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全国统筹了,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对普通人意味着什么?养老金要多发点了吗?这其实算是共同富裕的一步棋,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养老金全国统筹概念?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养老金全国统筹概念(养老金全国统筹什么意思)

养老金全国统筹概念

养老金全国统筹了,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对普通人意味着什么?养老金要多发点了吗?这其实算是共同富裕的一步棋。

大家好,欢迎来到加盐日记,根据央视新闻的报道,2月22号,高层在新闻发布会已经公布,养老金全国统筹在今年1月1号的时候已经开始了,很多人搞不懂全国统筹啥意思,也看不懂这样做的意义是什么,对普通人又多大好处,其实这里面有很多有用的知识点,带着这几个问题,本期内容我们好好聊聊,帮大家解开其中的疑惑。记得点赞、收藏、关注哦!

首先大家要搞清楚一个问题,就是养老金全国统筹到底跟谁有关系,我仔细看了央视新闻的视频,以及人社和财政两个大管家在新闻发布会的公开说法,人社大管家用的词是养老保险全国统筹,财政大管家用的词是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按照正常的理解,这两大部门说的应该是一件事儿,所以,这个全国统筹指的应该是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为什么要先搞清楚这个问题呢?因为眼下养老保险其实分三类:

一种叫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它是给在企业里就职的人安排的;一种叫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是给有城市户口但不在企业工作和农民安排的;还有一种叫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养老保险。

知道了这些,你就首先明白了,这事儿是不是跟你现在或者未来有关系了。

OK,下面的问题我们在一个一个看,先说第一个,全国统筹是什么意思?

统筹什么意思?可以理解为一定范围内的统一管理,比如你们村里统筹,就是村里收钱发钱管理,各村互不相干,你村有钱多发,隔壁村没钱少发。如果提高到县里统筹,那就是县里统一管理,收钱发钱记录管理,各县之间各管各的。

放在养老金上就包括比如统一制度、统一调度、统一征收、统一信息系统等等。说白了,就是以前全国各省独立统筹,各管各的,以后全国统一管理。

我们的养老金有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社会统筹基金,另一部分叫个人账户

比如企业职工的养老金,企业给你交的钱直接进入社会统筹基金里,自己缴纳的那部分直接进入个人账户。社会统筹基金在统筹范围内共享,现在上班的人交的钱直接发给已经退休的人,这叫现收现付,比如2021年,全国社保基金总收入6.8万亿,支出了6.3万亿,年底结余累计6.8万亿,这个数还是非常大的。而自己交的那部分个人账户的钱,只要你没退休就一直积累,属于你自己独享,而且还能继承。

所以,全国统筹到底统筹了什么,从这里也能看清楚,主要就是全国的企业交的养老金以后可以全国人民(企业职工)共享。其实根据新闻报道里的数据,也能知道,在此之前,也就是2018年已经开始了中央调剂,到2021年的四年里,跨省调剂了6000多亿资金。

这有啥意义,对咱们普通老百姓有什么好处呢?我觉得至少先记住两个

一个好处是如果你已经退休了,而且你处于有点缺钱的省份,那么可以保证你以后不至于无法按时足额拿到养老金。为什么呢?以前各地分开统筹,可能会出现旱的旱死,涝的涝死,有的地方盈余很大,老年抚养比低,而有的地方资金紧张,老年抚养比高,各地放不平,全国统筹之后各地按照多余或者有缺去调度养老金,能防止有的地方结余很大,有的地方却发不出的问题。国家方便调度资金,保障各地都能按时足额发出养老金来,无论处在一个多么缺钱的地方,也能按时拿到养老钱儿。

另一个好处是全国统一信息系统,以后你搬家换城市之类的,转移社保关系可能会更简便一些,统一的系统下,说不定拿手机自己就能申请操作了。

全国统筹这事儿,往深了说,我觉得这其实是共同富裕的目标下的一个重要动作,我们都知道,社会财富会进行三次分配,社保属于第二次分配,第二次分配会出于公平考虑,它虽然不能一次性地去减少不同地方不同人群的养老金差距,但是可以保障在全国一盘棋下的各地互济。

搞明白这些,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既然走到了全国统筹这一步,那么之前到底经历了什么?这就要看看养老金在国内的发展简史了,顺便我们也看看它最初的起源,一起扩展点知识面。

先看看现代养老金制度最初的起源,也就是说它怎么来的。

现代养老金制度最早起源于德国,德国在1883年至1884年间,先后创立了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后在1889年,德国专门立法创立了社会养老险制度,有意思的是这个制度最初并不是出于社会公平,为人们老年生活提供经济来源,也不是为了促进社会公正,而是在当时工业时代背景下,工人阶级通过大规模的工人运动和长期的激烈反抗争取来的胜利成果。

当时德国政府创立这个制度的初衷,是为了缓解资本主义社会尖锐对立的劳资矛盾,同时也改善一下备受欺压的工人阶级的生存处境。

结果呢,效果非常好,既缓解了矛盾还改善了工人的处境,于是后来许多国家纷纷效仿,再后来,社会不断发展进步,养老保险制度逐渐注入了公平元素,而且慢慢地发展成了普惠性的制度,成了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项目。

那么咱们国家的养老金制度又怎么从零走到全国统筹这一步的呢?

这里走过了很多的路,也跟咱们国家经历过的各个阶段密切相关。也从少数人的特权,到2012年的制度性的全民覆盖。

其实主线就有两条,一条是资金来源的变化,一条是覆盖人群的变化。

根据我查询到的相关资料,简单帮大家梳理了一下。

最开始养老金制度叫做退休金制度,个人不用交费,第一个阶段,在1950年开始,建立了只属于机关事业单位的退休金制度,计划经济时代,实施范围只限于当时的机关、铁路、邮电、海关等等单位。到1955年开始扩大到全部的机关事业单位。

企业职工退休,则是包括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国有企业职工退休金是在1951年开始的,后来范围不断扩大,覆盖了所有国企。集体企业的职工退休制度则是在1966年开始建立的。

在初始建立的阶段,资金来源和今天大不相同,当时机关事业单位退休金由国家财政负担,企业职工的退休金则是所在的单位来负责,个人不用交费,而且不管你是哪种退休,待遇差距不大,大家都差不多,平均替代率高达80%,那时候,有退休金相当幸福,什么是替代率呢?用一句话解释,就是退休金占你退休前工资的比例,比如退休前你的工资是100块,退休后退休金81块,替代率就是81%。那时候的替代率相比于今天,可以说是相当高了。

这是计划经济时期的特色,到了上世纪90年代,国家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的变化来了。

1995年国家正式推出了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结合的职工养老保险改革,1997年建立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这就从企业养老保险变成了社会养老保险,这是很关键的一个变化,性质发生了变化。

今天的形式就是那时候开始的,这时候,企业交的钱就开始进入统筹基金,个人开始交钱,并且进入个人账户,有了个人账户有什么意义呢?换个思路理解,个人账户部分更像是国家给你的强制储蓄,等你老了再和统筹基金部分,按期发给你保障生活。

注意了,资金来源一直在变化,统筹方式也在变,但此时的覆盖人群,还主要在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职工。农民和市民呢?接着往下看。

时间来到2009年的时候,养老保险覆盖人群开始进一步扩大,试点给农民建立养老保险,同样也有两部分资金来源,不同于职工养老,企业缴纳的部分在农民这里是政府财政供款。最明显的特点是给农村60岁以上的农村户籍的人提供均等化的养老金待遇。

在这里插一句,有人可能知道,这个钱不多,一开始几十块,到后来的一百多块,可能会问为什么这么少?说下我的看法,这个阶段其实是解决了从无到有的问题,从少到多肯定还是需要时间的。

接着看,这部分人此前是没有交过养老保险的,属于纯福利性的,而低于60岁的农民,开始缴纳属于个人账户的养老保险了,缴纳的钱不多,政府还会适当补贴,而统筹部分刚才说了也是政府出钱。农民有了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呢?也就是非就业的市民。别急,随后,同样的模式很快扩展到了城镇居民身上。

到2012年的时候,城市和农村养老保险就制度性的全覆盖了,再到2014年的时候,完成了城乡养老保险的整合。注意了,从建国之初开始建立这个制度,到2014年实现了全民覆盖,可以说,这一过程非常漫长,全国目前十四亿人,这是个复杂而庞大的工程。同一年,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也开始建立类似于企业职工模式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从企业职工的社会统筹基金的统筹范围上来说,从最初的县级统筹,到市级统筹,再到后来的省级统筹,直接到今年正式开始的全国统筹。

回过头来看,养老金从极少数人的特权到全民普惠性的保障制度,走过了几十年的路,覆盖范围扩大到了全民,虽然不同人群差异巨大,但是事情总要一步一步来,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时间去变得更好,我们有理由相信,一切都在变得越来越好,肉眼可见的日渐变好就是养老金每年都在上调。

大家期待的是什么?我相信一定有一条是减少不同人群的养老金差距,在共同富裕的目标指引下,我相信更加公平的东西一定会慢慢到来。

再看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更加积极有为促进共同富裕”,“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我们应该看到,关于养老保险变得更好这件事儿一直在进行中。

OK,养老金的起源和在我们国家的发展史简略的梳理了一遍,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懂,当然这只是个概要,大家只要了解了发展脉络,理解了养老金一路怎么走来的,就会更容易理解当下最新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

好了,这篇内容很长,基本帮大家解释了什么是全国统筹,为什么要全国统筹,对我们有什么好处,以及养老金的从零走到今天的几本脉络。

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如果你已经看到了这里,记得要长按点赞,值得收藏,还有关注一下,一起看见更多精彩内容。

如果喜欢,记得转给身边的人,好了,本期内容就到这了,我们下期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