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载砥砺前行,十载春华秋实。
十年来,红河州地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859.72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2742.12亿元,年均增长9.9%,居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第一位、全省第三位。
十年踔厉奋发,红河大地尽朝晖。党的十八大以来,红河州委、州政府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牢牢把握“稳住、进好、调优”的经济工作思路,开拓创新,砥砺前行,加快构建“5 6”现代产业体系,聚力打好“三张牌”,推动经济发展量质双升。这十年,经济稳中向好,项目建设步履铿锵,现代产业体系支撑作用日益凸显,经济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壮大工业“强筋骨”
现代工业绿色崛起
工业是经济发展的命脉和基石,工业强则城市强,工业兴则全局兴。十年间,红河州在经济发展中,以开放型、创新型和高端化、信息化、绿色化“两型三化”为方向,着力谋划构建“5 6”现代化产业体系,走出了一条符合时代特征、州情实际的现代化产业迭代升级、转型发展之路。
十年来,红河州深入实施工业强州战略,坚持做优存量与做大增量并重,全部工业增加值实现翻番,达747.72亿元。有色金属、烟草、能源等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云锡锡冶炼、红河卷烟厂退城入园,云锡矿业连续16年领跑世界锡生产企业,锡产销量在国内市场占50%、国际上占25%……
红河卷烟厂易地技改项目自动化生产线 红河州工信局供图
这些发展变化正是红河州推进工业产业加速转型升级、由“大”奔“强”的生动写照,为经济发展夯实了“基石”。
打开产业“金钥匙”
高原特色农业硕果丰
稻花香里说丰年。进入秋天,红河大地缤纷多彩,从稻浪翻涌的元阳哈尼梯田,到五彩缤纷的开远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里的花卉种植大棚,再到硕果满枝的蒙自石榴园,一幅幅色彩斑斓的农业产业图景,彰显着红河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的强劲动能。
近年来,红河州聚焦产业兴旺,围绕做特“绿色食品牌”,坚持实施“一二三行动”,即推进“一县一业”,聚焦种业和电商“两端”,坚持设施化、有机化、数字化“三化”,摸索出了一条农业产业提档升级、提质增效的绿色发展之路,找到了打开产业兴旺“大门”的“金钥匙”。
泸西县金马镇现代农业产业航拍图
天道酬勤,力耕不欺。十年来,泸西县成为G20杭州峰会时鲜蔬菜主供基地,开远建成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水县入围农业现代化示范区,蒙自、开远、绿春入选全省“一县一业”示范县。水果、蔬菜、花卉、中药材等特色产业种植面积、产量居全省前列,花卉从种苗到销售全产业链培育、“七彩云菊”惊艳绽放,石屏豆制品年产值达42.5亿元,红河高原特色农产品种类多、规模大、品质优、早熟反季天天有的优势进一步凸显,绘就出红河州高原特色农业发展“钱”途。
美丽红河“新势力”
文旅融合全域升级
“大三弦弹起来,彝家欢歌唱起来……”在弥勒市可邑小镇,阿细人每天以隆重的迎宾仪式欢迎远道而来的宾客。这个有着300多年历史的彝族村庄,曾先后获得“全国生态文化村”“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等荣誉,传统民族文化特色为慕名而来的游客提供着康养之旅的深度体验。
美丽的可邑小镇 图片由弥勒市委宣传部提供
十年来,红河州依托天然山水、聚焦多元融合、融入全域布局,大力构建“大健康 康养 特色小镇”的产业发展链条,文化旅游产业正逐步转型升级,涌现出一大批新业态,形成了红河旅游的“新势力”,同时,在智慧化、科技化旅游等技术手段加持下,开辟了更多文旅产业发展新可能。
哈尼梯田
十年磨一剑,砺得梅花香。哈尼梯田行在画中,烟雨古城邂逅乡愁,滇越铁路追忆芳华……红河哈尼梯田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弥勒市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三千四百年”历史文化名片影响力进一步提升,“滇南最美乡愁之旅”唯美画卷徐徐展开,“云上梯田·梦想红河”品牌更加响亮。
数据作证:十年来,红河州接待国内外游客、实现旅游业总收入分别从2012年的1487万人次、104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5398万人次、590亿元,分别增长3.6倍、5.7倍。
太平湖森林小镇 李昱廷 摄
征程万里风正劲,踔厉奋发正当时。在新的经济发展赶考中,红河州聚焦落实省委“六个大抓”要求,大力推行“链长制”,以“闯”的精神挑重担、以“创”的劲头开新局、以“干”的作风务实效,书写红河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新辉煌,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记者:李立章 雷肖
未署名图片来源于红河州融媒体中心
责编:吴明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