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员 陈思
近日,福建福州一小学课堂上,老师教学生如何使用卫生巾。课堂上,不少男生举手主动上台学习使用方法,此事引发了舆论热议。
如果我坐在那间教室里,一定会把手举老高,并且还要积极做笔记。这样多年后第一次给女友买卫生巾时,就不会把夜用卫生巾买成大号纸尿裤。这样我也就无须在最踌躇满志的年纪,让一个女生对我的智商产生质疑。
当然,性教育的意义,能解决的远不只是男生的尴尬一刻。它对于这些未成年的孩子们,理解什么是隐私部位、什么是两性交往的边界有着重要的意义。
早在2011年,国务院发布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就明确提出“把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课程体系”。然而,这么多年过去了,中小学生的性教育,依然处在遮遮掩掩、忸忸怩怩的尴尬里。
当课堂公开谈“性”时,一帮家长急着给孩子捂眼睛,“怎么可以讲这些,他还是个孩子啊!”另一方面,一旦发生了性侵害,家长们又愤怒不已,“为什么性教育跟不上,他还是个孩子啊!”
说到底,很多家长们,心知性教育的重要性,却依然没有“性脱敏”。
一些家长们质疑男生学使用卫生巾有无必要,就是这种“未脱敏”下的“应激表现”。谁说一定要能“使用”到的知识才值得学习?大学里的“微积分”生活中有几个人能用到呢?男生学习使用卫生巾,虽无实用性,却能加深他们对女生生理构造的理解。而理解是尊重的前提。所以该老师得出“男生学习后会更尊重女生”的结论也并无问题。
与其在遮遮掩掩中加剧好奇与误解,与其在懵懵懂懂间滋生冲动和无知。还不如让我们和孩子公开谈谈“性”。不要等伤害发生了、不要等边界打破了,家长们还忸怩着没能“性脱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