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其实是列强争夺利益的战争,并不像二战之中有着明确的正义和邪恶的分别,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为了利益使得全世界人民都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很多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爱好者都,从凡尔登战役、马恩河战役、索姆河战役等大战之战了解到每场战役的伤亡人数之巨让人胆战心惊,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原因和影响?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原因和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伤亡为何如此惨重)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原因和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其实是列强争夺利益的战争,并不像二战之中有着明确的正义和邪恶的分别,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为了利益使得全世界人民都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很多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爱好者都,从凡尔登战役、马恩河战役、索姆河战役等大战之战了解到每场战役的伤亡人数之巨让人胆战心惊。

作为对比,第二次世界大战里的战役也就是苏德在几次会战之中伤亡多一些,其他例如太平洋战争,伤亡最多也就是几十万人,而第一次世界大战里动不动双方的伤亡就一百多万确实吓人。可是要知道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相隔二十年不说,武器装备和科技水平也有巨大差距。那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战争双方的在战场上的伤亡如此巨大呢?

一、大战的背景

很多人都认为只要是战争并且是世界性的战争,有这么多伤亡不是很正常的吗?但是这仅仅是从上帝视角和不了解具体的战争内容所认为的,甚至有人认为只要是世界性的战争伤亡都会和这差不多。但大家要知道在当时那个科技水平远远落后的,并且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波及范围也远不如第二次世界大战,那么第一次世界大战有着这样的伤亡数字确实是很不合理的。毕竟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波及范围更大,再加上军事技术水平的进步,坦克、飞机、自行火炮、火箭炮、甚至战争最后美国投放了原子弹,如果再算上各种战争罪行,第二次世界大战才有如此多的伤亡。

而在一战中大部分的战斗还只是普通的步兵、骑兵、普通火炮兵之间的战斗,大规模屠杀平民的行为也比较罕见。这导致每一次战役的结束,战争双方的国家都将战争称作为绞肉机,别说是作为战败方的德国和奥匈帝国了,就算是作为战胜国的英法等国也都负担不起这样的伤亡。而如果究其原因的话,其实就在于当时的欧洲是世界上最为富饶的地带,欧洲自大航海和工业革命之后,一直都是当时世界的中心地带,先进。富饶等词汇都被用在了这里。这也造成了当时有什么先进技术都会先用在这里,自然也就不会少得了战争。同时欧洲各国也疯狂地追求战争,希望用战争来重新划分利益和殖民地。简而言之,各国都渴求一场战争。

但欧洲人虽然对于战争的爆发有所预料,可是对于战争的模式却判断不足。别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大部分欧洲人还是认为会和之前的普法战争之类的一样,属于短时间的"绅士战争",就算是欧洲各国的军队高层也抱有一种十分乐观的态度,认为战争至多不会超过数个月的时间,制订战争预案也干脆是按此来制订的,参考甚至翻出拿了拿破仑战争来。这种乐观的态度自然让他们在面对残酷战争时措手不及,但都不想服软的他们在民族情绪的驱动下也只能狂热地打下去,这就造成了伤亡的攀升。

二、军事技术带来的变化

而与这种拙劣的军事观念相反的,就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前十五年里,几乎每年都有一项足以改变世界的发明出现。比方说在1903年,人类完成了从古至今都一直渴望的事情——征服天空,莱特兄弟发明的飞机让这一梦想变成了现实,并且在战争开始之前飞机这项跨时代的交通工具,已经可以运用在战争之中了。一开始飞机还只是作为侦察单位或是炮兵观测单位使用,战争爆发之后就迅速演变为了的大规模空战,没多久就演变为了将炸弹从高空投落轰炸敌方单位,其军事技术的进化速度可想而知。

不过战争不能通过飞机来决定,至少当时是不行的,距离胜利的最后一米需要用步兵来决定胜负。于是双方的进攻战术就成了炮兵进行炮击压制后,双方的步兵和骑兵开始冲击对方的阵地。这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的诸多战争里都是有效的,说句不太好听的话,从拿破仑战争时期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基本没有什么改变可言。可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了,防守可不光是有骑兵和步兵,更有要人命的机枪和数不清的火炮在那里严阵以待,如果你的运气不好,对方可能还布置了大片的地雷等着你。

进攻方和过去没有任何区别, 端着步枪挺着胸膛向前大踏步走,早期还都是排着队列的。但是防御方就不一样了,堑壕和铁丝网遍布战场就算了,还有无数机枪被架设在阵地上。于是进攻方基本上就都被机枪的火力给打死了,更别提还有火炮将炮弹砸在他们头上。于是乎一个奇怪的现象出现了,军事技术的发展是突飞猛进的,各种新式武器也层出不穷,可这人也死得更多了。就和制造了加特林机枪的加特林医生是为了减少伤亡一样(人都打死了就没有伤员),马克沁机枪的开发也是为了挣钱,结果这钱是挣到了,人也都死得差不多了。

三、作战方式的错误

当时1914年的六月份,伴随着萨拉热窝的枪声,欧洲列强借着这个光明正大的借口,欧洲各国迅速开始抄家伙打作一团。战争的起因很复杂,但如果简单点说的话,就是欧洲新老强国之间的利益分配不均,大家在谈判桌谈不出结果之后,就果断决定找个机会小树林里打群架了。在战争开始之前德国屡次在英法俄的殖民地,或者是他们的势力范围内挑衅,想要让他们重新分配殖民地。法国一看自己目前为止打不过德国啊,就和英国联盟打算一起对抗德国,俄国这边也是一样投入了英法的怀抱。

而德国这边的赶快联系了奥匈帝国和土耳其帝国,可是这两国和英法哪里能同日而语啊,一个像风中残烛很快就会熄灭,一个像正午的太阳蒸蒸日上,所以可以说基本是就是德国一打三的局面。德国利用了施里芬计划打算在短期之内拿下法国,然后回头来对付俄国。在战争的前期德国果然就是势如破竹的取胜,可是这时他们是处于进攻方啊,即使是胜利了伤亡还是很惨重,工业革命的力量尽数挥洒在战场之上,所有的炮弹倾泻出去,最后却是筋疲力尽地被迫停下进攻脚步,整个计划在马恩河会战里彻底破产。

马恩河会战之后,德国的施里芬计划宣告终结,东边战场上俄国也出兵来战,俄国虽然战力不强可是架不住他们人多啊,经不起损失的德国决定不再拖下去了,要对英法联军展开大决战。凡尔登战役就这样爆发了,双方总计派出240万人,最后居然伤亡了将近一百万人,堪称战场绞肉机。但受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和军事理论的限制,双方也只能选择炮兵轰完步兵冲,步兵冲完炮兵轰。那么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堑壕战环境下,肯定是要伤亡惨重,无数的士兵就这么躺在了战场上,徒劳地等待死神的降临。

结语

总结来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伤亡如此惨重,是多方面原因导致的,一方面各国真的想打这么一仗,打的这么惨烈也是多年矛盾的总爆发。另一方面,庞大的战争规模在军事技术的发展的影响下变得更为残酷,可是双方的战术却又导致了他们无从突破现有的极端战争条件,于是伤亡数字也就自然而然地加大了。

参考文献:《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