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向敬之

出版:上海三联书店

康熙不下葬孝庄的原因(清史四书康熙奇局)(1)

1

康熙二十六年(1687)十二月二十五日,昭圣太皇太后病逝,享年七十五岁。

昭圣太皇太后,就是著名的孝庄太后。

昭圣是顺治即位后,为活着的生母尊上的徽号。

她驾鹤西去,悲痛万分的康熙给祖母尊谥孝庄。

孝庄太后之名,影响至今,但始于康熙二十七年十月十二日拟定。孝庄的梓宫送至暂安奉殿,四日后由康熙帝行三跪九叩礼,正式“谨奉册宝,上尊谥曰:孝庄仁宣诚宪恭懿翊天启圣文皇后”(《清圣祖实录》卷一百三十七,康熙二十七年十月乙卯)。

也就是说,孝庄之名,在其死后十个月才有。影视剧《康熙王朝》中的自称“我孝庄”,纯属编剧将谥号当徽号的张冠李戴。

孝庄太皇太后临终前,嘱咐康熙帝:“太宗文皇帝梓宫,奉安已久,不可为我轻动。况我心恋汝皇父及汝,不忍远去,务于孝陵近地,择吉安厝,我心无憾矣。”(《清圣祖实录》卷一百三十二,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

孝庄交代安葬之事,并未写进昭告天下的诰谕,但不是秘事。康熙帝专门给内阁大学士和内务府总管下达了谕旨,安排将孝庄生前曾经居住也很喜欢的慈宁宫之东新建的五间宫殿拆除,在孝陵附近选择吉地修建暂安奉殿。

孝庄的梓宫,没有被送至盛京,与其丈夫、太宗皇太极合葬于昭陵。

此后,康熙继续在位三十五年,孝庄的梓宫一直在暂安奉殿,直至雍正三年(1725)十二月初十日才葬入昭西陵地宫。

《清世宗实录》卷三十九记载:“壬申,奉移孝庄文皇后梓宫于昭西陵庐殿,遣诚亲王允祉行祭奠礼。癸酉,奉孝庄文皇后梓宫于宝床,陈册宝于石案毕。恭毕元宫石门。”

昭西陵始建于雍正三年二月初三日,雍正帝还特地命人赴康熙景陵告祭一番,说明自己“即暂安奉殿建为昭西陵,以定万年之宅兆”,乃是完成皇父未竟的事业:“孝庄文皇后躬备圣德,贻庆垂庥,隆两朝之孝养,开万世之鸿基。及大渐之际,面谕皇考以昭陵奉安年久,不宜轻动。建造兆域,必近孝陵,丁宁再三。我皇考恭奉慈旨,择地于孝陵之南,为暂安奉殿,历三十余年。”(《清世宗实录》卷二十九,雍正三年二月辛巳)

当然,雍正也对康熙的成就歌颂一番,以了却孝庄心系子孙的愿望:“我皇考历数绵长,子孙蕃衍,且海内升平,兆人康阜。”康熙“子孙蕃衍”,雍正却在安葬康熙、孝庄后,即开始大刀阔斧地开展清理兄弟子侄的宗籍运动,或者直接使兄弟子侄死于非命。

雍正的寡情冷酷,那是后话。但是,孝庄与康熙的祖孙情深,也是真实感人的。

孝庄病重时,康熙正忙于指导与沙俄的边界谈判,且开始谋划抗击西北蠢蠢欲动的准噶尔首领噶尔丹事务。

百忙中,康熙仍每天都去侍疾。《康熙起居注》中曾有十余日,只记载了康熙在慈宁宫侍疾,不御乾清门听政。“自太皇太后圣躬违豫以来,上日在慈宁宫恭侍。徧检方书,亲调药饵,昼夜席地而坐,衣不解带,寝食俱废。”(《康熙起居注》康熙二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孝庄去世当日,康熙哀号,捶胸跳脚,呼天抢地,哭声不断,三天不进饮食,全然失去了平日里威严示下的皇帝形象。

康熙的哀号痛切,是真情流露的感念,是对孝庄力挺他即位的感激,更是对孝庄鞠育扶持他三十余年的感恩。

孝庄的真情付出,得到了康熙的真切回报。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ihxdsb,3386405712】

,