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天边突然飞过的一群红乌鸦。火箭拖着红色的美丽的尾巴,一群又一群,一片又一片,追逐着飞向上甘岭!”

——15军炮兵室晋钟

看过《金刚川》的朋友应该都知道喀秋莎,当美军不断轰击桥体,三番两次用榴弹炮挑衅,把战场弄得一片焦糊味时,喀秋莎看不下去了,她宛如一个复仇女神,伴着管风琴声,像一阵流星雨划破暗夜,直接端了美军的炮兵阵地,十分解气。

金刚川是由哪一年的真实事迹改编(金刚川中的喀秋莎有多强)(1)

发射中的它就像一枚照明弹,照亮了志愿军的心,也鼓舞了士气。当时有士兵问班长:“这就是我们的喀秋莎吗?”神情自豪又痴迷。

金刚川是由哪一年的真实事迹改编(金刚川中的喀秋莎有多强)(2)

当时它站在峻峭的山上,温柔地向敌方扔去了16发火箭弹。这个132㎜弹径的炮弹,最大速度可达到355m/s,相当于一架超音速飞机,而它的最大射程可达到8.5km,足足比张译手中的苏制M1939式37㎜高射炮多5km,所以在观感上像烟花。

于是有网友感叹道,喀秋莎太美了,灿烂的流光尾迹,倏忽而过也让人印象深刻。就像死神的织布机,在一片金光中为美军送去报丧的灵衣。

根据美军飞行员的说法,他们一个150人炮兵阵地瞬间就被地毯式摧毁,可见电影对这个“炮兵之王”的威力还是弱化不少。

早在之前1951年9月1日,它迎来入朝首战,就令敌人闻风丧胆,敌军以为它是原子炮。当时志愿军武器装备比较落后,才摆脱小米加步枪的局面,但也没好到哪。比如电影中李九霄手握的是苏联PPSh41冲锋枪,也就是波波沙冲锋枪,邓超使用的是苏联莫辛·纳甘步枪。而美军有F-4U夜间改进型战斗机、B-26轰炸机,B-29轰炸机。在电影外,美军还有坦克大炮,所以实力确实悬殊。

金刚川是由哪一年的真实事迹改编(金刚川中的喀秋莎有多强)(3)

但就像电影中,只用苏制高射炮+步枪,也可以对战美军的轰炸机战斗机,当时志愿军凭借钢铁般意志,顶着了“联合国军”的猛烈炮火压制,夺得三次战役的胜利。在第四次战役打响时,我军终于迎来重火力武器“喀秋莎”。后人称它是“火力不足恐惧症”的克星,夸它是暴力美学。

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一个团24门火箭炮齐发,如烈焰、似钢雹,瞬间道道火龙落入美军阵地,犹如排山倒海。看过《权力的游戏》的朋友应该能想象那个龙喷火屠城的场面,但喀秋莎更可怕,它不仅易燃还易爆炸,所以当时美军伤亡惨重,两个营900余人被覆盖于384枚炮弹之下。

金刚川是由哪一年的真实事迹改编(金刚川中的喀秋莎有多强)(4)

这就是来自东方的问候

侥幸活下来的美军惊呼“志愿军用了原子炮”,在他们惊魂未定之时,10月初,喀秋莎再度登场。当时面对的是美军王牌中的王牌美骑兵1师,他们全是机械化装备,还有坚固的防御工事。

炮兵21师202团采用引蛇出洞的策略,让美军误以为47军发动步兵攻击,在他们从工事出来发动反击时,被严阵以待的喀秋莎打个正着,炸死敌军八百余人。

金刚川是由哪一年的真实事迹改编(金刚川中的喀秋莎有多强)(5)

被炮火攻击后的美军

这时喀秋莎成为了志愿军的最爱,就像对待心爱的姑娘一般。当时火箭炮部队的车号是84,志愿军们遇到它都会主动礼让,奉上绅士待遇。

而领导对它也很爱惜,告诉战士们,火箭炮金贵,要省着点放。所谓大炮一响,黄金万两,后来军事爱好者中还流传一句话,军人每打一枚300远火,就相当于射飞了一辆价值约70万—100万人民币的宝马X5。

金刚川是由哪一年的真实事迹改编(金刚川中的喀秋莎有多强)(6)

领导反复叮嘱战士们要把它保护好,美国飞机厉害,打完就马上把它转移隐蔽,让它处于安全地带。而且哪个团配属哪个军作战,也一定要报上级批准才行,一般只在夜间作战,可见其重视。

这也间接回答看了《金刚川》的网友的问题:“为什么喀秋莎不早点发射,减少我方伤亡”。

金刚川是由哪一年的真实事迹改编(金刚川中的喀秋莎有多强)(7)

口径即正义,射程即真理。它深受志愿军爱戴的同时,也给联合国军造成巨大的恐惧。当时志愿军编制里有一个部门叫“敌工部”,主要职责就是和敌军进行政治攻势友好交流。两军交战地带设有一个信箱,用于通信联络。

有一天还真收到敌军的意见书,信洋洋洒洒归纳起来其实就两条:第一,打仗时,不要动不动就用喀秋莎,那玩意儿太吓人了,让人害怕。第二,宣传画里,不要把我们画得太丑陋,还是要面子的。

当然意见可以提,采不采纳又是另一回事。随后的上甘岭战役,喀秋莎的战斗力就体现得很充分。

金刚川是由哪一年的真实事迹改编(金刚川中的喀秋莎有多强)(8)

谁也没想到上甘岭,一个不足3.7平方公里的狭小地带,却成为了继二战以来最惨烈的战场,因为我军寸土必争。当时敌人倾泻炮弹190余万发,带着疯狂的报复意味,我方阵地山头硬生生被削低两米,也绝不认输,坚守坑道斗争。

金刚川是由哪一年的真实事迹改编(金刚川中的喀秋莎有多强)(9)

美军投下的炮弹壳

但美军怎么也想不通,他们凭借强大的军事优势,武装到牙齿,拉来了300门大炮、40架飞机和120辆坦克,鏖战43天,却还是输。1952年10月14日凌晨三点,美军每秒落下炮弹6发在志愿军阵地,打响上甘岭战役。

10月19日下午四点,喀秋莎出场,在15军104门火炮的假火力延伸下,24门炮弹齐发,犹如雷霆之怒。瞬间,无数拖着红色尾巴的火箭弹,带着呼啸声掠空而过,顿时浓烟滚滚。而它们就像一道道追逐的闪电,直击敌人命门。

金刚川是由哪一年的真实事迹改编(金刚川中的喀秋莎有多强)(10)

整个上甘岭上空的云层被映得通红,比朝霞还要鲜艳。而战士们争先恐后爬上山头,像欣赏礼花一样,欢呼雀跃着,喀秋莎带给了他们慰藉,让他们完全忘了自己是在枪林弹雨的战场……

金刚川是由哪一年的真实事迹改编(金刚川中的喀秋莎有多强)(11)

最后敌人伤亡25000余人,据统计,上甘岭战役“联合国军”70%的伤亡都是志愿军炮兵造成。这场敌我伤亡比为2.3:1,极大振奋了我军士气。当时美国新闻界称这场战役为朝鲜战争的“凡尔登”,血腥之下,也是战争的转折点。而喀秋莎,功不可没。

喀秋莎到底有多强?曾入朝作战的老战士谭秉云,在回忆当年的峥嵘岁月时,曾这样评价喀秋莎火箭炮:

“美国人的武器不知比我们好多少倍,朝鲜这场仗打成这样,还得感谢苏联大老哥,如果不是他们送来喀秋莎火箭炮,结果还真难说。那东西,厉害得不得了,连美国人都没有。一阵齐射打过去,对面山头基本没有了。

金刚川是由哪一年的真实事迹改编(金刚川中的喀秋莎有多强)(12)

后来它在1953年5月的金城战役为我军锁定胜局,当然除了武器,人也很重要,当时209炮团获得锦旗时,上面写着:“百发齐放,震破敌胆,战士最爱你,敌人最怕你”。

这句话让人想到《金刚川》里与高射炮融为一体的张译。武器和士兵其实是相辅相成,他们赋予了喀秋莎灵魂,让它不是冷冰冰的武器。

而战士们在与喀秋莎的相处中,拥有了勇敢的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