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隐表达了什么情感?我未成名卿未嫁(1)

​前言:

前几天看到一个问题, 绝句《蜂》讽刺了什么人?

这首诗的作者是晚唐诗人罗隐 ,《蜂》是一首寄托遥深的咏物诗。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这个罗隐,是一个很有故事的人。

罗隐表达了什么情感?我未成名卿未嫁(2)

一、我未成名卿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

晚唐有个诗人,叫做罗横,这个罗横在考场屡战屡败,据说"十上不第",于是一生气,把自己的名字改为了罗隐。

罗隐(833-909),字昭谏,自号江东生,新城(今浙江富阳)人。

据说,屡考不中的罗隐还曾经受到一个歌女的揶揄。五代后蜀何光远《鉴诫录》记载:

罗秀才隐,傲睨于人,体物讽刺。初赴举之日,于钟陵筵上与娼妓云英同席。一纪后,下第,又经钟陵,复与云英相见。云英抚掌曰:“罗秀才犹未脱白矣。”隐虽内耻,寻亦嘲之:“钟陵醉别十余春,重见云英掌上身。我未成名卿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

罗隐非常自傲,但总是名落孙山。第一次参加科举之前,曾经认识了一个歌女云英。十二年后,又一次落第的罗隐于云英重逢,云英开玩笑说:您还没有脱下白衣呀?

脱去白衣,换上绿袍,是初登仕途的意思。罗隐一直没有中第,因此也没有机会脱下白衣换青衫。所以被云英揶揄。

罗隐也不客气,我没有中第,你也没有家人,可能咱俩都不如别人吧。

罗隐表达了什么情感?我未成名卿未嫁(3)

二、罗隐为什么不中第呢?

何光远说“罗秀才隐,傲睨于人”,既然恃才傲物,自视甚高,为什么偏偏考不上呢?可能原因就是“体物讽刺”吧。

《唐才子传》中也说他“恃才忽睨,众颇憎忌”:

(隐)少英敏,善属文,诗笔尤俊拔,养浩然之气……恃才忽睨,众颇憎忌。自以当得大用,而一第落落,传食诸侯,因人成事,深怨唐室。诗文多以讥刺为主,虽荒祠木偶,莫能免者。

《旧五代史》本传中直接说出了他不中第的原因:

(罗隐)诗名于天下,尤长于咏史,然多所讥讽,以故不中第,大为唐宰相郑畋、李蔚所知。

大家一直认为,罗隐科场失意,并不是他没有学问。而是因为罗隐诗中常常有讥讽之意,所以得罪了权贵,故意不录取他。

罗隐表达了什么情感?我未成名卿未嫁(4)

三、何如买取胡孙弄,一笑君王便著绯。

据说罗隐“十上不第”,但是有一只猴子不会诗文,却有机会获取五品官职。

在黄巢起义以后,唐昭宗封了一只猴子做官。《幕府燕闲录》云:

唐昭宗播迁,随驾伎艺人止有弄猴者,猴颇驯,能随班起居,昭宗赐以绯袍,号孙供奉,故罗隐有诗云云。

这首诗即《感弄猴人赐朱绂》:

十二三年就试期,五湖烟月奈相违。何如买取胡孙弄,一笑君王便著绯。

身穿白衣的罗隐,有感觉猴子穿上了朱绂,于是愤愤不平地写了这首诗讥讽。不过这个猴子也不寻常,据说因为终于唐朝皇帝被篡唐的朱温扑杀:

朱梁篡位,取此猴,令殿下起居,猴望殿陛,见全忠,径趣其所,跳跃奋击,遂令杀之。”《幕府燕闲录》

罗隐表达了什么情感?我未成名卿未嫁(5)

四、《蜂》的讥讽之意

罗隐最著名的诗,还是这首《蜂》。此诗先扬后抑,前两句搞搞抬起: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无论在哪里,蜜蜂都有占有无尽的风光。

后来笔锋一转,抬得高,跌得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你这么风光,这么厉害,取得了这么好的成绩,自己得到了什么呢?你又是为了什么、为了谁这么辛苦呢?

诗中寓意很明显,借蜜蜂的故事来反映人世间的不平。是同情蜜蜂的愚忠呢?还是讥讽巧取别人果实的人呢?

很多时候,我们就如同这个忙忙碌碌的蜜蜂,一群阶级固化社会中的弱者。获取微薄的收入,奉献自己的青春与汗水。

罗隐表达了什么情感?我未成名卿未嫁(6)

结束语

咏物诗,咏物词, 大多通过写物来写现实中的人与事,寄托诗人的感慨。

这类诗歌,有的寄托遥深,不易察觉。有的则非常明显,直接议论,例如这首诗结尾处的:为谁辛苦为谁甜。

辛辛苦苦的蜜蜂,一生努力似乎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现实生活中,您是喜欢做一个勤劳的蜜蜂呢?还是一个品尝蜂蜜的人呢?毕竟我们不是蜜蜂,这个社会还是有机会实现人生突破的。

@老街味道

观宋填词134|辛弃疾好友陈亮,3次含冤入狱,51岁中状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