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1世纪,随着全球人口的剧增,陆地的食物产出已不能完全满足人类的需求,海洋成了我们最后的狩猎场,渔民们不断从近海驶向远洋,从大海深处为不断膨胀的口腹带回食物。据相关统计,如今人类所需蛋白质的25%直接来自海洋,而且随着全球人口还在上升,这个比例在可预见的未来,还将继续攀升。这其中贡献最多产出的,便是那些洋流赐予的超级渔场。

现存海洋最强掠食者(洋流赐予的海洋渔场)(1)

海洋成为人类最后的狩猎场,渔民们不断从近海驶向远洋,从大海深处为全世界带回食物。

什么是洋流?

地球表面的70%是海洋,全球四大洋的海水都是相通的,由于受行星风带、地球偏转力、海陆分布和海底起伏等因素的不同程度影响,海水存在一定方向有规律的水平流动,形似陆地上的河流,这便是洋流,也称洋面流或海流。洋流根据流动海水温度(洋流本身与周围海水温度)的高低,分为暖流和寒流。暖流通常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比流经海区的水温高,寒流则恰恰相反。

现存海洋最强掠食者(洋流赐予的海洋渔场)(2)

全球海洋表层洋流分布图

虽然全球的海水都是相通流动的,但海洋也像陆地一样有贫瘠和丰饶之分,海洋里也不是处处充满生机。这是因为海洋生物的分布与海水的温度、盐度、透明度等理化性质有关,而洋流则通过影响海水的理化性质进而影响到海洋生物的分布。

现存海洋最强掠食者(洋流赐予的海洋渔场)(3)

只有那些浮游生物大量繁衍的海域,才能养活足够多的鱼群,形成渔场。

海洋生态链条的基础来自浮游生物,只有那些浮游生物大量繁衍的海域,才能养活足够多的鱼群,鱼群天然密集的海域就是渔场。渔场没有固定的边界限制,渔场之所以能集中数量繁多的鱼虾群,在于适宜鱼虾生长繁殖的水深、水温、光照、盐度、地形,还有食物,各方面条件一个都不能少。造就这些条件的因素很多,而其中起决定作用的,就是海洋中最普遍的水文现象—洋流。

现存海洋最强掠食者(洋流赐予的海洋渔场)(4)

洋流是海洋中最普遍的水文现象,通过影响海水的理化性质进而影响到海洋生物的分布。

上升补偿流搅动海水形成秘鲁渔场

渔场是海洋中的“宝藏”,但并不是任何洋流流经之处都能成为渔场,只有冷暖流交汇的海域和存在上升补偿流的海域才有机会成为渔场。其中由上升补偿流形成的超级渔场,其代表便是世界四大渔场之一的秘鲁渔场。

现存海洋最强掠食者(洋流赐予的海洋渔场)(5)

上升补偿流搅动海水形成秘鲁渔场

这处渔场位于秘鲁沿岸,处在东南信风带内,当东南信风从南美大陆吹向太平洋时,使秘鲁沿岸的表层海水离岸而去,深层海水便上升补充而形成上升补偿流;同时强劲的西风漂流受到南美大陆的阻挡,分支北上成为秘鲁寒流,寒流水温低密度高,容易形成下沉水流,与补偿流的上升运动相反,进而海水紊乱运动,海底的营养盐类被上翻带至表层,浮游生物大量繁殖,进而为鱼虾提供充足的饵料,便形成了秘鲁超级渔场。

现存海洋最强掠食者(洋流赐予的海洋渔场)(6)

世界四大渔场与洋流分布图

冷暖流交汇形成“供养了欧洲”的纽芬兰渔场

当然世界四大渔场除了秘鲁渔场,还有日本的北海道渔场、加拿大的纽芬兰渔场和不列颠群岛的北海渔场。不过后者均属于冷暖流交汇的海域。如加拿大的纽芬兰渔场,便是从格陵兰岛南下的拉布拉多寒流与北上的墨西哥湾暖流在加拿大纽芬兰岛西北的海域交汇形成。

现存海洋最强掠食者(洋流赐予的海洋渔场)(7)

从格陵兰岛南下的拉布拉多寒流与北上的墨西哥湾暖流在加拿大纽芬兰岛西北的海域交汇形成超级渔场。

由于冷暖流的水温、密度的差异,使海水产生了局部对流,使下层海水抬升,呈弓穹形或峰峦形流动,把沉积在底层的营养盐类和有机质碎屑带到上层,以此为食的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成为鱼类的饵料,诱使鱼群到此觅食。另外,鱼类都有自身适宜的水温和盐度,冷暖洋流间的水温差和盐度差,在交汇时形成了无形的“水障”,禁锢了鱼群的活动范围,使鱼群集中,形成渔场。

现存海洋最强掠食者(洋流赐予的海洋渔场)(8)

加拿大东部的纽芬兰渔场曾经盛产鳕鱼,但因为过度捕捞最终渔场资源枯竭。

加拿大东部的纽芬兰渔场曾是一座世界超级渔场,在1508年被英格兰探险家约翰·卡波特意外发现,留下了“踩着鳕鱼群的脊背就可上岸”的传说。历史上其产量异常丰富,甚至“供养了欧洲”,被冠以“能踏着鳕鱼群脊背走上岸”的地方。不过经过近百年来人类贪婪的捕捞和掠夺之下,这个曾繁荣了数个世纪的渔场遭遇了灭顶之灾,陷入看不到头的衰落和萧条。

现存海洋最强掠食者(洋流赐予的海洋渔场)(9)

来自赤道的日本暖流与北太平洋南下的千岛寒流交汇形成北海道超级渔场。

“世界四大渔场”之首的北海道渔场

除了加拿大的纽芬兰渔场外,被冠以“世界四大渔场之首”的北海道渔场,同样是由冷暖流交汇形成。不过,它交汇的是由来自赤道的日本暖流与北太平洋南下的千岛寒流。当我们从高空鸟瞰西北太平洋,就发现一条带状深黑色的庞大海流,从菲律宾开始,弯弯绕绕穿过台湾东部海域,沿着日本往东北方向的阿拉斯加流去。这就是仅次于北大西洋暖流的世界第二大洋流—日本暖流,又称黑潮。

现存海洋最强掠食者(洋流赐予的海洋渔场)(10)

日本暖流蓝得近乎发黑的颜色与周围的海水形成了鲜明对比。

日本暖流蓝得近乎发黑的颜色与周围的海水形成了鲜明对比,它宽达150公里、长约6000多公里,源源不断的将来自赤道的暖水送往北太平洋。因其势力浩荡,使得西北太平洋海域不仅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北海道渔场,还有俄罗斯的鄂霍次克海渔场、日韩交界处的对马渔场,以及曾经富饶的中国舟山渔场等。

现存海洋最强掠食者(洋流赐予的海洋渔场)(11)

北海道渔场捕获秋刀鱼

这里既汇集了种类丰富的暖流鱼类,如鱿鱼、鲐鱼、巴特柔鱼、秋刀鱼、沙丁鱼;又有寒流鱼类,如鳕鱼、明太鱼、鲱鱼、鳟鱼、大马哈鱼等,还有数目可观的洄游性大型鱼类:旗鱼、乌鱼、鲣鱼以及以“海洋黑金”著称的蓝鳍金枪鱼。尽管部分渔场已遭到过度捕捞,但目前为止,这里仍是全球渔业资源最丰富的海域,年捕捞量超过2000万吨,占全球海洋捕捞量的四分之一。

现存海洋最强掠食者(洋流赐予的海洋渔场)(12)

海洋牧场是用另一种方式来思考耕海牧渔,或许是未来开发海洋的主要方向。

洋流赐予了人类超级渔场,但在全球不断暴涨的人口基数面前,依然显得“力不从心”。如今近海渔业资源枯竭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沿海渔民已陷入无鱼可捕的境地。对于未来,大海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粮仓,除了到更远的公海去寻找资源外,从几千年来的传统渔猎和养殖形式向更高级的海洋牧场形式转型,或许是未来开发海洋的主要方向。

备注:文中配图部分引自网络,如有版权请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