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括
大桥坍塌,罪孽的污垢如影随形;雨夜之后,恼人的噩梦每夜侵扰。尸骸、大雨、疑团、流亡的少年和失父的女孩,在黎明与黑暗之间,渺小的生命亦有动人姿态。
电影《断·桥》无论从故事本身到团队打磨,都体现着一代电影人的赤忱真心。
正文
自电影《断·桥》开拍后,外界对其期待值一路飙升,目前电影《断·桥》将定档2022年暑期。
潜心孕育长达数年,导演李玉亲自创作剧本,联合金马奖最佳摄影曾剑、金牌制作人方励、众多实力演员参演……什么样的电影,能够集这些宝贵元素于一身?
《断·桥》以大桥垮塌后惊现人体尸骸为切入点,从而牵扯出多方人物的故事。力求从人性与情感的断裂着眼,以真实可触的现实主义为筋骨,探寻黎明与黑暗的深层脉络。
那么《断·桥》究竟有哪些值得一观的地方呢?
一、舒适的电影审美
“有长达20分钟的长镜头……”特辑中的这句话展现出拍摄团队的最大诚意,金马奖、银熊奖得主曾剑在《推拿》《观音山》等珠玉中均展现了极致的电影语言,此次《断·桥》再与李玉强强联合,让电影质感和镜头语言更有余韵。从现有的电影预告画面中可见一斑:
①水青色为底色的背景,天色水色照应生命线的颜色,一片怅惘迷蒙里,没了爸,杀了人,在一个个雨天里,追寻,流亡,一种悲剧的窒息的美,渺茫的坚韧的生命感。
②明暗的对比,相互依靠的两个人,在挣扎里相依,脆弱、易碎,将命运感烘托到极致。
二、极致的现实主义
①题材风格“深刻”
谈起李玉,她在塑造刻骨铭心的电影上造诣颇深。从《苹果》《观音山》到《二次曝光》,都以真切的现实社会为横截面,展现小人物的歌舞浮沉,在褪去商业浮华后,更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断·桥》更是她在现实主义电影方面的又一力作,深度探讨了人性情感在断裂后能否重新连接。
从媒体试映的反馈中看,这是一部有泪点、有痛点的深刻故事。
②“极端”拍摄手法
隐藏式拍摄、监控视角、偷拍视角,极致的“记叙语言”。
摄影师将摄像机藏在包里,演员跟在后面,导演、焦点师全部掩藏在人群中,剧组人员一行通通融入环境。
在《断·桥》,“群众”就是“群众”,有原生环境最直观的呼吸感和触碰感。
正是如此纯粹的拍摄方式,让每一个人物最鲜活的生命纹理得以展现,电影《断·桥》的主创团队,都以一种去伪存真的虔诚姿态,来勾勒最接近生命本我的状态,从而与观众真正地达成共鸣。
③取材取景“真实”
“让人物像从环境里长出来”
在《断·桥》拍摄前,剧组花费三个月时间堪景,最终定下来四川。而片中仅有3分钟冷却塔场景的戏,剧组跑遍全国寻找。方励也直言,“决不能穿帮,重视细节,才能让演员和观众真实的相信。”
可以见得,《断·桥》的全体主创团队都有极强的信念感,怀着“真实”去塑造一个故事,才能给观众带来真正揣摩的余地。
三、角色的灵魂碰撞
《断·桥》由范伟、马思纯、王俊凯领衔主演,老中青三代的合作擦出了绝妙的化学反应。
“你不要走我那条路,那是一条死人的路。”
“她就像一束光 把我的心都要照亮了的嘛。”
“你还有未来,你还有人生,我一辈子只能这样逃下去了……”
这是试训画面中,孟超(王俊凯饰演)对闻晓雨(马思纯饰演)讲的话,他即兴的一滴泪可以说把美学玩儿到了极致。
一秒钟,观众听到了孟超在日日夜夜的煎熬里喘不过气的灵魂在说话,无声的痛早就浸透每一寸筋骨。没有大哭、大叫,没有动作 ,连对视都没有。是沉默无助压抑又那么虔诚的爱。
信念感极强,几位主演都将角色生命饰如珍宝。
李玉导演调侃,一般演员都是数着日子啥时候拍摄能结束,马思纯和王俊凯是数着日子,珍惜着每一天的拍摄。
杀青时范伟坦言心情很复杂,“很不舍,对剧组很有感情,但这个角色真的太恶了,杀青时也有点解脱的感觉”。虽然说着“解脱”,但李玉导演也爆料,杀青数日后,范伟老师还给她发消息聊朱方正的角色,相当难出戏。
电影《断·桥》在一个犯罪故事的背后,以最虔诚的现实主义笔触,来展现人物在罪孽与光明交织的生命纹理。好电影,值得沉下心来观看,期待银幕灯光再亮起的那一刻,你能有所收获。
目前电影《断桥》将延期至2022年暑期上映,具体日期待确认。但断开的时光终有重新接续的时刻,让我们一起期待电影《断桥》的定档,然后携手走进影院,走进这个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