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秋的艺术品拍卖行业可谓热闹不已,特别是中国书画傲视全球,其中六件作品成交价过亿,如元代画家吴镇的《山窗听雨图》以1.725亿元成交;张大千的《瑞士雪山》以1.6445亿元成交;齐白石的《咫尺天涯——山水12开册页》拍卖出了1.955亿元的高价。

最顶级的一幅真品古画(古董界捡漏神话)(1)

《瑞士雪山》

其中最瞩目耀眼的要数《五王醉归图卷》,拍卖出了3.036亿元的高价,创下了2016年艺术品领域的最高价。这幅画的作者为任仁发,似乎和张大千、齐白石等人名气少了不少,为何这幅作品能拍出高价?

古董界捡漏神话

2016年12月4日,元代画家任仁发的作品《五王醉归图》亮相北京保利拍卖市场,其起拍价为6800万元,这幅作品刚展出就引来了各方的关注,大家跃跃欲试。随着竞拍开始,藏家纷纷举牌竞争,整个过程紧张刺激,掌声接连不断。

随着各大竞拍者积极出价,《五王醉归图》的竞拍价也在持续上涨,五十轮过后,只剩下最后三人激烈竞争,其价格更是水涨船高,经过一百四十七次的竞价,耗时一个小时,最后这幅画以3.036亿元的高价成交,其买主为苏宁集团,刷新了个人作品的最高纪录,也是2016年拍卖最高的佳作。

最顶级的一幅真品古画(古董界捡漏神话)(2)

对于《五王醉归图》,古书画鉴定权威专家徐邦达对其各种赞美,他在《重订清故宫旧藏书画录》中评价道:“《五王醉归图》是真迹,上上。”

当然,在当天夜间,随着这幅佳品拍卖出了天价,其他藏品的竞拍价也非常高,张大千、齐白石的佳作均拍卖出了过亿元高价。

其实在这之前,我国艺术品市场已低迷数年之久,随着《五王醉归图》的天价拍卖,整个书画艺术市场再次点燃起了火爆场面。

那么,《五王醉归图》是如何现身的呢?原来,它曾被卖给美国人侯士泰,此人是德国裔收藏大师,一生精于各种收藏,其中最著名的收藏品有两件,一件是武宗元的《朝元仙仗图》,一件正是这幅作品。

然而,《朝元仙仗图》却被王季迁用上明清画作给忽悠过去,当时侯士泰并没有察觉什么,但后来他发现那些明清画作是赝品,一怒之下当即起诉王季迁,其官司轰动一时,引来了文博界的广泛关注。

最顶级的一幅真品古画(古董界捡漏神话)(3)

侯士泰

在法庭上,法官问侯士泰:“你对中国书画是否精通?”他听了后一愣,随即点头同意,表示多有研究,比较精通。紧接着,法官又问了王季迁这个问题,但王季迁却摇摇头表示:“并不是太懂。”

正是两个人不同的回答,决定了《朝元仙仗图》的归属。法官表示,侯士泰既然懂中国古代书画,那就不可能被不懂字画的王季迁忽悠,因此侯士泰被判败诉。

得知这个结果,侯士泰大病一场,这之后就此退出书画圈,不再相信任何人,一直到他离世前,手里珍藏的《五王醉归图》也不给任何人欣赏,就连照片都没流出。不少人在研究中国古代书画时,都著录这幅作品,但却没有照片。

最顶级的一幅真品古画(古董界捡漏神话)(4)

2007年侯士泰离世后,他的家人才将这幅作品拿到香港佳士得寄拍,2009年时这幅作品第一次公开问世,众人才知它的模样。

因其价值颇高,又有名家著录,因此其拍卖价比较高,达到了四千六百五十八万元港币,买主为收藏大师姜伟、林霄两人。

没想到短短七年时间,这幅作品就直接翻了七倍,从4658万元涨至3.036亿港币,不得不说姜伟、林霄创下了文物界的捡漏神话。而拍下这个藏品后,苏宁集团股价也为之上涨。

不过2020年10月,《五王醉归图》再次进入拍卖市场,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这幅作品预估价为8000万到1.2亿港币,最终以2.83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成交,相比4年前价格反而跌了不少,但能再次拍卖出如此天价,也证明了《五王醉归图》的价值。

最顶级的一幅真品古画(古董界捡漏神话)(5)

《五王醉归图》的赏析和历史渊源

这幅作品为宋代纸本,设色绘制,其长为212.5cm、宽为35.5cm,作者是元代画家任仁发,不过在元代画史类书籍上并没有他的名字介绍,一直以来默默无闻,一直到1953年上海青浦县北庙村南高家台上出土了任氏家族的墓志铭,这才了解任仁发的生辰、籍贯、家庭等个人情况。

任仁发出生于公元1254年,和元代知名画家赵孟頫同年,而在任的《二马图》上,元代最有名的鉴藏家柯九思更是在题跋上将其和赵孟頫相提并论,称:“几百年来没有超越唐代韩干、曹霸的画马,只有宋代李公麟颇有神韵,而本朝赵孟頫得其风骨,任仁发神韵风骨皆得,这是如此不易啊。”

可见,任仁发本人绘画能力一流,至于为何没被记载元代画史,或和他只是将画画作为兴趣有关,他的主业是官场从政。

而目前已知的任仁发画作有二十一件,均为海内外博物馆或私人进行收藏,如台北故宫博物馆的《饮中八仙图》、《横琴高士图》、《秋林访友图》等,北京故宫博物馆的《二马图》、《出圉图》等,美国福格艺术博物馆的《神骏图》等。

最顶级的一幅真品古画(古董界捡漏神话)(6)

《二马图》

而《五王醉归图》描述的是唐明皇李隆基登基前和4个兄弟出去游玩、醉酒,酒后骑马返回宫殿的场景。其他4个兄弟分别为宋王李宪、申王李撝、岐王李范、薛王李业。本卷没有名款,卷尾有“月山道人”、“任子明氏”两个印章。

这幅画中除了5位王爷外,还包括4位侍从,一共有九匹马,李隆基身穿着红色的衣服,并由两个随从搀扶,他的坐骑是“照夜白”,不知是不胜酒力还是喝得太尽兴,此时已是醉熏。

最顶级的一幅真品古画(古董界捡漏神话)(7)

李隆基

而在他的身后是宋王李宪,此人穿着淡黄色的长袍,且因喝酒的缘故面部微红。其实他是睿宗嫡长子,按理说应该继承王位,不过少年成名且聪慧的他,喜欢音乐作曲,对皇位并不感兴趣,因此这才将太子一位让给李隆基。

再然后是岐王李范和薛王李业。值得一提的是,杜甫诗里的“岐王宅里寻常见”,所说的正是此人,他擅长音律,为人博学爱才。同时,岐王和王维之间关系不错,在王维的诗歌中有不少和岐王有关。

而薛王李业身体比较弱,经常生病,李隆基对这个弟弟十分喜欢。一次李业生病时,李隆基亲自祭拜鬼神,希望能够降福于李业,让他赶快好起来。等李业病好了后,李隆基又亲自来到李业府上,和其赋诗庆祝。

而最后一位是已经喝得不省人事,随时就会吐出来的申王李撝,他身边的侍从卷起袖子,呼朋引伴,又要照顾醉酒的王爷。而申王的母亲是一个宫女,地位比较低,因此史料中对申王李撝没有太多记载。

最顶级的一幅真品古画(古董界捡漏神话)(8)

宋王李宪

这幅画不仅题材上和唐代有关,就连绘画风格也是唐代的笔法以及用色。全画平铺式构图,并不设背景陪衬,保留了唐人的遗骨,其线条工细圆劲,起笔收笔处全是骨法用笔。

同时,这幅作品中色彩比较统一,以淡色层层渲染,在同一色度中寻求渐变,让这幅作品的运动感强烈,让人感受马儿在奔跑,其人物衣服、头饰也在运动中飞扬,营造了“吴带当风”的效果。

有人可能好奇,为何元代的画家,却采用唐人的笔法用色呢?原来,当时的画家为了不触碰蒙古人的敏感政治神经,因此盛行了复古思潮,舍弃南宋的画作风格,选择晋朝、唐朝绘画风格。

最顶级的一幅真品古画(古董界捡漏神话)(9)

岐王李范

任仁发就师承唐代韩干和宋代李公麟画风,喜欢画马,其笔下的马匹肥壮健硕,采取均细圆劲的铁线进行勾勒,而整个画面中除了马匹、人物外没有其他背景,这是典型的唐代画马风格。

明代礼部右侍郎程敏政曾为这幅作品赋诗,对其作品好评如潮,再现了画卷中的美景,通过诗句和绘画作品合而为一,展现了画中的精妙历史场景。

《五王醉归图》彰显了玄宗和4兄弟之间的深切情义,据《明皇杂录》记载,李隆基从小就和兄弟们一同宴饮、斗鸡打球、外出打猎、或去往别墅游赏。

而睿宗李旦登基后,感慨5个孩子手足情深,依照传嫡不传贤的嫡长子继承制,睿宗应该将皇位继承给嫡长子宋王,然而李隆基四处杀敌,建功立业,反而宋王却寄情于山水、音乐中,这让睿宗感觉比较为难。

最顶级的一幅真品古画(古董界捡漏神话)(10)

薛王李业

大臣多次上书表示继承嫡长子的好处,不过好在宋王不钟情于政治,也先后多次表示不想继承皇位,有了宋王的表态后,大臣们也就不便再说什么,睿宗顺利将皇位继承于李隆基手里。

其实睿宗之所以更钟情于三皇子李隆基,还因公元710年,临淄王李隆基发动了政变,从而助力父王李旦重新夺回了皇位,这让李旦十分感动。

李隆基得知大哥李宪主动让出皇位后,对其十分感激,也感慨兄弟们之间没有勾心斗角。其实在唐朝,太子是一个高危职业,其他皇子为了得到权力明争暗斗,李世民就曾发动“玄武门事变”,设计杀掉了太子李建成、四弟齐王,后世皇子纷纷效仿。

最顶级的一幅真品古画(古董界捡漏神话)(11)

申王李撝

反而,李宪主动让出皇位,其他三兄弟也没有争权,感动之下李隆基下令在兴庆宫建造了花萼相辉楼,经常和诸王兄弟登楼畅饮,赏乐作诗。

当然,李隆基建造花萼相辉楼,也是为了体现出“兄弟和睦”、“手足情深”,彰显儒家的孝悌文化,并实现自己“圣帝明王”的政治抱负,因而有了“五王醉归图”这一千古佳话。

在唐代,花萼楼和黄鹤楼、鹤雀楼、滕王阁、岳阳楼是5大著名城楼,也是长安的地标性建筑物,但因战火缘故被摧毁,后人无法再见李隆基和诸兄弟登楼饮酒的景象。

到了元代,任仁发读到了这段历史后,从而有了创作的想法,并依托巧妙的场景构思,创作出著名的《五王醉归图》,再现五王间的手足情深,彰显其高超的艺术造诣,也有着非常高的研究价值。

最顶级的一幅真品古画(古董界捡漏神话)(12)

李隆基

借画马批判黑暗和腐朽的官场

任仁发出生于上海,少年时就因才华横溢而被人称赞,十八岁时考中举人,一心专研水利。在元兵南下之时,任仁发向担任浙西道宣慰使的游显毛遂自荐,希望能够谋求官职。

游显见此人器宇不凡,小小年纪就高中举人,自然是人才也,将其招纳到幕府中,负责整理文书。当时的游显是征战四方的猛将,因战功比较高得到了元世祖的器重和信任,其官职逐步提升,任仁发也为此平步青云。

而后,任仁发因劝降反抗者,成功让其归降于元朝,立下了大功,从而被提拔为水陆巡警官。公元1303年开始,任仁发担任都水监丞、都水庸田司副使等职位,一直参与浙西、黄河、通惠河等水域的治水工作。

最顶级的一幅真品古画(古董界捡漏神话)(13)

任仁发

晚年,任仁发依旧被朝廷委以重任,他曾主持吴淞江的疏导工作。作为太湖的主要泄水道,也是当时长江入海前的最后一个支流,其流经吴江、苏州、昆山、嘉定、青浦、上海,也是当时苏南上海一带最大的支流,不过因年久失修,结果频频闹水患,屡屡治理并没有什么成效。

公元1304年,担任海道千夫长的任仁发,听闻吴淞江闹出水患后,连忙上书朝廷,请求治理水患,并表示当地负责人对当地地理不熟悉,且克扣水利经费,因此水患才迟迟没能治理。

任仁发认为“浚河港必深阔,筑圩岸必高厚,置闸窦必多广”,也就是挖深河道、堤坝加厚、增设阀口,这样就可治理水患。朝廷同意了他的请求,任命其为苏州水利局副局长,负责吴淞江的治理。

最顶级的一幅真品古画(古董界捡漏神话)(14)

在此后2年里,任仁发将河道加深了1.5丈,加宽了25丈,还设置了多个阀口,并疏通了白鹤江、大盈浦、盘龙江等多个支流,从而让祸害当地百姓多年的水患变成了惠及农民的水利工程。

2001年,考古学者发现,上海志丹苑元代水闸就是任仁发的成果之一,距今七百余年,水闸面积为一千五百平方米,布局严谨、做工精细,保存良好。

这是考古发现的第一座水闸,同时也是发现的同类水阀中规模最大、最为精良、保存最好的水阀,在水利工程史上地位颇高,也彰显了古人的智慧结晶,对研究太湖流域、吴淞江等水利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最顶级的一幅真品古画(古董界捡漏神话)(15)

任仁发的一生致力于水利工程,负责过多项重要的治水任务,特别是在太湖的水利事业上可谓是立下了大功,也为后世治理太湖、长江提供理论基础。直到离世前2年,任仁发依旧被委以重任,他还根据毕生的心血和经验,写下了《水利集》这本书,为研究我国的水利史有重要资料。

因任仁发恪尽职守,治水能力出色,得到了皇帝的信赖和蒙元高官的器重,其官职等同于今天的水利部长,可见他在仕途之路上还算风光。

任仁发才华横溢,一直担任要职,但他又不同流合污,一直凭着能力得到朝廷重用,其著书文献十余卷,他渴望能尽到自己所能,消除水患,解决百姓的隐患,让农作物顺利生长下去。

然而,任仁发对元代官僚体系一直诟病,他长期饰演亦官亦吏的角色,就算是在水利事业上也多次遭到周文英等官员的抨击,这让他对官场的黑暗和腐败很是痛恨。

最顶级的一幅真品古画(古董界捡漏神话)(16)

任仁发

因此闲暇之余,任仁发喜欢写诗作画,尤其擅长人物画、马画,和其他画家画马的情愫不同,任仁发却是用马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通过对马的隐喻,从而揭露官场的臃肿腐朽。

特别是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二马图》就是典型代表,这幅作品背景很简单,只有一瘦一肥2匹马立于中间,右边棕白色的花马膘肥肉厚,看上去神采飞扬,踏着轻快的步伐,尾巴自然飘动,凸显其养尊处优、洋洋得意的样子。

左边的棕色瘦马,看上去瘦骨如柴,其肋骨一目了然,低着头、步履蹒跚、尾巴蜷缩,看上去疲惫不堪,受人冷落。

最顶级的一幅真品古画(古董界捡漏神话)(17)

可能只看这幅画,并没有什么感慨,但任仁发对这两匹马写了议论:“肥者骨骼权奇……世之士大夫,廉滥不同,而肥瘠系焉。能瘠一身而肥一国,不失其为廉;苟肥一己而瘠万民,岂不贻淤滥之耻欤?”

在短短的一百四十多字自序中,任仁发的这番话讽刺了当时官场的黑暗和腐朽,而肥马正是无恶不作的贪官,这些人吸食民脂民膏,因而又肥又壮;将瘦马比喻为刚正不阿的清官,因忙着政务身材消瘦。

在画中,肥马马首挽着笼头,缰绳却是松开的;瘦马不仅有笼头,且缰绳还套在马脖子上。比喻没有受到约束的脱缰之马,必然会无法无天,必然会压榨百姓。反而,有了约束的马,才能尽心尽责,勤劳为民。

最顶级的一幅真品古画(古董界捡漏神话)(18)

任仁发因才华出众,得到了诸多艺术大家的赞美,同时他所画的马备受元代皇帝的喜爱,多次邀请他画御园名马,元代文学家杨维桢评价其:“任公一生多马癖,松雪画马称同时。已知笔意有独得,天育万骑皆吾师。”

元末明初诗人王逢更是著称:“庸称二道元吴,令也少临称京都。少监抱岂画史,禹迹曾为帝亲理。”

而《五王醉归图》表达的是儒家的孝悌思想,再现了李隆基“圣帝明王”的政治信念,希望统治者能像唐玄宗李隆基一样重用贤臣,重视天下子民。

为何《五王醉归图》卖出天价?

不管是2016年的3亿拍卖价还是2020年的2.8亿,均是普通画作难以媲美的天价,这也证明了《五王醉归图》的价值之高。

其实它的价值高,不仅因这幅画取材好、寓意佳,还因此画递藏经历比较明朗。在《石渠宝笈续编》中评价道:“宋笺本,踪一尺一寸横六尺六寸三分,画五王伏鞍欹侧而挟,且从者四人。”

最顶级的一幅真品古画(古董界捡漏神话)(19)

从明朝起,这幅作品就先后被朱尚宾、王麟郭、王永吉、梁清标、耿昭忠、耿嘉祚等收藏大家进行收藏,到了乾隆时期,这幅画被纳入内务府,同时还被著录于《石渠宝笈》中,乾隆皇帝、嘉庆、宣统皇帝等都印有收藏印,足以可见这些皇帝对此画爱不释手。

辛亥革命后,溥仪自知自己的皇位是很难继续下去,机智的他将皇宫里所有名画都盖上了“宣统”印记,据资料显示,他先后为一千两百余幅名画盖章。

民国成立后,溥仪继续享有小朝廷待遇,按理说故宫藏宝为公产,但溥仪仍然将其视为己有,并借各种名义打赏出去。同时,不少宫女、太监想尽办法偷盗古董字画。

1922年,溥仪发觉北京的战火越来越频繁,他自知不妙,自己的小朝廷可能待不下去,开始频繁将古董字画赐给弟弟溥杰,从而偷运出宫,从起初的一件、两件,到后来一赏就是二十件、三十件,大量珍宝私运出去。

最顶级的一幅真品古画(古董界捡漏神话)(20)

1922年11月4日,《五王醉归图》和另外二十件名画一同被赏赐给溥杰,带出紫禁城。后来几经辗转,这些名画又被放到“伪满洲国”的“小白楼”中。

1945年日本投降后,溥仪急急忙忙收拾两个大箱子就此出逃,被苏联人抓个正着,大量文物被苏联方面占为己有。

而留在“小白楼”的大量文物遭到了哄抢,就此这些作品流入民间,《五王醉归图》也不例外,不久后流转到北京琉璃厂,被古董商郝葆初收购。

之后,郝葆初又将这幅作品转卖给了“民国最大文物大盗”卢芹斋。就这样,1948年《五王醉归图》被流转到美国,并转卖给了侯士泰,一直收藏至2007年才寄卖给香港佳士得拍卖所。

最顶级的一幅真品古画(古董界捡漏神话)(21)

2009年以4658万元高价拍卖出去,就此这幅名画历经几十年后重回故土。著名鉴定大师徐邦达表示,该作品超过了故宫博物院《二马图》水准,因此在拍卖场上拍卖出了3亿元天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