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所说的缘起的共同规律(何为缘起)(1)

我们曾在以前的文章中,谈到过佛教的“四谛”,即“苦谛”、“集谛”、“灭谛”和“道谛”,知道了这“四谛”就是佛教教义的最基本内容,那么,佛教教义的这最基本内容,又是起源于何处呢?换句话说,佛教教义的总源头,是什么?

佛教所说的缘起的共同规律(何为缘起)(2)

关于佛教教义的总源头,在佛教中有一个专门的术语,叫做“缘起”,“缘起”就是佛教教义的总源头。所谓“缘起”,就是“诸法由因缘而起”,它是一句梵语,意思就是说,世间的一切事物或一切现象,都是为各种条件的相互依存,而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需要注意的是,“诸法由因缘而起”中的“法”,并不是指“法律”、“法规”等,而指的是宇宙中的万象万物;而其中的“因”、“缘”,则一般又要解释为“关系”和“条件”。佛陀曾经给“因缘”下过这样的定义:若此有则彼有,若此生则彼生;若此无则彼无,若此灭则彼灭。而这四句话,说明的就是万象万物之间的互存关系。说到这里,我们想到了《易经》,《易经》就是一部阐述世间万象万物变化的哲学经典,它蕴涵着朴素而又深刻的自然法则,与和谐统一的辨证思想,《易经》显然也表明着万象万物之间的互存关系。

佛教所说的缘起的共同规律(何为缘起)(3)

我们知道,《易经》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它是我们中华文化的总源头,而佛教中的“缘起”理论,单从这一点来看,似乎与我们的《易经》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所以,把“缘起”作为佛教文化的总源头,显然一点儿也不过分,因为“缘起”体现的,正是最朴素,也最深刻的道理。另外,关于“缘起”,古梵文中还记载着一首偈子,叫做:诸法因缘生,缘谢法还灭;吾师大沙门,常作如是说。

佛教所说的缘起的共同规律(何为缘起)(4)

这首偈子也非常能够说明“缘起”的重要性,况且,佛陀还曾说过相似的话:“见缘起即见法,见法即见佛”,所以,这首“缘起偈”也就被后世尊为“法身舍利偈”。事实上,“缘起”不但是佛教教义的总源头,而且,它还是佛教所特有的理论,别的教派,是没有“缘起”这种说法的。在佛经中,把“缘起”列出了十一项意义:“无作者义”、“有因生义”、“离有情义”、“依他起义”、“无动作义”、“性无常义”、“刹那灭义”、“因果相续无间断义”、“种种因果品类别义”、“因果更立相符顺义”,以及“因果决定无杂乱义”。

佛教所说的缘起的共同规律(何为缘起)(5)

这十一项意义看似繁多,其实总结起来,也就是这四点,即“无造物主”、“无我”、“无常”、“因果相续”。十一项变成了四项,那么,还能不能再简化一点?能!说到底,十一项也好,四项也罢,其实最关键最核心的却只有两条,即“无我”和“无常”。“诸法无我,诸行无常”,这就是佛教对宇宙万物的总体看法,是佛教教义的总法则,而这八个字,又是“缘起”理论的深刻体现,所以,“缘起”就是佛教教义的总源头。

佛教所说的缘起的共同规律(何为缘起)(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