清楚的界限,使它们不会涌入干地。

一○四10~13 跟着,神那了不起的供水系统便开始运作。泉源开始大量地把水抽出来。河流循着山势向下流,流进山谷和低地,最后流入大海。自那时起,野地的走兽便在这些小溪、河流和湖泊找到水喝。飞鸟在水边的树上找到结巢的地方。供水系统的另一部分是雨。正如以利户指出,神“吸取水点,这水点从云雾中就变成雨。云彩将雨落下,沛然降与世人。”(伯三六27,28)这庞大的洒水系统浇灌山岭的时候,地就因神的灌溉计划而得着丰足。

一○四14,15 下一个是供应补给的部门。祂大量提供菜蔬,有草给六畜吃,有五穀供人种植,这五穀可作人类自己的食物,也可作牲畜的饲料。在一个缓慢、安静的神境里,食物从地里生长出来。葡萄的甜汁经过一个奇妙的化学过程,变成了酒;人喝了酒就心得喜悦。橄榄出产金黄色的油,橄榄油有广泛的用途;是既健康,又美味的产品。从五穀可造成米粮,是人类生命的支柱,且能给他们劳动工作的力量。

一○四16~18 森林里佳美的树木从地里吸收数以吨计的水;黎巴嫩的香柏树自然地生长,毋须人类来种植。这些树木为雀鸟提供住所。例如,鹤以松树(可能指杜松或柏树)为它们的房屋。高山为野山羊提供理想的避难所,岩石是沙番的藏身之处。

一○四19~23 生命既是按时循环运转,宇宙间必须有一些计算时间的方法。因此,神安置月亮在天上划定月分,日头好象有知觉的一样,知道何时沉落,划定一天的终结。日夜定期的交替,对动物和人类都有好处。在黑暗的掩护下,林中的百兽都出来觅食。早晨来临的时候,它们便窜回安全的洞里。但人却出去作工,利用有日光的时间多作生产的劳碌。

一○四24~26 神所造的多样化令人吃惊。“设计出这一切的是何等的智慧。”(诺克斯译本)遍地满了神的造物,祂却极细緻地关怀每一个。海里充满大小的活物,从微小的浮游生物到巨大的鲸鱼都有。第26节提到的船,似乎跟这活物的讨论脱了节。有人认为那是指海怪(创一21),但这里所写的确实是船。(在同一节的)鳄鱼可能指鲸鱼或海豚,它们都喜欢在海中游泳嬉戏。(参看约伯记第四十一章的注释和评注。)

一○四27~30 所有的活物都倚靠神按时供给食物,纵然他们不一定意识到。神供应食物的时候,它们便拾起来。神张开手,它们便饱得美食。在第13节,土地因神降雨的工作而饱得浇灌。在第16节,树木都满了汁浆。而在这里,所有的活物都得着饱足。在神的定例里,一个不能逃避的事实是,这个世代要被死亡击倒,另一个新的世代起来,取代它的位置。动物死的时候,无论是受袭击还是因年老而死,神都好象掩面不顾一样。但当他们倒下和归于尘土的时候,神又差遣祂的灵,使地面住满新一代的生物,好象一个新的创造一样。一方面,地面有不断的损耗,另一方面,地面持续地更换为新。

一○四31,32 本诗篇以原始的创造来开始,来到结束时,是一个祈求这地能享受黄金时期的祷告。诗人盼望在这黄金时期里,罪的破坏得到抑止,耶和华因祂的伟大和美善被尊崇和得荣耀:

他(诗人)渴望能看见一切得到恢复、复原,看见自己和一切神的造物,是洪亮之和声的各部分;看见一个新的安息日破晓,那是神的安息。在其中,神要喜悦祂自己所造的,祂所造的也在祂里面得欢喜。整个宇宙成为了圣殿,里面充满讚美之歌。70

至于耶和华,诗人祷告、盼望祂的荣耀存到永远,并且祂要喜悦自己所造的——这位伟大的神,只要祂看地,地便震动;祂摸山,山就冒烟,火山随之爆发。

一○四33~35 至于他自己,这位敬神的作者决意要一生唱颂他的神。他盼望耶和华以他的默念为甘甜,他自己在耶和华里面也找到真正的喜乐。至于那些破坏神之创造的罪人,他认为他们应从世上消灭。神已经作出这个判决,所以他的祷告是符合神旨意的。至于我们,我们确实可以跟他一起唱颂最后的讚美之歌:我的心哪,要称颂耶和华!你们要讚美耶和华!

来自马唐纳注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