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苏轼历来以豁达著称,并以其豁达的人生风格影响着后世的文人和文坛。值得注意的是,苏轼的豁达不是消极避世,更不是玩世不恭,而是以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积极入世,去实践他济世安民的理想。简单来说,就是苏轼始终能以宽广的心胸坦然面对一切坎坷,并能在坎坷中找到生活的乐趣和希望。这也是苏轼深受世人敬仰和喜爱的地方。

说明苏轼乐观豁达的诗句(苏轼很豁达的一首词)(1)

那么苏轼的豁达是如何形成的呢?这就要从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的“乌台诗案”说起。当时刚任湖州知州的苏轼,给宋神宗写了一封《湖州谢表》。不料却因表中“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等话,被新党利用,说他讽刺政府,莽撞无礼,对皇帝不忠,死有余辜。于是上任才三个月的苏轼便被御史台的吏卒逮捕,这就是北宋著名的“乌台诗案”。

说明苏轼乐观豁达的诗句(苏轼很豁达的一首词)(2)

好在宋太祖曾定下不杀士大夫的国策,加上许多元老劝谏神宗不要杀苏轼,苏轼才躲过一劫,被贬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但这个职位一无实权,二还要受当地官员的监视。所以刚到黄州的苏轼,一度心灰意冷。但此次打击,也成了苏轼一生的转折点。在黄州,苏轼不仅先后写下了名作《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最终还形成了豁达的性格。

说明苏轼乐观豁达的诗句(苏轼很豁达的一首词)(3)

那么如何像苏轼一样豁达呢?这就需要我们从苏轼的作品中一探究竟。《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正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期创作的一首词,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这首词所展现的就是苏轼豁达的人生态度,以及一种超旷的精神世界。尤其词中“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这2句话,细细品读并牢记,可使人心胸一天比一天宽广。下面我们便来具体看看苏轼这首《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说明苏轼乐观豁达的诗句(苏轼很豁达的一首词)(4)

词的开篇“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主要是记叙了苏轼夜晚在东坡雪堂开怀畅饮,醉后返回临皋亭的情景。乍一看,这两句只是点明了夜饮的地点和醉酒的程度。但其实还透露了苏轼被贬黄州后处境的艰难,生活的困苦。因为苏轼被贬黄州后,一直住在城南长江边上的临皋亭。后来才有机会在不远处开垦了一片荒地,名为东坡。也有了一座小屋,即东坡雪堂。

紧接着的三句“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便是苏轼回到住处门口时的情景。即家童鼾声如雷,怎么敲门都不应,只好拄杖伫立江边聆听江水奔流的声音。对于一般人来说,遇到这种情形,要么敲到门开为止,要么心情不好,郁闷的寻它处歇息。但从苏轼“倚杖听江声”来看,他是坦然处之,也就是展示了豁达的态度。

说明苏轼乐观豁达的诗句(苏轼很豁达的一首词)(5)

但苏轼的心境终因江声而不平静了起来,于是就有了下片开始的喟叹“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即我时常怨恨自己身在宦途而不自由,什么时候我才能忘却追逐功名呢?由此可见,这两句其实是苏轼长期孤愤心情的喷发。究其原因,便是从前苏轼太在乎追逐功名。追逐功名没有错,可是一旦太在乎,就会徒生烦恼,更会遭人陷害。

所以苏轼“倚杖听江声”,其实听的就是自己的心声,是一种自我救赎。那么结果呢?“夜阑风静縠纹平”,也就是夜深风静,水波不兴。尽管写的是景,实际上写的却是情,它说明苏轼想通了。因此就有了“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我要趁此良辰美景,驾一叶扁舟,将有限的人生融入到无限的大自然之中。可见苏轼精神上得到了解脱,从此追求一种豁达的人生。

说明苏轼乐观豁达的诗句(苏轼很豁达的一首词)(6)

综上所述,这首词写出了谪居中的苏轼的真性情,反映了他的独特豁达的人生风格。“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短短2句话,能使人心胸一天比一天宽广。很多时候,明知道自已无法掌握某些事,就不要去硬闯了,不如跳开这个狭小的思想面,将自己融入到更广阔的思想面上,超脱出去,还会有许多的美好等着你。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